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

2021-10-28 22:26陈欣
幸福家庭 2021年11期
关键词:小班交流班级

陈欣

幼儿天性好玩,自我管理意识不强。如果没有良好的班级管理方法,教师很容易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幼儿教育的最终效果。目前,有关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研究较少,大、中、小学的班级管理经验又不能完全移植到幼儿园的班级管理工作,教师可以从实际的教学案例中提取经验,总结整理。一个管理良好的班级,不仅能促进幼儿的健康快乐成长,还能减轻教师教学之外的负担。本文结合笔者的幼儿园班级管理经验,从具体事例出发,就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进行阐述。

一、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目前,幼师的整体学科素质并不理想。提高幼儿园班级管理水平,笔者认为可以从提升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上抓起。

一方面,教师一定要有爱心。只有真正爱孩子,教师才会愿意与幼儿交流,实施教育活动,开展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例如,笔者班里的一名幼儿不小心尿裤子了,怕教师批评、同学笑话就一直没说。笔者发现异常后,小声安慰并及时帮幼儿换洗干净,告诉幼儿的家长不要过多批评指责,鼓励幼儿以后遇到类似事情要勇敢表达出来。在整个过程中,笔者都十分耐心细致,极大地保护了幼儿的自尊心。在此后的班级管理过程中,这名幼儿一直积极响应。如果对幼儿没有足够的爱心,教师一般很难顺利进行班级管理。

另一方面,教师要有自我要求,要加强自身的学习。教师不可以忘记学习,应随时利用相关移动设备给自己充电。例如,很多自媒体平台有教学知识、教学视频的分享,教师可以在闲暇时翻一翻、看一看,及时与从业多年,有丰富一线教学经验的教师交流,这对于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升自己的学科素养有很大帮助。

只有教师的个人素质过硬,单个班级管理才能顺利开展。只有幼儿园教师的整体素质过硬,整体的班级管理才能有序开展。

二、教师要相互协作,携手共进

大部分幼儿园的配班教师是两人,两位教师要加强交流,相互协作。在笔者了解的教学案例中,大班的张老师在课堂上要求幼儿上课时端正坐好,一排一列整整齐齐。而李老师为了拉近和幼儿的距离,则要求学生环绕而坐。前者的课堂氛围相对严肃,后者的课堂氛围相对活泼。长此以往,这会对教学造成一定的影响。张老师和李老师沟通后,李老师决定改变自己的教学风格。因为大班的学生即将升入小学,这样的教学方式将不利于他们更高阶段的学习。经过两位教师的沟通协调,大班的班级管理逐渐走向正轨。在实际的班级管理过程中,一个班级内的教师要及时交流沟通,对于班级管理相关细则的执行标准,要尤为注意。

不仅同一个班级中的教师要相互协作,大、中、小班不同学段的教师也要加强交流。大、中、小班的班级管理方法可能相互兼容,也可能截然相反,教师要注意相互协作,多多交流。在一个幼儿园内,大、中、小班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幼儿从小班升至中班,从中班升至大班,这是一个连续不间断的过程,班级管理也一脉相承。小班的班级管理方法影响着幼儿的习惯养成,这个影响会伴随他到中班、大班,甚至更高的年级,大、中、小班的教师要互相探讨,共同策划,尽量制订方向一致的管理方法。

此外,幼儿园的管理层可以对教师管理进行定期检查,走进课堂听课,看看教师实际的教学、管理过程,并提出指导性的意见。

三、提高幼儿参与班级管理的主动性

幼儿园班级管理由教师主导,幼儿是班级管理的参与者。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应当让幼儿参与整个班级管理的过程。

教師可以模糊管理者和学生被管理者的身份,让幼儿参与班级的管理。例如,教师要求幼儿上学不能迟到、放学不能早退,那么教师同样也不能迟到早退。

教师可以让幼儿参与班级规则的制订过程。让幼儿提出自己的想法或者意见,教师负责整理。教师让幼儿提出自己的想法,一方面,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在班级管理中体现民主。当幼儿看到自己的想法被采纳实施后,他们的参与感和积极性会更高,这对班级的管理有益无害。例如,笔者所在班级的一名大班的幼儿离开座位时会主动将自己的椅子推到桌子下面,教师表扬了这一做法,后来这名幼儿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不仅自己完成得很好,还会督促其他同学完成。这样一来,教室就变得更整齐了。

四、促进幼儿自我管理习惯的养成

幼儿对管理的认识尚不清晰,甚至不明白什么是班级管理,什么是自我管理。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加以引导,鼓励幼儿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并且和班级管理挂钩的事。比如,上课前要端正地坐好,玩完玩具后要归还并整齐放好,午睡起来后要自己穿衣服、穿鞋子等,教师可以在第二天让幼儿对自己前一天的表现进行评价。对于表现优异的幼儿,教师可以适当奖励,这种做法既能鼓励幼儿再接再厉,又能让幼儿知道好的标准是什么。久而久之,这些好的习惯会由一个幼儿扩散至整个班级,最终将形成“1+1>2”的效果。当幼儿能自我管理时,班级的管理基本上也就成功了。教师可以随时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满足幼儿不同时期的需求,提升班级管理水平。

五、加强对幼儿饮食的把控,合理利用“第二课堂”

餐厅是拉近师生距离、拉近师生关系的“第二课堂”。

幼儿缺乏生活经验,如果因饮食问题出现身体不适,就会影响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教师可以叮嘱家长注意孩子的饮食健康,分享一些科学的饮食知识,保障孩子肠胃的健康,为孩子的健康求学打下一个坚实的身体基础。

教师可以和幼儿亲切交流,并教授日常用餐礼仪,培养幼儿集体荣誉感,规范班级纪律,营造幼儿间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如在打饭时,教师要让幼儿排好队,相互礼让;在就餐时,教师要让幼儿文明用餐,不大声喧哗不打闹;用餐结束时,教师要让幼儿把餐具放到指定的位置,不要随意摆放。这种做法能让幼儿对自身、对教师、对班集体有一个全新的认知,这是培养幼儿自我管理习惯的重要途径,也是让幼儿遵循社会规则的第一步。

总而言之,在幼儿的班级管理中,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合理可行的班级管理方法对幼儿以后的人生道路有着深刻影响。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班级管理策略,以便更有效地开展管理与教学工作,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高邮市周山镇幼儿园)

猜你喜欢
小班交流班级
如此交流,太暖!
班级“四小怪”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如何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区域活动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不称心的新班级
护理专业英语小班教学探讨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