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2021-10-28 08:44:06南运东徐长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21年19期
关键词:隐窝椎管腰椎

南运东,徐长科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河南商丘 476000)

腰椎管狭窄症为常见腰椎退行性疾病,发病率在1.7%~10%,多发于中老年群体,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1]。对于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尚未达成共识[2]。目前腰椎管狭窄常行经皮内镜下椎间孔入路椎管减压术治疗,相较于传统开放手术,此方式疗效确切,且具有视野清晰、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3]。作者对43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椎管减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6年1月—2019年12月,43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15例,女28例,平均年龄(56.14±6.95)岁,病程(46.17±8.05)个月。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手术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消毒铺巾予以局麻或全麻,C形臂X线机透视定位,旁开正中线4 cm,标记患侧穿刺点。取关节突上1/3位置为定位点,围绕导针做1~2 cm切口。内镜下应用可视环锯,定点位置开第一锯,其余每锯要环取骨质占据环锯70%以上,直到骨块可与环锯共同旋转,提示骨块环取成功。切除部分上下关节突、上椎板,内侧切除至棘突根部,外侧可至关节突位置,确定适当减压范围。去除增生黄韧带,显露硬膜以及神经根,射频止血,应用髓核钳修整神经根周围组织,必要时,可行腹侧后纵韧带及椎间盘组织切除减压。确认术区局部无出血后,拆除内镜系统,缝合切口。

1.3 评价指标

记录围手术期资料。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腰评分评价临床效果。行影像检查,测量椎管面积。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结果

4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平均(56.73±7.5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64.64±10.83)ml,切口长度平均(35.58±5.86)cm,术中透视次数平均(2.12±0.56)次,术后首次下地时间平均(1.31±0.39) d,住院时间平均(6.58±3.52)d。

两组患者均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两组患者临床评分见表1,随时间推移,患者的VAS和ODI评分显著减少(P<0.05),而JOA评分显著增加(P<0.05)。随访过程中,43例患者均无疼痛或神经症状加剧,均无翻修手术。

表1 43患者临床评分结果(±s)与比较

表1 43患者临床评分结果(±s)与比较

images/BZ_89_204_2344_419_2412.pngimages/BZ_89_419_2344_673_2412.pngimages/BZ_89_673_2344_934_2412.pngimages/BZ_89_934_2344_1185_2412.pngimages/BZ_89_204_2481_419_2550.pngimages/BZ_89_419_2481_673_2550.pngimages/BZ_89_673_2481_934_2550.pngimages/BZ_89_934_2481_1185_2550.pngimages/BZ_89_204_2619_419_2687.png术前术后6个月P值images/BZ_89_419_2619_673_2687.png7.56±0.87 1.87±0.39<0.001images/BZ_89_673_2619_934_2687.png42.87±2.83 17.31±2.04<0.001images/BZ_89_934_2619_1185_2687.png18.59±4.73 24.27±4.82<0.001

2.2 影像评估

43例患者影像测量责任节段椎管面积,由术前的(97.14±16.82)mm2,显著增加至术后1个月的(342.73±67.31) 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末次随访时椎管面积为(340.59±69.69)mm2,与术后1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腰椎管狭窄症易致活动受限,重者可发生肌肉萎缩及下肢无力,对日常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4]。在腰椎管狭窄症中,以侧隐窝狭窄为主,手术解除神经根管压迫为其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椎板开窗减压术等传统开放手术具有明显神经根管减压作用,但其切除具有广泛性,对脊柱稳定性破坏较大,需与腰椎融合术或内固定术联合实施,可有效减少腰椎畸形或神经周围瘢痕发生,但会增加邻近节段腰椎病变风险[5]。

内镜下减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较少,且具有并发症少等明显优势[6,7]。孙凤龙等[8]研究表明,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上,经皮内镜下椎间孔入路减压术与经皮内镜下椎板减压术均可完全解除神经根压迫,疗效确切,前者可较好地摘除椎间盘,进而扩大椎管,同时,可减少肌肉剥离,对椎间孔水平侧隐窝狭窄减压作用明显,但对于椎弓根水平侧隐窝狭窄或合并中央管狭窄,易有手术盲区出现,因此受限。本研究4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过程中,43例患者均无疼痛或神经症状加剧,均无翻修手术。影像方面,术后责任椎管面积显著增加。

综上所述,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椎管减压术对椎管侧隐窝或神经根管狭窄的减压效果显著,且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快。

猜你喜欢
隐窝椎管腰椎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中老年保健(2021年6期)2021-08-24 06:55:22
针刀松解、撬拨结合侧隐窝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发展现状
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腘窝坐骨神经阻滞与椎管内麻醉在足部手术中的应用
西南军医(2016年1期)2016-01-23 02:22:13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
椎管内原发Rosai-Dorfman病的MRI表现(附4例报告)
磁共振成像(2015年3期)2015-12-23 08:52:33
成人心包后上隐窝128层螺旋CT表现及临床意义
河北医学(2015年8期)2015-06-23 16:22:18
针推治疗腰椎骨质增生80例
腰椎间盘摘除术联合侧隐窝扩大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