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文献,它包含很多重大思想重大观点重大论断。其中的6个重大观点尤为重要: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主题、四个时期和四个“向世界庄严宣告”、 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包括这6个重大观点在内的“七一”重要讲话中的重大思想重大观点重大论断,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的中国的原创性贡献。
[关键词] “七一”重要讲话; 重大观点; 原创性贡献
[中图分类号] D20; D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1)10-0004-06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简称“七一”重要讲话)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文献,是奋进新征程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在这篇不到8000字的历史性文献中包含着很多需要加以展开和进一步阐析的重大观点,本文仅对其中的6个重大观点进行解析。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主题
“七一”重要讲话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主题作了这样论述:“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简称关于“三个一切”的论述)这是一个重大观点。
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要求全体党员干部树立正确党史观:“要坚持以我们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依据,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1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要准确把握百年党史主题。
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远。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主题体现在苦难辉煌的昨天、翻天覆地的今天和无比美好的明天。对此,“七一”重要讲话用4个“创造了”加以叙述: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七一”重要讲话关于“三个一切”的论述是运用大历史观来概括党的百年历史的重大观点。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出要求:“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2用大历史观理解和把握党的百年历史,也就是用唯物史观理解和把握百年黨史,就能得出这个铁一般的结论: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使命对我们党而言是永恒的课题,对党员个人而言是终生课题。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并且鞭策我们党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七一”重要讲话关于“三个一切”的论述,是对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又一精辟表述。为我们运用大历史观和正确党史观,准确理解和把握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主题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提出四个时期和四个“向世界庄严宣告”
“七一”重要讲话把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历史划分为四个时期,全面阐述了这四个时期取得的伟大成就,提出了四个“向世界庄严宣告”。这既是新的概括,又是重大观点。
关于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的历史分期,此前党的重要文献是把它划分为三个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七一”重要讲话在党的文献中第一次把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历史划分为四个时期,即增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就与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有机衔接起来了。这第四个时期的划分是有充分的实践和理论依据的。从实践上看,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今天我们回过头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这几年,就更能清楚地看出这些历史性的成就和变革,有些是前所未有的,有些是振聋发聩的,有些是荡气回肠的,有些是惊心动魄的,哪一项要实现都不容易,都需要极大政治勇气和政治胆魄,也都需要精心谋划和顽强毅力。从理论上看,我们党提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从原先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它是划分时代或历史发展阶段的重要依据。
“七一”重要讲话论述了这四个时期发生的重大党史事件,全面总结了这四个时期取得的伟大成就。用“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来概括第一个历史时期。用“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来概括第二个历史时期。用“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来概括第三个历史时期。用“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来概括第四个历史时期。
“七一”重要讲话还用四个“向世界庄严宣告”,来充分肯定这四个历史时期取得伟大成就的世界历史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伟大成就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伟大成就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伟大成就向世界庄严宣告: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成就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
“七一”重要讲话指出:“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这段论述实际上指明了如何认识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并取得成功的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规律自身不能说明自身,规律必须放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才能被证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承担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使命。”“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1他还多次说过: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2013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就是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发展的历史深处切入,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哪里来,往哪里去”的历史趋势,从而给人们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增添了令人信服的逻辑力量。2018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从我国历史上的夏商周朝讲到了民国38年,从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讲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苏共垮台,从新中国成立讲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最后得出了这个令人信服的结论,昨天的成功并不代表着今后能够永远成功,过去的辉煌并不意味着未来可以永远辉煌。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
“七一”重要讲话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总结党领导人民的百年光辉历史,揭示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并取得成功的规律。它深刻体现在这份历史性文献所概括的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九个必须”中: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这“九个必须”从史论结合上揭示了过去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成功的规律,提出了未来我们党能继续成功的根本要求。“九个必须”是“七一”重要讲话的核心内容,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既是对我们党百年来领导伟大的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的宝贵历史经验的总结,又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化认识,这是学习“七一”重要讲话的重中之重。把握了这个规律,我们就能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更好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美好未来。
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七一”重要讲话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忠诚信奉者、坚定实践者。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写在自己的旗帜上。
100多年前与马克思主义一起传入中国的还有其他各种主义。中国共产党先驱们在各种主义的交锋和比较中选择马克思主义,从此再也没有动摇并且始终不渝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有一段生动而深刻的阐述:“在中华民族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时期,各种主义和思潮都进行过尝试,资本主义道路没有走通,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等也都‘你方唱罢我登场,但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引导中国人民走出了漫漫长夜、建立了新中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快速发展起来了。”1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够救中国、发展中国,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在同中国工人运动和民族解放潮流的紧密结合中诞生了中国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成立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从那以后170多年的历史雄辩证明:在人类思想史上,还没有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如此广泛而巨大的影响。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雄辩证明,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使中国这个古老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完全正确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樹之根本,是我们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泉源。总之,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有力佐证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因此,我们要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七一”重要讲话指出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中国共产党人要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不丢老祖宗、又要讲新话。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
“七一”重要讲话指出:“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这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饱含理论价值的重大观点。
说它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因为它“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说它饱含理论价值,因为它是从指导思想层面揭示中国革命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认识中国革命规律和建设规律问题上有两个判断大家都很熟悉。这就是中国革命要“走俄国人的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要“走自己的路”。
关于第一句话是毛泽东讲的。考察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关于“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的前后论述,可以清楚地看出毛泽东是从马克思主义宇宙观即指导思想上来讲中国革命要走俄国人的路的。这就是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在共产党领导下,依靠工人和农民阶级,用革命手段推翻反动阶级统治,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这既是十月革命的规律,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规律。但是,在中国革命具体实践中我们走的是一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用武装革命反对武装反革命,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这是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首先在中心城市进行武装起义,胜利后再向农村进军的道路。
关于第二句话是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讲的。我们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比较早地认识到,搞社会主义建设照搬书本不行,照搬外国也不行。与前东欧国家不同,我们对苏联模式弊端的认识主要是在总结自己实践经验中得出来的。我们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基础上,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且形成了关于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四位一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这是我们党深化认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重大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总结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形成了新成果。主要体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八个明确”的原创性贡献和“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怎么改革、怎么开放,我们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这些都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内容。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
党的十九大后,我们党提出我国进入了新发展阶段,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最新成果。
“七一”重要讲话用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来概括我们党对中国革命和建设规律的认识,这是一个重大观点,也是重要理论创新。
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
“七一”重要讲话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个重大理论观点中有两个关键词: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对此,需要加以深入研究、全面把握。
一是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是邓小平首先提出来的。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在回答大平首相提出的“你对整个现代化蓝图如何构想”时,邓小平回答:“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像你们那样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接着邓小平谈到了20世纪末要达到小康水平的具体指标,比如国民生产总值人均1000美元,达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水平等,这与西方国家现代化不一样。后来我们党把小康目标划分为“总体小康”目标(2000年已经实现)和“全面小康”目标(2020年已经实现),因此,邓小平讲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指建设总体小康的道路。而“七一”重要讲话指出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指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后的新发展道路,是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道路,这是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拓展和进一步开创。
二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是一个全新的提法。“七一”重要讲话是在论述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之后,才提出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个全新观点的。要阐释这个重大观点不能不讲我们党对五大文明的认识过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性特征。
毛泽东曾经把我们党比喻成像一个人一样,对事物的认识也要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我们党对五大文明的认识就经历了这样的过程。改革开放初期,党的文献是提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后来增加了政治文明,党的十八大正式提出生态文明。“七一”重要讲话从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和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明确提出推动包括社会文明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大文明”协调发展。这是对人类文明形态理论作出的原创性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其本质特征,比如,坚持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等,而全面性也是它的本质特征之一,因为它反映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体现了与其他社会制度尤其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区别。马克思曾精辟指出:“一切民族,不管它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如何,都注定要走这条道路,以便最后都达到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每个生产者个人最全面的发展的这样一种经济形态。”1
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提出两个文明都发展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党的十五大提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党的十六大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党的文献从不同角度上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性这个本质特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2这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发展。“七一”重要讲话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大文明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对于这个重大观点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我们怎么评价都不为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深刻变革,置身这一历史巨变之中的中国人更有资格、更有能力揭示这其中所蕴含的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中国的原创性贡献。要有这样的理论自觉,更要有这样的理论自信。”3这段具有方法论意义的论述何其深刻,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自信地说:包括上述6个重大观点在内的“七一”重要讲话中的重大思想重大观点重大论断,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的中国的原创性贡献。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
(作者简介:严书翰,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组首席专家)
责任编辑 / 沈 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