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园园,崔学锋
(解放军第九六〇医院泰安院区放射科,山东泰安 271000)
患者,男,13岁,自述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小腿近端疼痛症状,自行外用膏药后缓解,未予重视,2019年9月参加学校运动会后再次感左小腿近端疼痛,予本院门诊拍X线片检查后诊为“1.左胫骨结节骨软骨炎;2.左胫骨近端肿物”建议患者休息、定期复查,现患者前来本科门诊复查,经CT检查后诊为“1.左胫骨近端肿物;2.左胫骨结节骨软骨炎”收入院,入院专科检查示左胫骨结节处隆起,压痛(-),左胫骨近端后内侧触及约3 cm×2 cm质硬肿物,压痛(+),未触及波动感,未触及反常运动,皮温不高,膝关节屈伸自如,内外侧应力试验(-)。手术记录:常规术区皮肤消毒、铺无菌巾单,取左胫骨近端内后缘纵向切口,长约6 cm,见肿物为黄灰色,质软,病灶位于骨皮质内,与骨髓腔间隙薄层骨性间隔。术后病理示左胫骨近端干骺纤维性缺损,大小2 cm×2 cm×0.5 cm,局部含铁血黄素沉积。具体影像学表现见图1所示。
图1 患者,男,13岁 1a,1b:X线片示胫骨上段局限性膨胀性骨质密度减低区,部分边缘硬化,骨皮质变薄,无明显骨膜反应,软组织无明显异常 1c~1f:横断骨窗、冠状骨窗、矢状骨窗、软组织窗CT示胫骨中上段内后侧可见类圆形低密度灶,边界清楚,其外侧皮质变薄,内侧可见部分骨质硬化。邻近软组织结构大致正常 1g~1i:T121、T2WI、FS-T2WI MRI示胫骨上段内侧缘可见近似椭圆形异常信号,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周边可见环状低信号,边界清晰,邻近骨皮质连续,髓腔内未见明显异常信号
干骺端纤维性缺损(metaphyseal fibrous defect)为非肿瘤性的纤维性病变,局部骨组织骨化障碍、纤维组织的增生或骨膜下纤维组织侵入骨皮质是导致该病的主要原因[1、2]。本病的好发年龄为6~15岁,患者常无明显临床症状,少数患者可有间歇性钝痛、劳累后加重的症状。少数患者局部可有轻微肿胀和压痛,邻近结构不受侵犯。本病的典型好发部位为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但以股骨内、后壁骨皮质最为多见,是儿童发育过程中的正常变异,多能自行消失,少数患者可有家族史[3]。
干骺端纤维性缺损尚无明确病因,曹来宾[4]认为它是由于骨化障碍所导致的局限性纤维性异常增殖症。病理可见本病由纤维母细胞构成,排列为漩涡或束状,形态各异的胶原纤维又排列在纤维母细胞间,有的细胞间还可以看到泡沫细胞和含铁血黄素的多核巨细胞。本病的主要特点是之一是病变内没有新生骨[5]。
X线片的空间分辨率较高,因此成为本病检查的首选方法。主要表现为骨皮质内不规则的缺损区,在正位X线片上病灶多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侧位片上病灶多表现为水滴状或杯口状,直径一般<2 cm。少数病灶可表现为多囊状,是由于病灶内粗细不均的致密索条影导致的。病灶边界清楚,可见硬化边,一般没有骨膜反应。CT检查优于X线检查的优势是避免组织的影像重叠,清楚显示病灶内及病灶周围的情况,能够发现细小的病理性骨折。表现为骨皮质内囊状或不规则形、无膨胀性的骨皮质缺损区,边界清楚,部分病灶外侧骨皮质可不完整,病灶周围软组织可有轻度的肿胀。一般没有骨膜反应。MRI不仅在显示骨髓腔及软组织方面优于X线、CT,而且对于病灶内的脂质及出血等成分也能够清楚显示。病灶多表现为中长T1中短T2信号,周围骨硬化在T1WI及T2WI均表现为低信号,是因含铁血素沉积所致[6],病灶内的骨性间隔表现为更低信号。增强扫描病灶边缘的充血区则呈明显强化。
鉴别诊断:(1)干骺端结核:好发于干骺端的松质骨内,病灶范围较大,可越过骺板生长。病灶密度不均匀,其内可见砂粒样的死骨,周围硬化范围不一。(2)骨纤维结构不良:在影像学上干骺端纤维性缺损呈偏心性,病变位于骨皮质内,而骨纤维结构不良则呈中心型,病灶位于干骺端或骨干中央。(3)骨囊肿:骨囊肿为一边界清楚的囊腔,其内充满液体,周边骨皮质完整,CT值的测量有助于本病的鉴别。
综上所述,干骺端纤维性缺损具有其独有的影像学特征,仔细观察分析,有利于病变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