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雯,张庆华,王若静,张传玲△
1.江苏省徐州市儿童医院检验科,江苏徐州 221000;2.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江苏徐州 221000
细菌性肠炎是造成小儿腹泻的重要原因,也是儿童常见疾病。欧洲儿童急性胃肠炎处理循证指南认为维持水电解质稳定和针对性抗菌药物干预是细菌性肠炎治疗的关键[1]。而近年来报道显示,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抗菌药物的滥用和耐药现象逐渐增加[2]。因而,对细菌性肠炎早期识别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以提高治疗效率,改善患儿预后。目前,临床仍以肠道细菌病原学检测结果作为细菌性肠炎的诊断标准,但检测结果需较长时日,且检测标本易被污染而影响检测准确性[3]。血清学指标检测重复性好,检测效率高,适用于细菌性肠炎的早期诊断。降钙素原(PCT)与细菌性肠炎的关系已被临床多次报道[4-5],而粪便钙卫蛋白(FC)作为肠道炎症活动度评价的灵敏指标,也被用于炎症性肠病的诊断[6],但有关其在细菌性肠炎早期诊断中的专项报道,临床却很少见。本研究联合应用FC和血清PCT,探讨其在细菌性肠炎患儿早期诊断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纳入2018年4月至2020年10月徐州市儿童医院(下称本院)收治的80例疑似细菌性肠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80例患儿中男47例,女33例;平均年龄(1.92±0.76)岁;平均体质量指数(BMI)为(15.74±1.60)kg/m2。以肠道细菌病原学检测结果为金标准[7],将8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细菌性肠炎,46例)和对照组(病毒性肠炎,34例)。其中观察组男28例,女18例,平均年龄(2.02±0.63)岁,平均BMI(15.45±1.33)kg/m2;对照组男19例,女15例,平均年龄(1.87±0.71)岁,平均BMI(15.91±1.48)kg/m2。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均在本院就诊,临床可见腹泻、发热或腹痛症状;(2)临床病例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合并有肺炎、流行性感冒或其他感染性疾病者;(2)入院时已发生严重感染或脓毒血症者;(3)住院时间<7 d者;(4)合并恶性肿瘤者或有先天性疾病者。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讨论通过。
1.2检测方法 在患儿入院1 d、3 d及5 d留取粪便标本5~10 g,再取50~100 mg送检。按重量:容积(1∶49)比例加入萃取液,震荡混匀后离心,取上清液备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FC水平,试剂盒为钙卫蛋白测定试剂盒,检测方法按试剂盒说明进行。分别在入院1 d、3 d、5 d及7 d时取肘静脉血5 mL,离心后取上清液,采用免疫荧光定量分析法检测血清PCT水平,试剂盒由深圳市金准生物医学工程有限公司提供。
1.3临床资料收集 收集患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血清前清蛋白(PA)、血清淀粉样CRP及中心粒细胞比例(N%)。采用Spearman进行相关性分析,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
2.1病原菌检测结果 80例患儿病原菌检测结果显示46例为细菌性肠炎,其中36例为沙门菌,占78.26%,志贺菌10例,占21.74%。
2.2两组FC水平比较 观察组患儿入院1 d、3 d及5 d时F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FC水平比较
2.3两组PCT水平比较 观察组患儿入院1 d、3 d及5 d时血清PC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PCT水平比较
2.4PCT和FC判断细菌性肠炎的价值分析 分别以FC和血清PCT水平为检验变量,以是否为细菌性肠炎为状态变量,绘制ROC曲线,见图1。入院1 d时FC联合血清PCT对判断细菌性肠炎具有较高灵敏度和特异度,应用价值较高(P<0.05)。见表3。入院1 d时PCT联合FC判断细菌性肠炎的AUC显著高于入院3 d(Z=2.150,P=0.037)和入院5 d时(Z=2.291,P=0.009)的AUC值。
表3 PCT和FC判断细菌性肠炎的ROC分析结果
注:A为入院1 d时FC、PCT判断细菌性肠炎ROC分析;B为入院3 d时FC、PCT判断细菌性肠炎ROC分析;C为入院5 d时FC、PCT判断细菌性肠炎ROC分析。
2.5不同患者实验室指标比较 根据ROC结果,以入院后1 d时计算截断值为界,将患者分为两组,结果显示入院1 d时不同FC和PCT水平患者CRP、WBC、CRP、N%及P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5。
表4 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
表5 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
2.6PCT和FC与各指标相关性 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PCT和FC与CRP水平呈正相关,与PA和治疗时间呈负相关(P<0.05)。PCT和FC与患者年龄、BMI、CRP、WBC及N%无明显相关性(P>0.05),见表6。
表6 PCT和FC与各指标相关性分析
2.7PCT和FC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RP和治疗时间是影响PCT和FC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见表7。
表7 PCT和FC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细菌性肠炎是儿科常见病,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本研究显示46例细菌性肠炎确诊患儿中36例为革兰阴性菌株,占78.26%均为阴性杆菌,与既往报道一致相近[8]。早期进行针对性抗菌药物治疗有助于控制炎症,缓解腹泻腹痛症状,避免发生脱水、电解质紊乱及脓毒血症等严重后果[9]。PCT对细菌性感染具有较高灵敏度,在细菌感染3 h内即可见PCT水平升高,在6 h时PCT达到峰值[10]。因而,通过监测PCT对有助于细菌性肠炎的早期筛查。有研究显示[11-12],与CRP、白细胞介素-6等其他常规炎性标志物比较,PCT灵敏度更高。任磊等[13]认为血清PCT水平与炎性反应程度具有显著相关性,也说明PCT在细菌性肠炎早期诊断和病情判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FC属钙-锌结合蛋白质,在细菌性肠炎发生后,FC因中性粒细胞脱颗粒而被释放,水平升高[14]。与乳铁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等其他粪便标志物比较,FC更易被检测[15-16],早期检出率更高。LONG等[17]也证实细菌性肠炎病变部位的黏膜和黏膜下层FC阳性率显著高于非炎症部位,且FC水平与肠道炎症活动度呈显著相关性。因而,本研究采用FC作为早期监测指标。但也有报道将其用于急性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的诊断,并认为其在判断患儿病情和预后方面具有一定优势[18]。这可能是因二者均具有腹泻、发热等相似的临床症状[19]。本研究也发现入院1 d、3 d及5 d时FC单项指标检测对鉴别病毒性肠炎和细菌性肠炎的特异度较差。
本研究对比FC联合PCT在入院1 d、3 d及5 d时判断细菌性肠炎的价值,结果显示入院1 d时联合预测概率判断细菌性肠炎的AUC为0.801,提示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细菌性肠炎早期诊断的准确性,这对指导临床具有重要意义。而在入院3 d和入院5 d时FC联合PCT联合预测概率判断细菌性肠炎的AUC逐渐降低,这可能是因临床治疗逐渐起效,炎性反应得到缓解,使两组患儿PCT和FC水平均降低,差异缩小,其诊断效能也降低。另外,本研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C和PCT受治疗时间和CRP水平影响。CRP由急性时相蛋白与血浆高密度脂蛋白结合而成,对于早期细菌感染具有较高灵敏度,随着患者CRP水平降低,提示感染缓解,PCT和FC也随着感染缓解而降低,其具体机制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证实。
综上所述,血清PCT联合FC有助于细菌性肠炎患儿的早期诊断,可成为判断细菌性肠炎重要的非侵入性检测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