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琪,周金蒙
(黑龙江大学现代农业与生态环境学院,哈尔滨 150080)
我国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农业土地资源的质量和数量阻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资源消耗成本较高,农业资源开采过度、农业基础设施短缺、农产品问题日益显现,这给我国农业发展提出了更多的挑战。自2017年起,我国连续多年均有涉及智慧农业相关内容的政策出台,基于这一背景,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升级转型迫在眉睫。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升级,其在多领域应用都起到了积极正面的效果,将其与新农业技术相结合,将为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提供基础保障。
我国很多地方的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较为落后,大型现代化农业机械用具设备少,产品结构单一,技术研究基础薄弱,具备实时数据采集、自动监控等功能的装备产品较少。个别区域的灌溉仍采用大水漫灌,缺少滴灌、喷灌等基础设施。智慧农业的发展离不开专业技术人员和充足资金的保障。但是,掌握物联网技术和现代农业技术的综合人才缺失,高素质农民也较为匮乏,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口在逐渐减少。智慧农业的全面推广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现代化设备成本较高,鉴于农业具有生态区域性和建设分散性,推广智慧农业不能大规模复制,其项目主体特点为数量多、层次多、领域广、地点散、监管难度大,因此投资成本高,投资回报率低。我国还未建立顶层系统化的全国农业科研体系,众多农业科研机构未构成统一体系,没有明确的科研分工、合作指导及沟通渠道,众多科研机构的小型科研课题重复,突破性的大型科研课题难以系统化合作完成。针对以上问题,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课题研究,根据智慧农业在大田中实际应用的情境进行打造智慧农业新型模式、构建服务型信息平台、病虫识别系统设计、整合优质资源等智慧农业新模式探索,不断完善智慧农业实际应用模式。
传统农业中,智慧农业应用于大田时常采用物联网与传感器相结合的技术,仅监测作物生长相关情况,如温度、水分、土壤温湿度、电导率等,并根据需求直接补充,常常忽略作物及土壤的实际状态和后续肥力情况。农作物连种造成“土壤病”、设施农业下的“土壤障碍病”,农户备受技术问题的困扰。根据土壤的实际情况,在传统智慧农业的基础上,为合理利用土壤,监控土壤情况,推出接诊-现场研判-采样检测-问题判断-给定治理方案-展开综合防治的新型智慧农业模式。在接收到农户问题时,专家第一时间前去实地考察,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温度与降水量等因素,先对土壤和作物情况进行简单分析,随后收集土样,带回实验室进行检测分析,借助开发的服务型信息平台,准确、快速地发布相关农业治理的解决方案,降低农户的损失。作物土壤医疗机构下设土壤及作物专科门诊、检测服务部、技术服务部,在服务于现代化农业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将智能化融入到农业中来,为农业相关技术提供经验[1-2]。
大规模运用智慧农业,在农业监视广泛、传感器众多的农田中,有效的数据应用平台显得尤为重要。应同时配合自动识别技术、遥感技术、传感器、气象站、实地调查等手段与工具,开发智能共享平台,对农产品的生长状态、环境变化进行实时监测,设置生长线值,智能检测并给出相关建议。设立平台系统的管理员,对共享信息设置权限,根据不同用户的权限,提供不同的共享数据,既降低了成本,又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为农民及时调整种植品种,提供科学决策。农户在平台数据的基础上,可以申请专家服务,实地取样,在大量的农科实验,如植物营养元素含量检测,土壤有机质含量测定,土壤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含量分析的基础上,整合实验数据及相关经验,根据植物缺素情况为诊断作物病状原因、改良土壤条件、监控作物生长环境等提供有价值的数据支持,给出调理方案。
作物病虫害一直是农民担心的问题之一,由于病虫害的复杂性,无法使之彻底消除。但农业种植户可以利用智慧农业监测设备,根据当前病虫害发展情况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农业种植户将病虫害的照片在系统中裁剪上传,农作物病虫害的图像信息通过图像传感器采集传输,图像处理由计算机后台执行程序算法,进行图片识别并储存数据,系统将显示农作物病虫害图像识别过程的处理结果。系统还将提供专家在线服务,可将病虫害照片、视频、文件等进行传输,专家将进行解答,给出作物精准施药的最佳方案。病虫识别系统对数据库的规格有着极高的要求,作物的基础形态、疾病等需要数以万张的照片[3]。
建议建立智慧农业发展的专项资金,拓宽资金链条,吸引更多的企业进行融资合作。项目的稳步进行离不开农科高校实验室的协助支持。应建立全国农业科研体系,形成沟通渠道,不断合作完成大型科研课题。要完善智慧农业发展渠道,在资源利用、人才培养、宣传推广及相应政策上应给予全面保障,不断推动智慧农业建设。
图1 智慧农业实际应用方案实施导图Fig.1 Implementation map of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smart agriculture
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应用智慧农业新模式,新农业技术与互联网技术融合实施,已初步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大田实际情境应用过程中,土地利用率明显提升,土壤及作物生长状态良好,通过大数据平台的整理筛选,对我国土壤状况有了进一步的评估。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专职从事农业技术研究人才过少,在研发、使用、推广培训及设备维护上人才不足。虽然有国家政策的扶持,但在科研实验、设备损耗方面仍有资金缺口。随着国家对智慧农业扶持力度的加大,智慧农业实际应用的新模式将成为促进我国农业发展的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