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涛
从市体校到国家队,她只用了7年时间
2021年8月5日,站在东京奥运会女子单人10米跳台上,她面色沉静,片刻之后,略微低头,然后起跳、翻腾,轻盈一跃,如银针入水,波澜不惊。几秒钟后,四周的欢呼声如潮水涌来。
那一刻,全世界都记住了这个14岁的中国小姑娘——全红婵。决赛五跳中,她有三跳获得满分,最终以466.20分夺冠,并刷新了奥运会女子单人十米跳台的最好成绩。
进入市体校:她身高1.2米,立定跳远成绩1.76米。这说明她身体的柔韧性、弹性都非常好,且爆发力强
2007年3月,全红婵出生于广东省湛江市麻章镇迈合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兄弟姊妹5人,她排行老三。到了上学的年纪,她进了村小学读书,因为贪玩,学习不怎么好。当时,连她自己也不知道她会很快迎来命运的转机,并在7年之后成为世界冠军。
2014年5月,湛江市体育运动学校跳水教练陈华明按照惯例,到市基层小学寻找跳水人才。这天,他来到麻章镇迈合小学。正逢课间,一群女生在跳房子、跳皮筋,其中有个小女孩动作灵活、身形轻盈,吸引了他的目光。挨班挑苗子时,他目测了这个女孩的身材,感觉是个好苗子。然后,他将几个条件不错的孩子喊到操场,测试立定跳远。当时这个女孩身高1.2米,弓腰一跳,居然跳出了1.76米的好成绩。这说明她身体的柔韧性、弹性都非常好,且爆发力强。陈华明很满意,感觉不虚此行。这个女孩就是正读小学一年级的全红婵。
得知被市体校挑中,全紅婵很兴奋。湛江素来有“跳水之乡”的美誉,这里曾诞生过陈丽霞、劳丽诗、何冲、何超4位世界冠军,如今自己也能走上这条路,她感觉很幸运。但父亲全文茂有些担心,一是女儿年纪小,不知能不能适应体校的集体生活;二是体校训练艰苦,不知女儿能不能坚持。但看到女儿乐意,他也就同意了。
4个月后,全文茂打点行装,将女儿送到体校。办好相关手续后,他对女儿千叮咛万嘱咐:“要听教练的话,别怕吃苦。”“想爸妈了,给我们打电话。”
从此,全红婵离开父母,开始独立生活。她在体校很快学会游泳,并喜欢上了跳水。
湛江市体校的教学设施一般,训练在露天跳水池进行。跳板是铁制的,夏天被晒得滚烫。跳水前,得先把毛巾打湿,上跳台后再把毛巾里的水拧出来给跳板降温,否则赤脚站不住。冬天,则是日复一日的陆上训练,无数次的翻腾跳跃。
每次训练,全红婵都很专注,从不偷懒。哪怕放假在家,她每天也会进行晨跑、倒立等基本功训练。她不仅训练刻苦,而且胆子大,是同伴中第一个登上3米跳台的,接着是5米跳台、7米跳台……两年后,她又站在了10米跳台上,第一个跳了下去。
省体校:全国跳水冠军赛暨东京奥运会选拔赛,全红婵首次代表广东队出战,并以总积分第一的成绩,获得了参加东京奥运会的资格
功夫不负苦心人。全红婵在市体校只用了4年时间,就在省内跳水比赛中夺冠。
2018年2月,11岁的全红婵被输送到广东省跳水队。她在试训中锋芒初露,教练何威仪至今记忆犹新:“她的身体素质远胜同龄女孩甚至男孩,跑步30米用时4.5秒,肋木举腿10个用时13秒。她身形虽小,体内却蕴藏着大能量。”
想家、畏惧,是省体校每个新生都经历过的,全红婵也不例外。但她经教练鼓励后,就没有再退缩过。她说:“学新动作时,我也害怕,但我太喜欢跳水了,所以不断鼓励自己,克服困难。”每天跳300多次,水上跳120次,陆上跳200多次。在省队训练的两年多时间里,无论受伤还是生病,她从没有连续休息超过两天。
全红婵的身体条件很符合跳水项目的需要,身形修长,柔韧性好,爆发力强,脚尖和膝盖漂亮。同时,她很了解自己的身体,懂得在跳水转体的过程中如何发力、控制、压住入水水花。
2020年10月,在全国跳水冠军赛暨东京奥运会选拔赛首站赛场上,全红婵首次代表广东队出战。
比赛在上海,当时全红婵的哥哥全进华正在上海打工当厨师,得知消息,他骑着电瓶车去找妹妹。从静安区跑到浦东新区,中间还搭了一程渡船,9点出发,快11点才到。到酒店后,发现就是至亲也不让进。没办法,隔着酒店的玻璃大门,兄妹俩一个在外一个在内,开视频聊了起来。临挂电话时,全进华嘱咐妹妹晚上好好休息,争取明天赛出好成绩。
第二天,全进华用手机看比赛。得知妹妹在选拔赛的第一场比赛中夺冠后,他拿着手机给同事看:“快看,这是我妹!”还高兴地请同事喝了饮料。而远在老家的奶奶听说好消息后,急忙请孙子转200元钱给孙女以示奖励。
选拔赛的第二场比赛,全红婵没发挥好,只获得了第五名。奶奶心疼孙女,发了1000元的大红包给她。全红婵妈妈拖着病体给女儿打来慰问电话:“婵婵,不要有太强的好胜心,把比赛当平常训练去跳,别看别人,把自己的动作做好就行!”妈妈的话稳定了全红婵的心态:是啊,和妈妈相比,自己遇到的这点挫折算什么呢?
4年前,全妈妈遭遇车祸,被撞断了肋骨,住了几次院,恢复情况不太好,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当时,家里没把这个消息告诉全红婵,两个月后全红婵隐约知道了此事,给爸爸打电话求证。全文茂说:“你妈妈的事已经处理完了,你就别操心了,好好训练吧。”全红婵以为妈妈的身体无碍了,便把心思都用在了训练上。
谁知,放寒假一到家,看到妈妈佝偻着身子,她才知道妈妈受了多大的罪。她扑进妈妈的怀里大哭:“妈,疼不疼?”全妈妈抱住女儿:“婵婵,别哭,妈妈这不是好好地活着吗?”后来,全红婵得知妈妈的身体要想康复,需要不少钱作后续治疗。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全红婵小小年纪就懂得分担家庭重任,她把队里发的津贴和比赛获得的奖金一分不少地转给家里。好不容易有了休假,别人去游乐园、动物园玩,她不去,因为那是要花钱的,她就在家打打手机游戏。
一想到妈妈的病,全红婵就暗下决心,下一场比赛好好表现,因为她要去奥运会,要拿冠军,要挣钱给妈妈治病。
第三次选拔赛,全红婵发挥稳定,再次夺冠。这样,三站奥运选拔赛,她两获冠军,以总积分第一的成绩,获得了参加东京奥运会的资格。
得知妹妹总积分第一,全进华打电话问妹妹要什么礼物,全红婵说要一个小卖部。全红婵不喜欢洋娃娃,她喜欢吃辣条。全进华听完就笑了:“你是想吃辣条了吧?”随后,又正色告诉妹妹:“但那也不能多吃。”
在国家队:主动给自己加码,之前每天跳5遍,之后每天跳10遍。8月5日这一天,她跳出了完美的高难度动作
2020年底,全红婵成功入选国家跳水“梦之队”。初次走进国家队的大门,望着光荣墙上意气风发的师哥师姐们,全红婵想:什么时候我的照片能贴上去呢?
奥运虽陌生,但跳台她熟悉。只要站在跳台上,全红婵就觉得自己多了几分沉稳和自信,她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奥运会就跳这5个动作,想好每个动作,跳好就行了。
跳水比赛中,207C(向后翻腾三周半抱膝)这个高难度动作,曾困扰了全红婵很久。第二站奥运选拔赛中,她就在这上面失误了。怎么补短板?一个字——练。
全红婵主动给自己加码,之前每天跳5遍,之后每天跳10遍。可是直到8月4日奥运会预赛,她依然没有跳出完美的207C。不过,在8月5日这一天,她做到了。
2021年8月5日,全红婵的家人在湛江市体育中心观看东京奥运会直播。在女子单人10米跳台比赛中,每跳一轮,全文茂就激动地边摇国旗边为女儿呐喊、助威。
上午,全红婵以415.65分的成绩获得半决赛第一,进入决赛。下午,女子单人10米跳台决赛——第1跳,她拿到82.5分,和队友陈芋汐并列第一;第2跳,她无论起跳还是入水都毫无瑕疵,裁判给出满分;第三跳的动作是207C,全文茂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全红婵起跳、翻腾,如银针入水,满分,又一个满分!全文茂高举国旗,高兴地蹦起来;第四跳,她再获满分。第五跳之后,全红婵总分466.2分,以压倒性优势夺得东京奥运会女子单人10米跳台冠军,为中国代表团摘得本届奥运会第33金,并打破陈若琳创造的447.7分世界纪录,成为女子10米跳台奥运比赛新纪录的创造者。
奥运夺金后:企业老板送来20万元慰问金和一束鲜花,全红婵的父亲收下鲜花,婉拒了慰问金:“我不能消费我女儿的荣誉,我们渴望改变生活,但会靠自己的双手去改变!”
全红婵奥运摘金后,乡亲们奔走相告,同时请来舞狮队助兴,拉横幅祝贺。
全文茂家一下子门庭若市,很多企业、老板纷纷表示愿意帮助他们,给钱给物给房子。面对女儿给全家带来的荣耀和利益,全文茂的做法被网友们赞为“人间清醒”——企业老板送来20万元慰问金和一束鲜花,他收下鲜花,婉拒慰问金。他说:“我不能消费我女儿的荣誉,我们渴望改变生活,但会靠自己的双手去改变!”
据了解,近几年全红婵家的情况已有好转。2019年,全红婵家被纳入低保,每月按国家规定领取低保金。当地政府为全红婵的母亲办理了大病救助,每月发放残疾人补助。2020年全红婵母亲住院8次,医疗救助覆盖超过了总金额的90%。
“现在,整个家庭的收入几乎全靠爸爸,爸爸很辛苦却从不说自己有多难。”全红婵说,“爸爸是我学习的榜样。”每次接爸爸的电话,她都挑好事告诉他,因为不想让他为自己着急担心。
哥哥在外打工学厨艺,对她一直很关爱。哥哥曾送她一个动物玩偶,多年来一直陪着她南征北战。这个蓝色玩偶被全红婵放在床头,每次训练、比赛结束,回到房间第一眼就能看见它。
姐姐在读高中,妹妹、弟弟先后进入湛江市體校练跳水。有一次市级比赛,三姐弟罕见相遇,但也只能匆匆道一声“加油”。闲暇时,妹妹弟弟会凑在一起给全红婵打电话,向她请教有关跳水的小窍门。
东京奥运夺金后,因疫情回国要隔离一段时间。隔离期间,全红婵依然一丝不苟地每天做着练习,她说:“三年后,我还想代表中国,站在巴黎奥运会的冠军领奖台上。”
【编辑: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