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晓燕
自然生成课程是指在和幼儿交流沟通过程中,幼儿教师根据幼儿需求,陆续调整教学活动,以提高幼儿学习效率,和幼儿共同学习的动态化过程。幼儿教师通过整合、归纳幼儿园的环境资源,生成教育活动,推动幼儿成长。
自然生成课程以幼儿的爱好为出发点,将幼儿的内在需要作为开展活动的依据。幼儿教师可利用环境资源激发幼儿创造力,引导其探究世界和表达其观点。幼儿能在沟通互动中表现其最近发展。幼儿教师可以跟随着季节变化,创设幼儿园环境,高效调动幼儿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幼儿思维,培育幼儿创新能力,让幼儿发现时间变化的特点和规律,达到自然生成课程的目标。
社会生活中教育素材无处不在,环境资源是幼儿挖掘知识最主要的泉源,是活的思想泉源。幼儿教师可以重点关注环境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培育幼儿实践和探究意识,兼顾课程的探究性和安全性。一是注重课程的探究性。幼儿教师在自然生成课程中应用环境资源,可以提高幼儿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比如,幼儿教师为幼儿提供植物种子,指导幼儿种植种子并观察记录其生长过程;或是引导幼儿绘画植物各时期的生长状态,在植物成熟后引领幼儿共同探討植物的特征或者不同植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培养幼儿探究自然的兴趣。二是保证幼儿的安全是开展自然生成课程的前提。幼儿年龄小,缺乏生活经验,认知贫乏,无法正确判断所接触的事物是有害或无害,自我保护观念淡薄。因此,在自然生成课程中,幼儿教师应确保教室内的所有物品是安全的,避免幼儿接触有害的物品。
我国疆域辽阔,各地自然环境各具特色。幼儿教师可以深入研究,结合当地特色自然资源,挖掘幼儿园独特的环境资源,及时把握各种契机,引领幼儿自然生成与环境资源密切关联的课程。以笔者所在小班的室外活动为例,幼儿在花坛边找树叶时发现有蚂蚁在搬家。幼儿仔细观察了蚂蚁的搬家过程,给蚂蚁设置阻碍,如将蚂蚁搬的食物换个地方,或者将蚂蚁窝用树叶盖住。幼儿教师可以顺水推舟,引导幼儿朗读有关蚂蚁的童谣,或是组织幼儿就地选择材料,参与“蚂蚁搬家”的游戏。
幼儿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可以及时把握教育机会,挖掘幼儿的智力潜能,鼓励幼儿产生新思路、构造新知识。以“缤纷果树”活动为例,幼儿教师可在创设教室环境时留白,引导幼儿讨论水果树的生长情况,如冬天的阳桃和无花果、夏天的西瓜和葡萄、秋天的香蕉和苹果、春天的草莓和菠萝等。幼儿教师在讨论中激发幼儿产生制作果树的兴趣,调动幼儿装点果树的热情,让幼儿以空白墙壁为载体,利用绘画、剪纸等形式,引导幼儿思路,指导幼儿操作方法,协助幼儿在活动中自主创作出极具特色和创意的作品。
幼儿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参与创建活动,丰盈幼儿的情感体验。以创建“美丽社区”活动为例,幼儿教师带领幼儿参加区域环境建设,建议家长和幼儿一起仔细参观所在小区,明晰小区的布局、绿化情况和有关设施的使用情况等。在活动中,幼儿教师可以指导启发幼儿对建设方式展开讨论,如利用纸板搭建围墙、池塘、房屋、停车场、游乐园、门等多种建筑,选择油画棒、彩笔等为其上色,将各种部件放置到区域环境中的适宜位置。幼儿自主参与区域环境建设,可以锻炼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从中体验环境创设的趣味,培育环保观念。这可为教师借助环境资源自然生成课程提供条件,提高教育质量。
环境是幼儿探究情感和认知活动的起源。为实现幼儿与环境的和谐相处,推动课程的自然生成,幼儿教师应重视课程资料的调整和优化,将静态环境转化为动态环境。以组织“两个好朋友”的交流活动为例,幼儿教师可以以水杯和水壶为媒介,让幼儿思考水杯和水壶的关系,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独特的想法。有的幼儿表示喝水都是将水从水壶倒进水杯,幼儿教师可以随即表演水壶倒水的过程并配音,让幼儿分析感受并讨论生活中的好朋友。凭借动态环境展示,幼儿教师能引导幼儿扩散思维,展开思考,让幼儿联想到充电器和手机、雨衣和雨伞等组合,使其在讨论中自然生成课程资源,取得优异的教学效果。
家长可以为课程内容的自然生成提供多姿多彩的资源。幼儿教师可倡导家长带幼儿参观历史博物馆、科技博物馆,让其领悟科技的先进性和感受历史的人文韵味。幼儿教师可以安排各种运动文娱项目,在六一儿童节、劳动节等组织幼儿和家长参与特色活动,丰富幼儿的学习生活。幼儿教师可以建议家长在周末等节假日轮流组织图书活动,可携带自制的故事书,为幼儿讲故事,引导幼儿表演故事,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培养幼儿深厚的阅读兴趣,有效帮助幼儿结合环境资源在课堂活动中自然生成课程。
现代信息技术是幼儿园自然生成课程开展的媒介之一。幼儿教师可以整合和利用环境资源,创设教育环境,为幼儿教育自然生成课程内容创造条件,同时在游戏活动过程中,以幼儿的喜好为依据,及时给予幼儿指引,践行以幼儿为中心的教育观念。
(作者单位:常州市溧阳竹箦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