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海 康昕昱
缺血性脑卒中在临床上的发生率较高,是目前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一种高发的脑血管危重症,该病的发生主要是因部分脑组织发生血液供应障碍所造成的缺血、缺氧以及脑组织缺血性坏死等现象,因此会严重损伤患者的脑神经功能,从而会导致患者出现肢体及语言功能障碍[1]。所以,如何提升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减轻疾病对患者健康及生命安全的威胁,已成为目前临床相关学者重点探讨的话题[2]。为进一步提升临床疾病治疗效果,此次研究将化瘀通脉汤与丁苯酞联合方案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3 月~2020 年3 月本院接收的68 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 例。观察组男女比例18/16,平均年龄(52.5±2.2)岁;对照组男女比例17/17,平均年龄(52.0±2.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经临床检查诊断核实确诊符合缺血性脑卒中患者;②患者临床资料完整;③语言沟通能力以及智力功能均正常;④参与研究的所有患者以及家属均详细了解本次研究内容,并已签署知情书。排除标准:①伴有先天性语言及智力功能障碍患者;②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患者;③伴有传染性疾病患者;④患有精神疾病患者;⑤伴有其他恶性肿瘤患者;⑥伴有心血管及肝肾脏器疾病的患者;⑦无法积极配合本次治疗的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降压、改善脑循环、抗血小板聚集、营养神经、吸氧以及清除脑自由基等常规治疗。同时,对照组患者给予丁苯酞进行治疗,口服,0.2 g/次,4 次/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化瘀通脉汤治疗。中药组方:黄芪、玄参、生地黄和鹿角片各20 g,莶草15 g,地龙、川芎及白芍各10 g,全蝎3 g。辨证加减:舌苔厚腻痰浊者方中添加半夏及陈皮;舌质黯淡或存在瘀斑者方中添加三七。将上述中药用水进行煎制,1 剂/d,分早晚2 次服用,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 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神经功能缺损、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评分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1 脑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总分42 分,评分越高表示脑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
1.3.2 肢体运动功能 采用简式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法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下肢活动度、平衡度、四肢感觉及各关节活动度等进行评估,总分100 分,评分越高表明肢体功能恢复越好。
1.3.3 日常生活能力 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满分为100 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1.3.4 生活质量 采用调查问卷表调查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总分10 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3.5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脑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轻,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可正常进行日常生活;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日常生活均得到显著改善,出现轻微不良反应;无效: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改善或加重,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神经功能缺损、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脑神经功能缺损、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脑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神经功能缺损、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神经功能缺损、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a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33/34),高于对照组的82.35%(28/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2/34),低于对照组的23.53%(8/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缺血性脑卒中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生率较高,且因近年我国人口老龄化较为严重,导致该病的发生率明显上升。而发病后脑神经功能缺损所造成的语言以及肢体功能障碍等,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当前临床针对该病主要采用降压、改善脑循环、抗血小板聚集及营养神经等治疗,虽然能够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但治疗效率较慢,因此会增加患者脑神经功能缺损程度[3,4]。丁苯肽是临床治疗脑卒中常用药物之一,该药能够有效抑制谷氨酸释放、抗自由基;使细胞内钙浓度有效降低、抗氧化酶活性,改善脑水肿、脑细胞能量代谢以及脑部缺血区微循环,最终能够达到减轻脑神经功能缺损的作用。但由于脑卒中疾病致残率较高,采取单一西药治疗所产生的效果并不理想,加之长期服用西药所产生的副作用会对患者身体造成一定损伤,因此会影响患者疾病治疗效果。为此,本文在该病治疗中联合应用了中药化瘀通脉汤与丁苯酞进行治疗,且最终取得的临床效果较为满意[5,6]。中医认为,缺血性脑卒中属于“中风”范畴,主要是由于风、火、痰、瘀的作用下导致脏腑阴阳失调及体内气血虚弱,而进入恢复期后患者风、火之症会得到一定的改善,但瘀、虚之症会逐渐加重,因此在此阶段需要加强补益元气、活血化瘀及调节脏腑等治疗[7,8]。而本文中采用的化瘀通脉汤中所添加的黄芪具有补中益气及健脾益肺的功效;玄参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生地黄滋阴补肾、养血补血;鹿角片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行血消肿;莶草祛风湿、通经络、清热解毒;地龙清热定惊、通络;川芎活血行气;甘草补脾肺气;白芍温阳祛湿、补体虚、健脾胃;全蝎息风镇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诸药合用能够达到活血化瘀、益气养血、舒筋通络及调节脏腑的作用。同时配合临床西药进行治疗,能够起到较好的协同作用,提高患者身体耐受性,减少西药对患者身体造成的损伤,从而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轻患者脑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最终使患者的肢体活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得到良好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9,10]。本文研究结果也已证实,采用化瘀通脉汤与丁苯酞联合治疗后的观察组患者获得的治疗效果较高,患者脑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轻,且发生的不良反应也较少,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均恢复良好,最终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各指标结果同采用单独西药治疗的对照组比较占据显著优势。
综上所述,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化瘀通脉汤联合丁苯酞进行治疗,可进一步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减轻患者脑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本次研究依然存在不足之处,因此还望临床相关专家学者能够做更深入的探讨分析,为患者探寻最佳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最大程度提升临床疾病治疗效果,减少疾病对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