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急诊治疗方法及疗效观察

2021-10-29 14:31赖华文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27期
关键词:炎性心血管心功能

赖华文

心血管疾病是广大中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且此类疾病具有高致残率及高致死率等基本特点,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往往建立在高脂血症、高血压、血液粘稠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等病变的基础上,使得心脏和全身组织出现缺血及缺氧特征的病变,患者主要的症状表现为胸骨后疼痛、心悸、胸闷、气短、晕厥、呼吸困难以及恶心呕吐等。心血管疾病患者往往发病急促且进展速度极快,需要及时给予行之有效的救治[1],从而降低患者的残疾率及死亡率,因此积极探索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科学急诊治疗方案意义重大。以下将进一步分析对于心 血管疾病患者有效的急诊治疗方法,并观察临床效果。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8 年3 月~2020 年6 月本院急诊的80 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 例。观察组中,男22 例,女 18 例;年龄52~86 岁,平均年龄(68.5±5.7)岁;体重43~76 kg,平均体重(56.2±6.7)kg;心血管疾病类型:急性心肌梗死24 例,急性左心力衰竭13 例,其他3 例。对照组中,男21 例,女19 例;年龄51~87 岁,平均年龄(68.4±5.9)岁;体重43~78 kg,平均体重(56.3± 7.3)kg;心血管疾病类型:急性心肌梗死23 例,急性左心力衰竭14 例,其他3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均为心血管疾病急性发病患者;②经由影像学以及心电图等相关检查,符合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标准;③患 者和(或)家属对研究知晓,且配合度良好;④各项临床资料均完备。排除标准:①患有恶性肿瘤等其他恶性疾病者;②合并肝肾功能重度损伤者;③对研究中相关药物有应用禁忌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心血管疾病的常规急诊治疗,如积极调整心脏功能,保护心肌功能,降低血压,控制血糖,调节血脂,并进行静脉营养补充,密切心电监护,确保各临床指标恢复稳定,同时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给予相应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运用丹参酮ⅡA 磺酸钠注射液进行治疗,剂量为40~80 mg+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实施静脉滴注给药,1 次/d,连续用药治疗2 周。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密切监测病情状况,并相应地给予对症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者心悸、胸闷等临床症状表现完全/大部分消失,且心功能分级提高≥2 级;有效:患者心悸、胸闷等临床症状表现得到缓解或者部分消失,且心功能分级提高1 级;无效:患者心悸、胸闷等临床症状表现无变化或加重,且心功能分级未能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对 比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包括LVEF、LVEDD、LVESD。③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指标变化情况,包括IL-6、CRP 及TNF-α。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2.2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对比 治疗前,两组LVEF、LVEDD、LVESD 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 水平高于对照组,LVEDD、LVESD 水平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对比()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对比()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a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指标变化情况对 比 治疗前,两组IL-6、CRP、TNF-α 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6、CRP、TNF-α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指标变化情况对比()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指标变化情况对比()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aP<0.05

3 讨论

心血管疾病近年来在我国临床发病率较高,此类患者的病情蔓延速度较快,在发病后病理症状表现往往复杂多样使得治疗难度升高,该疾病发生对于患者生命安全具有重要威胁,特别是急性发病后患者的残疾率及死亡率较高,如若未能给予及时有效的急诊治疗,非常容易出现病情进一步恶化,使得病死率进一步上升[2-4]。目前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多应用药物治疗,从而控制其病情进展,帮助改善心功能。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心血管疾病的产生及进展往往与患者机体炎症因子水平表达存在密切相关性。例如心肌供血不足则导致白细胞大量进入患者局部缺血区域,使得活性自由基大量释放,进一步对血清炎性细胞形成干扰和刺激,导致炎性物质大量生成,这对心肌局部的缺血和缺氧情况产生推动作用,使得神经元细胞迅速凋亡,并且炎性因子的大量出现也是诱发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增加了患者的病死风险[5-7]。所以在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急诊治疗中还应关注科学的药物选择来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并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从而抑制患者病情进展,更好地改善预后。

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发病后对其进行急诊时具有显著的临床特点,例如病情进展速度快,在为患者提供急诊治疗过程中其病情往往具有较高特殊性,使得治疗难度升高。此类患者往往病情波动大且变化速度快,使得治疗难度随之上升,这也是此类患者病死率较高的重要原因[8,9]。在为患者进行急诊治疗的过程中及时有效地进行诊断并给予药物治疗,是改善心功能、降低病死率的重要环节,所以需要进一步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急诊救治方案进行优化,以便给予规范合理的急诊救治,从而进一步降低其病死率。同时在急诊救治过程中还要求医护人员实现密切配合,迅速开展相应的抢救工作,进而为患者的疾病治疗争取时间。此类患者由于病情相对复杂同时稳定性不佳,在患者的急诊过程中也对急诊医生的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提出了较高要求。这就需要急诊医生能够全面掌握有关于心血管疾病的各类知识,同时不断积累临床救治经验,避免在患者疾病诊断及治疗中发生偏差或失误。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在急诊救治的过程中预后评估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然而此类患者预后评估往往难度较高。原因在于疾病复杂性高使得无法全面作出相应的判断,所以在此类患者的急诊中还需全面掌握患者的病情状况以及体征指标,对其病情做出更加准确的评估与判断,进而更好地对治疗方案做出调整和优化,提升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并帮助改善预后。心血管疾病患者在临床症状以及体征表现方面较为复杂,并且往往并不是由单一病种所主导,这也对临床医护工作提出了较高要求,需要进一步强化患者急诊救治过程中的监管力度,提升服务质量,确保患者急诊救治具有有效性以及时效性。为了避免出现医疗纠纷事件,还需要对患者救治期间的流程进行详细记录。

在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急诊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强化基础治疗,例如加强血压、血脂以及血糖等指标的调整,帮助改善心功能。然而常规治疗往往效果并不满意,为了降低炎性反应并更好地预防各类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还需对用药方案进行进一步优化和调整。本院在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急诊治疗中在给予常规基础治疗的同时应用丹参酮ⅡA 磺酸钠注射液,且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从对比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经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且在治疗后主要心功能指标测定结果好于对照组。同时进一步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进行测定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这表明,在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急诊治疗中通过优化用药方案,可更好地提升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并可有效降低机体炎性因子表达,这对于缓解患者机体免疫炎性反应,促进病情康复和改善预后等意义重大。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见显著的药物不良反应。提示,丹参酮ⅡA 磺酸钠注射液与常规治疗方案的联合应用在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急诊治疗中具有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联合应用丹参酮ⅡA 磺酸钠注射液以及常规治疗措施有利于提升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急诊治疗效果,有助于更好地改善患者心功能并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猜你喜欢
炎性心血管心功能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心功能如何分级?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
胱抑素C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