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关于孙中山的研究大都是聚焦于孙中山思想的理论研究,鲜有传承孙中山精神的实践研究。本文以学校核心价值观为统摄,在高中学校建构孙中山精神传承的课程体系,以丰富的课程资源作为保障,使孙中山精神得以具象化传承,从而保证传承的真正效果。
[关键词]课程;孙中山精神;具象化传承
孙中山思想博大精深,关于孙中山的研究文献浩如烟海,目前的研究大都是聚焦于孙中山思想的理论研究,鲜有传承孙中山精神的实践研究。如何传承孙中山精神,使孙中山精神在校园落地生根,使学生成长为有文化有风骨有精神的真正人才,是一个极具研究价值的问题。作为一所纪念孙中山先生的学校,中山纪念中学以课程为载体,使得孙中山精神的传承具象化,从而保证孙中山精神的传承效果。
一、核心价值观统摄下的课程理念
学校课程体系建构的依据是学校的课程理念。确定学校课程理念当基于国家的课程要求、学生的生命成长需求、社会的人才需求以及学校的历史、文化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
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并公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新方案确定了普通高中的三个培养目标,其中第一个培养目标就是使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青年: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
孙中山精神指的是孙中山在革命历程中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孙中山精神博大精深,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学习孙中山的四点精神:要学习孙中山先生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崇高风范;学习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心系民众的博大情怀;学习孙中山先生追求真理、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学习孙中山先生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这四点精神应为孙中山先生最核心的意志、品质。这样的意志品质是学生健康成长的生命需求,有助于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的时代青年。
中山纪念中学是纪念孙中山先生的学校,位于孙中山的故乡,是由孙科秉承其父孙中山先生“谋建设培人才为富强根本”的遗愿而创办的。因此中山纪念中学传承孙中山精神是一种当仁不让的责任,同时学校研究孙中山、传承孙中山精神也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便利的资源。
中山纪念中学走过了八十年的风风雨雨,丰富的历史资源使得纪中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我校从学校过去以及现在发生的重大事件中提炼出学校核心价值观——“天下为公,敢为人先”,这既是孙中山先生的思想精髓,也是一代代纪中人的精神追求。全校师生通过践行核心价值观,把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就学校独特的文化性格。
基于对国家课程方案的培养目标、学生的生命成长需求、社会的人才需求以及学校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综合考量,我校确定了在“天下为公,敢为人先”的核心价值观统摄下建构学校课程的课程理念。
二、孙中山精神具象化传承的课程建构
对于孙中山精神的传承与弘扬不是用抽象的口号或者开展几个零星的活动就能实现的,而是应该有系统化具象化的传承方式。系統化具象化的传承方式必须依赖于课程的建构。
(一)课程开发原则
孙中山精神具象化传承的课程开发与建构应遵循这样两个原则:一是个性化原则,孙中山精神具象化传承的课程开发要立足于学校的历史和文化,由学校确定课程理念,选择课程内容,课程的开发者、使用者必须是本校的师生,课程必须是带着本校文化印记的课程;二是适用性原则,开发的的孙中山精神具象化传承的课程必须适合本校的实际,能真正适用于本校的教育教学,能真正作用于本校学生的发展。遵循这两个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孙中山精神具象化传承的课程最好以专门的课程形式呈现,有具体的课程内容,安排合适的课程进度,有专门的课时,有专业的教师实施课程教学。
(二)课程体系建构
1.显性课程
(1)文化课程
编写校本教材《孙中山》,以此教材为主要载体使孙中山精神的教育成为全校的一节常规课;开设特色课程“孙中山影像课程”;开设有关孙中山精神的班会课,利用班会课的阵地对学生进行孙中山精神的教育;聘请孙中山研究专家来校开设讲座,宣讲孙中山精神;聘请崇德行善的校友来校分享自己的精神成长发展的心路历程和对社会做贡献的举措。
(2)活动课程
通过开展和孙中山有关的读书会、观影会、故事会、演讲比赛、辩论赛、舞台剧表演、课题研究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孙中山精神并加以传承;通过参观孙中山故居、黄花岗烈士陵园以及广州起义旧址纪念馆,让学生在实践中受到教育。
2.隐性课程
通过加强学校的文化建设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教育。以孙中山精神为依托提炼学校核心价值观以及校风、教风和学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利用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黑板报、橱窗等校园的环境文化对全体学生进行孙中山精神的熏陶;通过设立孙中山纪念日(孙中山诞辰)让全体学生在缅怀伟人孙中山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受到孙中山精神的感染;编写歌曲《我们的孙中山》,用歌曲的力量对学生进行感化和教育。
(三)课程资源建设
1.配置教师资源
只有具备稳定丰富的教师资源,课程才可以真正落地实施。因此开发课程资源之前,需配置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教师可来源于校内,也可来源于校外,校内教师由我校选拔出来的的历史、政治学科的教师担任,校外教师由进行孙中山研究的研究专家以及优秀校友担任。
2.开发教材资源
组织教师学习学校的历史,深入理解学校文化,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收集相关资料,然后进行个性化处理,创造性地使用。在此基础上开发校本教材,编写教案,整合班会课素材,充实课程内容。教材资源是孙中山精神得以具象化传承的重要条件。
3.建立实践基地
把学校的校史馆、孙中山故居、杨殷故居、黄花岗烈士陵园以及广州起义旧址纪念馆作为学生固定的实践基地,学生按照计划好的固定时间前往参观学习,参观学习以课程的形式规范进行,使学生真正得到教育。
在学校核心价值观的统摄下建构孙中山精神传承的课程体系,以丰富的课程资源作为保障,使孙中山精神得以具象化传承,如此方可彰显传承的真正效果。
参考文献
[1]林加良.学校文化建设再出发[J].人民教育,2020(3):76-78.
[2]林加良.师德师风建设的四维思考[J].教育学,2020(1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