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常规消化内镜治疗全过程综合护理干预

2021-10-29 02:43:08支荣荣韩秀艳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21年9期
关键词:监护人护患胃镜

单 梅,支荣荣,韩秀艳

(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附属涟水县人民医院内镜中心,淮安 223400)

儿童消化道疾病是儿科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调查显示,我国儿童消化道疾病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2]。儿童消化道疾病以长期间歇性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患儿伴有恶心、呕吐、嗳气、腹胀,甚至黑便等消化道症状,临床症状不典型,个体差异大,且多数患儿特别是学前儿童无法准确描述疾病症状,容易对医师的诊断造成极大干扰,临床诊断漏诊和误诊率较高[3]。伴随着患儿误吞和消化道疾病呈现上升的趋势,胃镜检查目前在小儿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4-5]。但是国内外研究显示,胃镜检查前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状态[6-7],而且患儿年龄小、依从性差,患儿家属也会过度担心,容易导致部分患儿放弃胃镜检查而延误病情。无痛胃镜对患儿不良刺激小,患儿产生恐惧和焦虑程度可能性更低,有助于提高患儿依从性,有助于胃镜手术顺利开展,但是部分医院由于各种原因无法配置无痛胃镜设备,本研究希望根据患儿的特点,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手段,提高患儿常规胃镜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患儿就诊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到2019年12月在本院接受胃镜治疗的110例周岁儿童(2~14岁),依据入院先后分为2组,各55例;观察组中,男29例,女26例,年龄2~12岁,平均(6.42±2.92)岁;对照组中,男29例,女26例,年龄2~12岁,平均(6.96±3.04)岁;两组性别、年龄、主诉类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表1)。

表1 两组儿童一般资料比较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经医生诊断并建议胃镜治疗标准患儿;②患儿心智健全、无严重心肺功能不全;③依从性良好无严重抗拒表现;④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胃镜检查禁忌证者;②有药物过敏史者;③合并其他影响本研究指标及慢性疾病者。

1.3 方法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包括配合医生进行胃镜检查,指导患儿进行胃镜检查过程中存在的注意事项,并进行相关的教育。

观察组患儿给予全过程综合护理方案:①制订护理方案。由护士长、高年资护士和责任护士组成循证护理小组,根据患儿个人信息、疾病病情、治疗方案以及心理情况,查阅相关资料,寻找科学依据,然后经由小组讨论,结合患儿实际情况、家长需求和护理经验等制订护理干预方案。②全过程护理干预。胃镜检查前,责任护士应主动向患儿和家长进行胃镜相关知识的告知,通过观看动画视频等方式提高患儿和家长的接受程度,使其充分了解胃镜检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适症状以及注意事项,消除心理负担,提高治疗过程中的配合性;胃镜检查中,本院制订相关的方案预案,责任护士应主动进行正确引导,积极鼓励患儿,消除可能出现的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并引导患儿父母树立治疗信心;胃镜检查后,将患者转移至观察室,密切观察患者反应,由医护人员指导家人进行心理疏导,如患儿出现不适等情况,应及时告知医师进行检查,并行对症处理,在无异常情况后,由家属陪同离开。责任护士指导患儿正确饮食,此外,叮嘱患儿检查后2 h内不可进食饮水,当天主要食用半流质食物;③对患儿及家属做好延续性护理。责任护士定期对患儿进行随访,同时指导家长做好患儿的心理疏导和情绪调节工作,并监督其养成健康习惯,保证家庭护理干预的实施,使患儿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完成胃镜治疗。

1.4 观察指标①治疗依从性评价。对两组患儿及家长进行依从性评价,积极配合胃镜检查,否则为治疗不依从;②观察患儿是否出现恶心、躁动、流涎、呛咳等不良反应;③医患纠纷发生率。通过记录两组的护理纠纷发生率和发生原因,计算发生率;④护理满意度。选择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包括10个小问题,每题10分,满分100分,60分以上提示满意,60分以下提示不满意,由患儿父母完成填写。

1.5 统计学方法使用统计学软件 SPSS 21.0处理数据,“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率(%)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依从性评价观察组治疗依从性(47例,85.5%)高于对照组(34 例,6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14,<0.05)(表1)。

表1 两组患儿胃镜检查依从性比较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针对不良反应而言,观察组发生率为12.7%,对照组为38.2%,对比差异显著(P<0.05)(表2)。

表2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2.3 护患纠纷发生率比较通过对过往护患纠纷发生原因分析干预后,护患纠纷发生率为3.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3%(表3),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0.05)。

表3 护理后两组护患纠纷发生率比较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相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满意度比例,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4 护理后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 论

小儿上消化道疾病病因复杂,且年龄较小,表达不准确,临床诊断难度较大,较容易出现漏诊和误诊。随着电子胃镜普及,这类疾病诊断准确性显著提升,漏诊率显著下降,但是由于在部分县城、中小型城市的医院没有配备无痛胃镜,只能使用常规胃镜。胃镜在检查时具有侵入性,由于患儿面对生病治疗(打针、仪器诊断)时容易产生较强的紧张和恐惧等不良情绪和抵触心理,很容易在做胃镜时,出现患儿依从性差、护患纠纷发生率高等问题,而且还增加意外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8-9]。本研究制订适合于低级别医院且较为可行的护理干预措施,通过对观测指标的统计分析来获得应用效果,分析结果较为客观。本研究的干预措施是从“患者为本”的理念出发,通过“全过程综合护理方案来提高患儿就诊过程中的护理质量,对于提高患儿就诊的依从性以及降低护患纠纷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3.1 全过程综合护理方案可以有效缓解患儿情绪 使得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目前不少医院针对儿童胃镜检查都制定了专门的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医嘱执行和相关注意事项等的指导,但是缺乏对患儿心理和情绪等的关注和护理,使得护理质量和效果不明显。本研究以患儿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强调护理人员在加强自身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同时,要在护理工作过程中把患儿放于首位,使患儿感受到更加舒适和优质的医疗服务。本组研究中,通过优质护理的实施,使得患儿的心理防御和抵触降低,更加配合检查的进行,并且有效减缓了患儿的负性情绪,使得不良反应等的发生率降低,对检查工作以及患儿的身体健康都具有积极作用。

3.2 儿童胃镜检查前处理好监护人的情绪是患儿顺利完成检查的关键因素有研究表明,儿童异常行为的发现与其监护人自身情绪、家庭关系等有一定关系,监护人往往能够更早地发现儿童异常行为而寻求专业帮助。本研究在设置护理干预方案时,将其监护人作为一项重要考虑的影响因素,针对家长可能出现的情绪,主动进行胃镜相关知识的告知,使其充分了解胃镜检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适症状以及注意事项,消除其心理负担,责任护士专业引导患儿父母帮助其提升治疗的信心。本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案有效提高监护人对于本院护理满意度的评价,提高患儿的就诊依从性,能够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

3.3 延续性护理工作是提高儿童护理工作质量的重要环节延续性护理模式已成为国内外护理服务的发展趋势[10-11]。本研究通过常规的电话、微信随访等来了解患者的就诊后情况,定期进行电话随访跟踪,以了解患儿胃镜后的反应,鼓励患儿监护人在微信中及时提问,及时发现家庭护理中不当之处,并能及时指导并且帮助患儿及监护人提高营养饮食咨询、健康作息等能力。通过该延续性护理工作的实施,发现该模式不仅对于提高患儿及其监护人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遵医行为、生活质量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可以显著提高患儿及其监护人对于护理质量的满意度,能够有效推进护理工作的进行,今后更希望丰富延续性护理的手段,未来希望利用微信公众号、小程序、手机APP等新媒体为患者主动跟踪患者,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

猜你喜欢
监护人护患胃镜
石狮市妇联依职权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
海峡姐妹(2020年6期)2020-11-18 04:03:52
监护人责任之探究
解开胃镜报告上的纠结
特别健康(2018年9期)2018-09-26 05:45:32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护患情境会话
电子胃镜引导下放置螺旋形鼻肠管
School Admission择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