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艳
幼儿年龄较小,尚未具备完善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幼儿园教育阶段是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关键时期。语言的培养,不仅对幼儿的成长有着重要作用,也会影响幼儿的智力发育与行为选择。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教师将游戏运用到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能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学习效率。本文简要阐述了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现状,分析了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优化方法,以供大家参考。
当前,幼儿园的语言教学活动多以绘本故事、看图讲话、儿歌等形式开展。在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过程中,多数幼儿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在这种情况下,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优势无从发挥,教学效果难以达到教师的预期,幼儿的学习需求也难以得到满足。
(一)对游戏化的认知存在局限性
目前,大部分幼儿教师都能意识到游戏在幼儿语言教学活动中的价值,但效果却并不理想,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对游戏的认知存在局限性。一方面,教师没有把游戏放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位置,导致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内容失去了其独特性。另一方面,教师仍然将游戏当作语言教学的调味剂,认为其主要作用是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而不是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应将游戏贯穿于整个语言教学活动中,而不是借助游戏调整幼儿的学习状态。
(二)语言教学活动趋向程序化
游戏化的语言教学活动,需要教师细致地安排各个环节,并针对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制订解决方案。教师还要设计与语言教学活动相符合的游戏内容和环节,从而全面、系统地把握教学活动。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游戏环节与语言教学内容不相符的情况,难以实现游戏化语言教学活动的价值。同时,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工作的展开也逐渐趋向程序化。如教师在语言教学的导入环节,固定选用谜语游戏;在课堂探究环节,组织幼儿一起合作游戏;在总结环节,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学习感悟。这种近乎程序化的游戏教学设计,严重削弱了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魅力,容易让教师教学陷入被动。
(三)教师的干预性较强
幼儿的价值观念、规则意识还处于初步构建阶段,他们性格活泼,自我管理意识较差。为了保障幼儿语言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教师会管控幼儿的行为,要求幼儿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不过,教师要把握好度,要始终将幼儿置于课堂活动的主体地位。
(一)转变教学理念
教师要为幼儿提供更多自主游戏、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还原游戏的本质,充分发挥游戏化教学活动的价值。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减少对幼儿的干预,避免出现要求幼儿怎样做、有意引导幼儿向教学任务靠近的行为,要把自己当成幼儿游戏的旁观者、参与者和引导者。
例如,在设计故事《三只蝴蝶》的游戏活动时,教师可以将故事内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教师讲述,另一部分让幼儿自主理解感悟。在幼儿理解感悟的环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演绎小蝴蝶和小花朵,让幼儿通过讲述和表演的方式体会三只蝴蝶之间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情感。在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时,教师要学会放手,让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力,模仿蝴蝶、花朵在风中的不同表现。教师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减少对幼儿学习过程的干预,能有效提高幼兒参与语言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视频或图片的形式展示蝴蝶的形象,丰富幼儿脑海中对蝴蝶的印象,引导他们描述蝴蝶的外形特征。教师要成为幼儿活动的旁观者、参与者与引导者,在恰当的时机给予幼儿支持和帮助,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合理开发游戏资源
当前,幼儿园开展游戏化语言教学活动时,其中部分游戏活动都是直接从网络中复制而来,这对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工作的推进、教师创新意识的提升都存在一定的阻碍作用。针对这种教学情况,教师应对幼儿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工作做出一些调整。首先,教师应多开发拓展多元化的游戏资源,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多观察周边生活环境、巧妙利用自然资源,开阔思维,启发灵感,从而丰富语言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其次,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生活经验,为游戏化语言教学活动的开展积累基础知识,以实现语言教学活动效果最大化。最后,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积极探索新的游戏化教学方式。例如,民间游戏具有浓厚的地域性文化色彩和趣味性,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容易被幼儿接受,对幼儿的吸引力较大。教师可以利用民间游戏开展语言教学活动,组织幼儿一起玩跳房子或捉迷藏等游戏。此外,跳皮筋和踢毽子等民间游戏也能为幼儿带来新鲜的学习体验,丰富幼儿的语言知识,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教学资源,设置游戏化的教学活动。比如将班级布置为购物中心,让幼儿分别扮演商场中的顾客和售货员。教师要为幼儿准备丰富的游戏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角色扮演游戏,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要设计出具有丰富层次的游戏活动,将游戏活动与幼儿的生活相结合,确保游戏设计的合理性和完整性。
(三)尊重幼儿的游戏行为
幼儿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工作的重点是幼儿,教师无论是在游戏的设计环节,还是在游戏的指导环节,都应给幼儿提供充足的发挥空间。游戏化的语言教学活动应兼具教学性与游戏性,教师不仅要懂得如何“介入”游戏环节,更要懂得如何“退出”,尊重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教师要把握好介入游戏的时机和方式,过度的干预会适得其反。例如,在游戏活动“动物聚会”中,教师可以构建一个活跃的学习情境,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有的幼儿会以“老虎”的身份讲话,有的幼儿会以“猴子”的身份讲话。教师通过这个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拓展幼儿的知识储备,加深幼儿对动物的理解,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而言之,教师应充分重视游戏元素在幼儿语言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充分开发利用周边的游戏资源,尊重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从而推动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房村镇马家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