体感游戏在感觉统合训练中的应用探索

2021-10-30 17:53马骋宇俞沁安朱晓雪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21年5期
关键词:应用探索

马骋宇 俞沁安 朱晓雪

摘  要:感觉统合训练是促进儿童各种感觉在大脑和身体之间相互配合下进行的协调训练,为了解决当前感觉统合训练中感统器材适用性不足、儿童对重复练习不耐受、训练有效性无法保证以及评价不具体等问题,本研究尝试将体感游戏引入感觉统合训练的教学中。结果表明,引入体感游戏对于激发幼儿训练兴趣、提供科学的训练数据等方面都获得了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体感游戏;感觉统合训练;应用探索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502(2021)05-0124-05

作者简介:马骋宇,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技部学能教师,主要研究儿童的学习能力以及健康与运动发展;俞沁安,浙江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为幼儿园游戏与课程;朱晓雪,浙江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体育。

一、问题提出

(一)感觉统合训练开展现状

感觉统合训练是在感觉统合理论的支撑下,以儿童喜闻乐见的运动游戏为主要教学形式,运用大笼球、滑板、蹦床、插棍吊缆等感觉统合器材,对儿童的平衡觉、本体觉、视觉、听觉、触觉等感知觉系统进行训练,刺激大脑做出反应,以期提高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研究发现,3~6岁是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的关键期,能为其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1] 。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面向2~6周岁儿童开展感觉统合训练,此项活动深受家长和儿童的喜爱。在多年的实践过程中,研究者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 现有感统器材适用性不足

第一,不符合儿童的心理需求。儿童刚开始独立上课,他们除了对陌生的环境感到焦虑外,还会对冷冰冰的感统器材感到恐惧,不利于训练的有效进行。第二,训练效率低下。有些感统器材本身不是为集体教学开发的,在实际投入使用中受空间和人力的限制,一部分器材需要轮流使用,容易造成儿童的消极等待,压缩训练时间。

2. 儿童对重复练习不耐受

研究者在常规的教学过程中发现,由于感统器材过于单一枯燥,随着训练次数的递增,儿童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却呈递减趋势,有些儿童常常出现畏难情绪。

3. 儿童训练的有效性无法保障

由于参与训练的儿童年龄较小,他们自身无法对自己是否达到了应有的训练标准做出判断,在训练中会出现随意练习的情况,这会导致儿童的训练效果大打折扣。

4. 训练效果评价不具体

感觉统合训练涉及儿童多方面的运动能力,教师无法对其做出具体的评价,在课堂上针对动作要领的指导,受器材和年龄的制约,教师时常有力不从心的感觉,简单的示范,口头的强化重复,大大缩减了课堂时效。在与家长进行沟通时,教师反馈儿童的训练情况方式单一,以口头简要沟通为主,具体能力评价较少。仅仅依靠短暂的口头交流,家长无法及时捕捉教师指导的专业信息,并开展家庭指导。教师和家长迫切需要探寻直观有效的评价方式,对儿童进行准确、专业的指导。

(二)體感游戏的特点

体感游戏是一种通过人的肢体动作变化来操作和感受的新型电子游戏,它突破了以往单纯以手柄按键输入的操作方式[2] ,它是视觉与本体感觉和动作控制相结合的,以娱乐学习为主要目标的器官运动[3] 。体感游戏依靠高科技的视频动作捕捉技术,令人的身体动作能及时反映到游戏系统中,通过感应人体运动推动游戏进行[2]。本文的体感游戏是指利用体感技术结合编程软件制作出的适合儿童的游戏。

体感游戏具有许多特点:1.沉浸性——体感技术可以模拟真实的游戏情境,加强了儿童与学习对象之间的联系,使儿童在能够获得真实体验感的同时投入到学习情境中,更容易调动他们的注意力和专注力。2.交互性——体感交互技术可以实现儿童在游戏中与3D虚拟环境产生实时互动,并且互动的对象可以延展到同伴、教师以及家长。3.娱乐性——游戏是体感教育的主要途径,因此,体感教育具有游戏的娱乐性,以游戏形式来开展体感教育可以充分调动儿童的兴趣,提高并保持他们的注意力[4]。《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他们的学习主要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来实现,而体感游戏的沉浸性、交互性和娱乐性满足了幼儿学习的特点。此外,体感游戏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相较传统的训练器械更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储存儿童的训练数据也更加便捷。其具有的高度沉浸性和娱乐性,有利于消除儿童因重复训练带来的枯燥感。因此,本研究以“本体觉训练——‘准高快跳跃”课为例,探索将体感游戏介入感觉统合训练中,以期达到促进儿童“准高快”跳跃能力的发展,提高儿童参与训练的积极性、主动性,为教师展开多元性、客观性评价提供数据,为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提供指导。

二、体感游戏的选择

(一)体感游戏软件的选择

目前市面上利用体感技术开发的体感游戏,以强身健体和娱乐类游戏居多。将体感游戏引入感觉统合训练,引用游戏内容辅助教学活动,不仅需要考虑感觉统合训练的专业特点,而且还需要充分考虑授课对象的年龄特点。在此前提条件下,应选择凸显教育性并与趣味性相结合的体感游戏内容。因此,本研究选择XX软件公司开发的体感游戏系列,其中包括大量符合幼儿园教学的体感游戏。此外,软件同时也配备了编辑工具,教师可根据需求自编与课程相关的游戏,为应用于感觉统合训练提供了参考及现实的可能性。

(二)体感游戏内容的选择

该软件中包含的体感游戏内容丰富,涉及与幼儿活动相关的健康、科学、社会、语言、艺术五大领域,考虑到与感觉统合训练的融合性,我们经过多次选择,层层筛选,选出了最适合应用于教学的体感游戏内容。首先,在五大领域中选取健康领域的内容,包含“动物园”“安全课”“运动会”“欢动儿歌”“活动天地”“布鲁特”等六大主题。其次,选取具有走、跑、跳、投等运动技能活动的体感游戏运动会主题,依据《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儿童部分)》的标准设计体感游戏内容,使之更接近感觉统合训练,让儿童在运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发展感觉统合能力。最后,选取部分具有动感节奏与韵律的欢动儿歌主题内容作为训练的辅助游戏,以丰富游戏内容。

三、体感游戏在感觉统合训练教学中的应用

体感游戏如何与教学有机融合,达到相辅相成、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引入渗透的方法尤为重要。以“本体觉训练——‘准高快跳跃”课程为例,训练儿童通过“准高快”跳跃,发展他们的视知觉、本体觉等感觉统合能力,尝试将“欢动操”“采果熊”“百米跳跃”体感游戏引入教學。以“欢动操”作为感觉统合训练的运动准备环节,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使儿童较好地进入上课状态;以“采果熊”作为主要练习内容,使儿童在游戏中把握“准快高”的跳跃技能;以“百米跳跃”作为巩固、评价环节,获取儿童对本次活动练习情况的反馈。

(一)体感游戏与准备环节相结合——集体参与,沉浸其中

运动准备环节能否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是儿童能否快速进入运动状态的关键。教师在准备环节引入体感游戏“欢动操”,将此游戏投射到屏幕上后会出现色彩鲜艳的画面,有趣的卡通人物正在做身体韵律操,并伴有美妙的音乐。屏幕就相当于一面带有动感画面的“镜子”,可以将儿童的身体投射于屏幕中,儿童跟着卡通人物一起运动,身临其境地感受运动带来的肢体变化。儿童可以通过视觉观察自己身体的动作是否和卡通人物的动作一致,便于及时纠正和调整。此外,体感游戏还能有效解决教师“镜面示范”带给儿童错误的视觉感知,使儿童更加专注于体感游戏的引导,增强儿童的沉浸式体验。

表演类、剧情类的体感游戏有利于调动全体儿童共同参与游戏的氛围,在共同游戏的过程中,游戏能够帮助儿童快速建立集体感、归属感,有效缓解他们的分离焦虑和情绪不稳定的状况,并激发儿童参与运动的积极性,提升其兴趣,缓解其压力。全体儿童在欢快的音乐声中,伴随着歌词“动动小手”“抬抬小腿”“扭扭脖子”等一起互动起来。

(二)体感游戏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个体参与,自我检测

“本体感训练——‘准高快跳跃”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是儿童双脚连续向上快速跳跃,双脚准确落地。本课中“准高快”跳跃的动作要领包括:“准”要求儿童跳跃时,双脚起跳和落地均能在固定位置;“高”要求儿童在双脚同时起跳时,需要达到一定的高度;“快”要求儿童进行有节奏的快速跳跃。体感游戏“采果熊”的规则恰巧与“准高快”的跳跃内容相吻合。“采果熊”体感游戏的规则是屏幕中呈现一只小熊身背箩筐,要求双脚原地向上跳去采摘树上的果子,根据音乐节奏摘得越多越好。儿童站在屏幕前,身临其境地模拟小熊采摘果实。在双脚跳跃的过程中,跳得越准、越高、越快,果子就会采摘得越多。当每个小朋友完成任务后,屏幕中会出现跳跃时的画面以及完成的个数。

在此环节,儿童以个体为单位,围绕游戏任务独自参与游戏活动,极大地考验了儿童在游戏过程中的判断力和自觉性,有利于发挥儿童自身的自主意识,也便于教师对儿童参与游戏的水平进行评价。由于体感游戏的故事性和情境性极强,在这样的体感游戏活动中,儿童有较愉悦的运动体验,有效改善了因反复、机械练习带来的枯燥感,因而能迅速掌握运动技能和动作要领。

(三)体感游戏与教学评价相结合——小组参与,数据说明

在本研究中,为了训练儿童的跳跃能力,教师选取了体感游戏运动会主题中的“百米跳跃”这一内容,通过身体动作在屏幕中的直接反馈程度来评价儿童对 “准高快”跳跃动作技能的掌握情况。除了有助于了解儿童个人跳跃技能的掌握情况,教师还能利用体感游戏中的小组竞赛获取同年龄儿童不同水平的跳跃能力数据。

学习效果的及时反馈,有利于儿童在游戏过程中充分感知身体变化,并主动和及时进行身体调整。以动作掌握程度的过程性评价为例,体感游戏中的“百米跳跃”要求两人参赛,从起点到终点需要跳跃30步。在跳跃比赛过程中,儿童 “准高快”动作要领掌握得越好,屏幕识别得就会越准确,屏幕内小动物就跳得越好;反之,动作不准确,识别效果就会越差,屏幕中的动物反应就越迟钝。完成跳跃后,屏幕上会出现“完成”字样并给予“欢呼”的音效;对于没有完成的儿童,设备会发出“加油”的音效。

完成个人训练后,儿童还可以以小组形式进行比赛,以此来强化动作要领,增加新的运动体验,激发儿童的成就动机。随着跳跃时间的不断延长,以及跳跃次数的增加,游戏会对跳跃“准高快”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反复训练,儿童逐渐达到较好的训练效果。运动结束后,以儿童可理解和可接受的方式反馈儿童的运动情况,帮助儿童获得即时的满足感,建立对运动的自信。通过这种方式,对那些没有达标的儿童也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能有效维持儿童的运动兴趣。此外,体感游戏以数值的形式记录了每名儿童的运动表现,便于教师掌握儿童个体和集体的发展情况。

四、实施效果

体感游戏的沉浸性、交互性、娱乐性能充分激发儿童的运动兴趣,及时反馈性的技术能高效地获取儿童运动的数据,因此在儿童感觉统合训练中体现出特有优势。

(一)沉浸式体感游戏能激发儿童训练兴趣

将体感游戏融入教学,有助于激发儿童参与训练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卡通的动画人物、鲜艳的色彩、逼真的场景,以及利用3D技术处理的动感画面,更能吸引儿童沉浸于其中,仿佛置身在童话王国的世界里进行游戏,而非简单枯燥的上课模式。在游戏过程中,儿童大部分感官都得到了充分调动,有效促进了他们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

体感游戏是儿童乐于主动接受的活动形式,儿童愿意参与游戏,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由于体感游戏所具有的交互性,原来单向操作器械训练变成了儿童与游戏之间进行双向互动;采用传统器械进行体感训练时,儿童持续的时间为10~15分钟,而在加入体感游戏之后,儿童的训练持续时间可以维持20~30分钟,并且许多儿童在训练之后还意犹未尽,要求再进行一次训练。由此可见,体感游戏对于提升儿童的训练兴趣大有帮助。

(二)实时评价与反馈能为科学训练提供数据

体感游戏能自然、有效地获取儿童的训练数据,完成基于数据分析的真实评价。游戏过程中产生的影像数据以及儿童训练的数据(如图1)为教师开展个体分析、集体分析和对比分析提供了数据支持,在评价的基础上增进对儿童的了解,能促进教师的支持性行为。游戏中的实时反馈和可视化反馈可以激发儿童的探索行为,他们通过屏幕上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能力进行评估,引发下一次的调整及尝试,从而推动其学习与发展。此外,家长在数据评价中可以获取训练信息,直观地看到自己的孩子在训练中的表现,比如哪些方面较强,哪些方面还比较薄弱,为后期的家庭指导以及家校合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真实的依据。

五、研究展望

经过实践研究,体感游戏介入感觉统合训练这一有机结合形式目前仍处于尝试阶段,运用游戏开展训练主要是以辅助训练为主,在实践中仍存在不足。例如,这一形式的适用范围受限,体感游戏开展一对一、分组训练效果较好,因而无法满足集体教学或群体性活动。体感技术还不够完善,目前体感摄像头识别技术受灯光、场地的影响较大,感应灵敏度不足导致画面出现滞缓、实时数据出现偏差以及体验效果大打折扣等问题,这些都有待后续研究进一步改善。

将体感游戏应用到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中,这种尝试对提升训练效果有显著的成效,因此得到了教师的关注、家长的认可和儿童的喜爱。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时代一定会催生出更多更新的现代技术,并被应用于教育领域,从而促进儿童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菲菲,简婕.体感游戏提升幼儿感知运动能力的有效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23):86-88.

[2] 刘昉,史国生.体感游戏对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促进作用的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3,32(4):294-295.

[3] 马建荣,章苏静,李凤.基于体感技术的亲子互动游戏设计与实现[J].中国电化教育,2012(09):85-88.

[4] 帅鹏飞,顾一铭,孙政,等.浅析体感游戏特点对青少年体育兴趣养成的借鉴意义[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03):239-240.

猜你喜欢
应用探索
探索智能手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道路桥梁施工中钢纤维混凝土技术应用探索
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动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移动互联网与农村语文课堂教学的对接应用探索
不同主题情感类抒情歌曲对智障儿童的影响与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大数据在企业精益管理中的探索与应用
微课在高职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中的应用探究
Midas数值模拟在《建筑结构》课程中的应用探索
试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中职会计专业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