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低年级学生通过向高年级学生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高年级学生在带领和帮助低年级学生进行项目研究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对项目的研究深度,不同梯队的学生发挥自身优势,教学相长,共同完成项目研究,进行学习共同体的管理。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管理方式;梯队建设
在小学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小组学习共同体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如学生对主题的研究不够深刻、研究选题范国较为狭窄等。一方画,是由于教师人手相对不足造成活动效果下降;另一方面,是由于低年级学生缺乏研究和探素能力,高年级学生习惯性依赖教师所致。为了拓宽学生综合实践项目的选题范围,提高项目的研究深度,我们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中,经过理论摸索、长期实践、反复论证,最终探索出了一种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习共同体卓有成效的管理方式---学生梯队式管理。
学生梯队式管理是指在一名或多名教师带领的综合实践活动团队中,同时有不同年级的学生,各年级学生因理论水平、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而形成梯队。在团队内部,低年级学生通过向高年级学生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高年级学生在带领和帮助低年级学生进行项目研究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对项目的研究深度,不同梯队的学生发挥自身优势,教学相长,共同完成项目研究。
学生梯队式的理论定义是在我校在充分了解学生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的基础上,参考借鉴了管理学、教育学及心理学等方面的相关理论而提出的。
“所谓人才梯队建设,就是当现在的人才正在发挥作用时,未雨绸缪地培养该批人才的接班人,也就是做好人才储备,当这批人才变动后能及时补充上去和顶替上去,而这批接班人的接班人也在进行培训或锻炼,这样就形成了水平不同的人才,仿佛站在梯子上有高有低一样,形象地称为梯队。为的就是避免人才断层。”人才梯队建设理论的目的是培养储备人才,避免断层,而学生梯队式管理的目的也正是如此,一方面,高年级学生的成功经验能有效地传授给低年级学生,另一方面,学生在传授经验过程中实现“教学相长”,提高自身的理论和实践水平。也许有人会问:“每个学年开始,学校都会招收大量学生,有如此充足的新鲜血液,又怎么会出现学生的断层?”有如此疑问的人可能不太了解学校的实际情况。以综合实践课程为例,国家规定三至六年级的学生必须开展这门课程。每一年新升上来的三年级学生在综合实践课程方面接受的训练是一片空白,在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等相关领域也极少涉足,更遑论研究性学习。当学生经过四年的训练,可以熟练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学习,又差不多到了该毕业离校的时候。有一些综合实践活动项目适合长期开展,如教师黄彩燕指导的手工类项目“纸藤花制作”、教师陈婉纯指导的实践类项目“校园格子铺”、综合实践专职教师秦遥指导的研究类项目“开封民俗的研究”、教师马娜指导的操作类项目“蔬菜种植”。一旦参与项目的六年级学生毕业,项目便会被迫中止,而如果团队内部加人低年级学生,以学徒形式锻炼一年,那么当六年级学生毕业时,其他学生就能及时顶替并延续项目。
学生梯队式的理论基础根植于新课改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理念。与以往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不同,新一轮课程改革更加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倡导学生以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而学生梯队式恰恰契合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主题研究不够深刻是横亘在许多学校面前的一个难题。而学生梯队式管理为解决学生综合实践活动项目研究深度不足的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它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通过“教学相长”激发学生探索硏究的积极性
高年级学生的研究项目相比低年级学生具有更多的探索空间和更大的趣味性这能激发低年级学生的研究热情,同时他们在高年级学生的帮助和指导下.能更有效地完成本来难以完成的项目研究。而高年级学生一改以往跟着教师走的学习模式,充当“教”的角色,这会让他们倍感自豪。为了更好地指导低年级学生进行项目研究,高年级学生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从而挖掘对项目研究的深度。
(二)有利于拓宽学生的交际网络
学生在校园里实际接触到的人群有限,无非是本班同学、任课教师,再加上同年级的部分同学,他们基本没什么机会与其他年级的学生产生交集。而学生梯队式恰好打破了年级之间的界限,推倒了彼此之间的屏障,为学生的相互交流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教师黎明指导的“诗配画贴画艺术”是一个手工类项目,不像“小记者”、“小导游”等项目需要经常外出,活动的地点也在教室内,学生接触到的人群很有限。而通过学生梯队式的管理方式,在团队内部引进不同年级的学生,孩予们凭着共同的兴趣爱好而选择同样的项目,彼此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成长,不仅知识面增长了,交际网络也拓宽了。
(三)有利于缓解师资不足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
师资力量不足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难以普及的一大原因。假如一個教师带10至12名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那么一个50人容量的班级至少需要4名教师。以一个年级8个平行班为例,全校三至六年级开展综合实践课程,则一共需要128名教师。一所普通的小学是无法消化数量如此庞大的综合实践课程专任教师的。常见的做法是普通教师负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但这对教师来说是不小的负担。普通教师除了上课、备课、班级管理等日常工作外,还需承担科研、公开课、教学检査、教学比赛等各种任务,事务繁杂,分身乏术。
采取学生梯队式则能有效地缓解教师人数不足的压力。一名教师带不同年级的学生,如由原来的10人团队增至15人,则所需教师的数量大大减少。同时,高年级学生充当“小老师”或“小组长”指导、帮助低年级的学生,既发辉了高年级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又大大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教师把有限的精力花在项目开发、资源利用上,一些简单具体的指导则由学生完成。
学生梯队式管理既能减轻教师的负担,又能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拓宽学生的人际交往网络,可谓一举多得。
参考文献:
[1]《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纲要》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导论》
[3]《人民教育》
[4]《教研信息周刊》
作者简介:马娜,1985.6,女,汉族,河南省开封市人,学历:本科,职称:中小学一级,从事小学英语、综合实践活动教育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