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如今,随着现代医疗技术不断进步,致死率明显下降,但是致残率依旧较高[1]。脑卒中偏瘫患者会出现活动受到限制、生活能力明显下降等症状,并且肢体功能和步态也会出现异常,降低其生活质量,因此,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十分重要[2]。基于此,本院选取2019 年 6 月~2020 年6 月收治的82 例重症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康复护理计划对其步态和肢体功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 年6 月~2020 年6 月收治的82 例重症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入院日期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1 例。参照组男21 例,女20 例;年龄46~78 岁,平均年龄(57.42±11.32)岁;病程23~ 65 d,平均病程(43.23±18.36)d;其中脑梗死患者25 例,脑出血患者16 例。实验组男23 例,女18 例;年龄47~77 岁,平均年龄(56.36±10.53)岁;病程23~65 d,平均病程(43.23±18.36)d;其中脑梗死患者23 例,脑出血患者18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康复护理计划指导护理,具体如下。
1.2.1 早期康复训练 ①实施康复护理计划前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护理计划,询问患者的需求,完善护理计划,然后开展康复训练。患者发病短于24 h 时应确保其有平稳的生命体征,并将良肢合理摆放。在患者呈仰卧位时可以在其患侧上肢肩胛骨下垫上一个软枕,关节外展和躯体呈45°,并伸展腕关节和肘关节。膝盖下垫上小枕头,膝关节呈弯曲状。患者侧卧时应该手掌向上,前臂后旋,上肢外展,下肢后屈膝。②发病1 周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就可以进行被动抬举等运动,力度应该适当,幅度要从小变大,练习时间15~30 min/次,心率变化≤10%。活动顺序应该从肩关节到踝关节依次进行训练。
1.2.2 主动训练 ①开始阶段:此时需要转化患者的饮食,从易消化的食物转换为正常饮食,确保蛋白质充足。护理人员可以鼓励患者尽可以用自己的力量进行主动活动,可以让患者自己穿衣服、拍手和拍打腿部以及伸展双臂等。如果这时患者无法主动活动,护理人员应该给予安慰和鼓励,让患者有信心,帮助其逐渐恢复。②中间阶段:鼓励患者借助拐杖、轮椅或者是墙面等工具进行主动活动。在看护帮助下可以在走廊行走,借助工具独立上卫生间等。需要注意,此阶段很容易因力量等原因导致出现摔倒情况,训练时应该注意患者的一举一动,避免发生摔倒情况。③高级阶段:鼓励患者摆脱工具扶着墙或者是在床边自行行走,然后逐渐变化为独立行走,这时家属和护理人员需要在旁边看护患者。还可以让患者在晚饭过后漫步30 min,早晨起床漫步30 min,之后过渡到提着塑料袋或篮子等物品行走,并加快行走的速度[3]。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步态变化,以10 m 最快步行速度和两侧步长差进行评定。②护理前后肢体功能评分,采用Fugl-Meyer 评定法进行评定,上肢总分为66 分,下肢总分为34 分,评分和肢体功能成正比[3]。③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评分表进行评定,满分为100 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步态变化对比 护理前,两组10 m最快步行速度、两侧步长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10 m 最快步行速度、两侧步长差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步态变化对比()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步态变化对比()
注:与参照组护理后对比,a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肢体功能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上肢和下肢肢体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上肢和下肢肢体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肢体功能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肢体功能评分对比(,分)
注:与参照组护理后对比,aP<0.05
2.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注:与参照组对比,aP<0.05
脑卒中在临床中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并发症较多。在发生脑卒中后发生偏瘫可能较大,主要表现为肢体活动障碍、生活能力下降等,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所以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十分重要。
康复护理计划内容较为全面,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会根据临床资料和家属对患者病情描述等内容制定康复目标,为后续康复护理打下基础[4]。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让其明确疾病和康复相关知识,提升依从性[5]。在之后的训练当中让患者保持营养均衡,不断加强其可以康复的信念。在实际护理中分为早期康复训练、被动训练和主动训练[6]。早期康复训练和被动训练主要是为了帮助患者改善自身的肌力和肌张力,促进血液循环,为之后的康复训练打下基础。而早期康复训练能够保证患者呈现良好的状态,且不断的增加患者的康复信念,让其增强能够恢复健康的信心。主动训练分为不同的阶段,开始阶段能够为患者提供充足的营养,确保康复训练中能充分供给营养;中间阶段对患者进行鼓励,也会增加动作难度,开始进行日常活动的训练;最后的高级训练能够帮助患者改善自身的肢体功能和步态,让其加快恢复健康的速度,早日回归到正常的生活。需要注意的是,在康复训练中应该重视患者的心理变化,重症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康复训练中出现较多的负性情绪,影响康复训练的进行及效果,所以及时对其进行心理干预[7,8]。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实验组10 m 最快步行速度、两侧步长差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上肢和下肢肢体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对重症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康复护理计划时可以改善其肢体功能,增加患者恢复健康的信心,提升康复效果,加快患者恢复健康的速度。
综上所述,为重症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康复护理计划时可以改善其肢体功能和步态,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