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 娟,刘晓燕,朱 熙,陈 晴,刘勤勇
(海军军医大学教学考评中心,上海 200433)
适应培养复合型军事医学人才的迫切要求[1],任职教育已逐渐成为当前军队院校教育转型的重点内容。学员对学校各项教学及管理工作的满意度是评估任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和依据[2-3]。军队医学院校每年会承办大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任职教育培训班,学员是培训中重要的利益相关人,了解学员对培训的满意度对院校掌握任职教育质量现状、持续改进相关工作均至关重要。为此,对某军队院校2020年暑期承训的三个专业班次的学员进行满意度调查。
1.1 工具通过专家研讨和经验总结,最终生成学员任职教育调研问卷,对培训内容和学时安排、理论实践课程结构比例和课程满意度等方面进行客观评价。
培训满意度调查不仅包括总体课程满意度评价,还从培训方式、教员授课水平、师生互动交流、教学条件装备、生活服务保障和培训效果等六项分指标具体考查学员满意状况。评分方式采用很好(4分)、较好(3分)、一般(2分)、较差(1分)四档计分。
1.2 对象本校2020年7—8月份军事医学三个培训班次学员,共发放问卷297份,回收297份,所有学员都完成问卷中与调查目的有关的核心内容,后期分析中均视为有效问卷。被调查学员性别结构:男78人,女219人,年龄在21~45岁之间,平均32.97±4.895岁。由于个人信息填写不完整,按照不同背景统计分析时,样本总数存在差异。具体为:按专业计为295人(2人未填),其中H专业181人,Y专业33人,L专业81人;按学历计为295人(2人未填),大专10人,本科261人,硕士21人,博士3人;按入职年限计为286人(11人未填),1年以内77人,1~3年31人,3~5年35人,5~10年29人,10~15年110人,15年以上4人;按职称等级计为272人(25人未填),初级176人,中级95人,高级1人;按单位类别计为269人(28人未填),中心医院165人,干休所2人,疗养院53人,大学附属医院20人,其他29人。
1.3 方法采用SPSS 24.0软件。培训内容和学时安排,以及理论实践课程结构比例、学员的看法采用卡方检验;课程满意度分析采用ANOVA方差分析,并对有显著差异的再进行LSD检验;本分析同时采用Stepwise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课程总体满意度的预测因子。
2.1 学员对培训内容和学时安排的整体评价对于本次培训内容和学时安排,35.4%的学员认为“时间紧凑,结构合理”,54.5%认为“时间紧,内容多,应该增加培训学时”,10.1%认为“内容比较简单,应该缩短培训学时”。
比较不同专业方向、学历水平、入职年限、职称等级和单位类别的学员对培训内容与学时安排的评价发现,不同专业方向、学历水平、入职年限、职称等级的学员对培训内容与学时安排的评价并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不同单位类别的学员对培训内容与学时安排的评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具体表现为,来自中心医院的学员更多认为本次培训“时间紧,内容多,应该增加培训学时”,占比高达79.4%;而来自疗养院、大学附属医院和其他工作单位的学员更多认为本次培训“时间紧凑,结构合理”,人数比例依次为56.6%、80.0%、51.7%。
2.2 对理论课与实践课课时结构的满意度46.3%的学员认为“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恰当”,41.9%学员认为“理论课偏多”,11.8%的学员认为理论课偏少。比较不同专业方向、学历水平、入职年限、职称等级和单位类别的学员对理论课实践课的课时结构评价发现,不同专业方向、入职年限、职称等级的学员对理论实践课程结构比例的评价并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不同学历水平、不同单位类别的学员对理论实践课程结构比例的评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大专和本科学员更多认为比例恰当(比例依次为70.0%、47.3%);而硕士、博士学历学员更多认为理论课偏多(比例依次为71.4%、66.7%)。来自中心医院、疗养院的学员更多认为比例恰当(比例依次为53.3%、50.9%);来自大学附属医院和其他工作单位的学员更多认为理论课偏多(比例依次为80.0%、64.3%)。
2.3 课程满意度分析
2.3.1 学员培训课程的总体满意度 调查结果显示(表1),学员对培训课程的总体满意度平均分为2.98分(SE=0.780),处于较好的水平。在培训方式、教员水平、互动交流、教学条件、生活保障和培训效果等六项具体满意度评价指标上,学员对教员水平的平均满意度最高,均分为3.41分(SE=0.551),其次是培训效果的满意度,均分为3.27分(SE=0.772)。学员对生活保障的满意度均分最低,均分为2.37分(SE=0.791)。在学员生活服务保障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表1 全体学员课程满意度状况
2.3.2 不同分类学员对课程的满意度比较 比较分析不同专业方向、学历水平、入职年限、职称等级和单位类别学员对课程的总体满意度状况,发现不同专业方向、不同学历水平、不同入职年限、不同职称等级的学员对课程的满意度状况并没有统计学的显著性差异,而不同单位类别的学员课程满意度状况却有极其显著的差异。
事后检验(LSD)分析发现,来自中心医院(3.20±0.684)的学员与来自大学附属医院(2.75±0.786)和其他(2.33±1.155)工作单位的学员在满意度上的评价有显著差异,来自中心医院的学员对课程总体满意度明显高于来自大学附属医院和其他工作单位的学员满意度。
2.3.3 课程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为了确定课程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以课程总体满意度作为被预测变量,以培训方式、教员授课水平、师生互动交流、教学条件装备、生活服务保障和培训效果等六项满意度指标,以及不同专业方向、学历水平、入职年限、职称等级和单位类别等基本信息为预测变量,采用逐步进入法(Stepwise),进行回归分析(表2)。
表2 课程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结果显示,对课程总体满意度有预测力或影响力的因素有培训效果、培训方式、生活服务保障以及教员水平四项指标,共同解释54.2%(调整后53.5%)的总体满意度。而师生互动交流、教学条件装备评价指标,及专业、学历、入职年限、职称等级和单位类别等基本信息对课程总体满意度没有显著预测力或显著影响。
第一,大部分学员认为本次培训内容多,应适当增加培训学时。超过一半的学员认为本次培训“时间紧,内容多,应该增加培训学时”,其中有近80%来自中心医院。
第二,总体上,四成学员认为理论课偏多,不同学历层次和单位类别学员看法有差异。近一半学员认为“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恰当”,四成学员认为“理论课偏多”,其中大多数为高学历学员(硕士71.4%、博士66.7%)和来自大学附属医院(80.0%)和其他工作单位(64.3%)的学员。
第三,课程总体满意度较好,教员水平的满意程度最高,生活保障满意度最低。在六项具体满意度评价指标上,学员对教员水平、培训效果、师生交流互动、培训方式的评价“较好”;对教学条件和生活保障的平均满意度较低。
第四,培训效果、培训方式、生活保障及教员水平可有效预测课程的总体满意度状况。
本研究结果表明,受训学员对本次培训的整体满意度较高,尤其是对教员水平和培训效果有较好的评价。培训内容、教学方法、管理与服务保障模式的优化是军校任职教育领域持续关注的话题[4-6],基于本研究的反馈信息,今后类似任职培训的优化可从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优化培训内容的设计。由于任职培训学员组成复杂、需求多样[7],为了兼顾不同学员的不同需求,教学内容会因丰富性的考量而增大体量,加之任职培训周期短,易让学员产生时间紧、内容多、来不及消化等感觉。针对这一矛盾,未来开展相类似培训可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适当减少培训内容,或增加相应学时。或者尝试根据受训学员来源单位岗位的需求,设计专题式的内容模块,突出教学内容的实践关联性,改变“大而全”的内容设计,探索“小而深”的专题内容。
第二,优化教学方法。任职培训学员都有一定工作经验,对实践的兴趣大于课堂[8-9],本次调查四成学员认为理论课偏多,在意见征询中很多学员也表达了通过见习和参观进行学习的愿望。对于不同学历的学员而言,可考虑根据不同学历层次来做相关的不同规划,或者在未来组织培训时根据学历层次来对学员进行分组或分别培训。此外,采用和创新实践化教学模式也是任职教育中的普遍共识,未来任职培训可以探索不同类型的实践化教学模式,如基于典型案例讨论的案例教学法、结合理论学习-虚拟演示操作-模拟操作-实装训练的角色扮演法[10],以及基于结合情境案例、角色扮演和道具操作的桌面推演[11]等。
第三,优化生活服务。本次培训中学员对生活保障的满意度最低,如果能提高学员在该方面的满意度,将会有明显提升培训的总体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