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向华 王海璇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史的学习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立足着力点,在学党史中汲取历史智慧和经验,通过悟思想将理论转化为推动发展的物质力量,在办实事中履职担当、夯实党的执政根基,通过开新局引领前进方向,为中华民族迈向未来的新征程谋篇布局。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党史学习教育; 着力点; 执政党建设
[中图分类号] D26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1)10-0017-0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以高屋建瓴的思想、宏大宽广的视野阐明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深远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在新时代,根据新发展阶段实际,立足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着力点,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从党的历史中汲取伟力,才能把我们党建成更加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我们党才能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学党史:充分汲取历史智慧和经验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蕴含了中国社会运动的科学规律,汇聚着人民群众的磅礴之气,凝结着治国理政的卓越智慧。学习党史最终是为了汲取其中之伟力从而更好地前进,毛泽东同志曾指出:“研究哪些是过去的成功和胜利,哪些是失败,前车之覆,后车之鉴。”1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党史的学习过程中发挥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
统筹“两个大局”,要用大历史观来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2三者之间是辩证统一、承前启后的关系。因此,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结合历史的逻辑对未来的发展作出科学的预测与判断。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疫情防控彰显了大国担当……中国在发展中逐渐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
然而,这一时期新的世情是要面对百年未有、波谲云诡的国际大环境,新的国情是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道路,新的党情是要坚决同危害党的思想与肌体健康的现象作斗争,这意味着中国共产党肩上的担子更重。“我们千万不能在一片喝彩声、赞扬声中丧失革命精神和斗志,逐渐陷入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贪图享乐的状态” ,1为此,我们要继续保持“赶考”的清醒,不惧风雨,重新整装再出发,更好地服务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激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心与奋斗动力。
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具有丰富价值和重大意义。
学习党史,能够促进不断叩问初心使命。事物自身的存在由其本质所决定,黑格尔认为:“如果某物失掉它的质,则这物便失其所以为这物的存在”,2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规定使然。之所以强调要坚守初心使命是因为初心不会永远保质保鲜,尤其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容易滋生出思想不纯、政治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只有从党的历史中不断汲取自我净化与自我革命的内在动力,用革命先烈英雄事迹时刻叩问初心,坚守使命,才能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永葆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的本质属性。
学习党史,有利于树立正确党史观。历史不仅记录着一连串的人物和事件,更蕴含着一整套科学观念和价值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首次提出“树立正确党史观”,再一次对历史虚无主义坚决地表明了反对立场,这一价值观已上升至关乎国家长治久安的政治高度,其重要性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是“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式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3而正确的历史观将稳定恒久地引导个体、社会和国家树立理性科学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有针对性地破除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的影响,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确保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学习党史,有利于深入开展伟大斗争。从哲学范畴来说,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中华民族之所以能迎来非凡的百年巨变,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通过不断的实践活动改造国家面貌。如今,越接近民族的伟大复兴,越会遇到更强的惊涛骇浪,实现伟大梦想同样要依靠党带领全国人民开展伟大的斗争实践来完成。面对当前复杂的形势与艰巨的任务,要立足新的时代特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制定具有全局性、长远性的斗争方针,抓住主要矛盾及时调整斗争策略,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把握斗争方法,提高應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的斗争本领,朝着正确的斗争方向不断取得新胜利。
悟思想:将理论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力量
思想的力量已成为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中国也正处在需要运用科学的思维、坚实的理论来开展工作和引领实践的新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铸就自身的百年辉煌,其中一个宝贵经验就是一以贯之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与时俱进地掌握好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并科学地运用于实践活动中。
领悟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发展阶段,我们必须领悟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内涵,对当前所面临的世情国情党情作出正确的判断,形成科学的工作方法来分析解决问题,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要领悟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站在历史交汇点上,要用马克思主义开放的内容体系、科学的方法原则、崇高的社会理想和不竭的实践精神,更完整地体现时代特征和世界潮流趋势,克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为进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要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百年间从未停止过理论的深化与创新,逐渐构建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话语、理论和学科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大时代意义。在新时代,这一思想必将成为武装全党、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科学理论体系,提供给我们一种更高的政治视野和深厚的历史思维,用来更好地把握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去破解自身发展的难题。
知行合一。中国共产党百年来能够逐步增强自身的战斗力与执行力,壮大和发展党和国家事业,归根结底是在深入透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又将其科学合理地运用到实践中,做到了知行合一。因为“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的,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1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要继续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一系列矛盾和挑战面前不断进行理论与实践创新,制定出符合实际、解决现实问题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路线方针政策,将实践的成果反馈到增加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上,走好今后的发展道路。
办实事:不断夯实党的执政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论述了“江山与人民”之间的辩证关系,强调要将党史的学习转化为对人民群众的责任与担当,真正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为人民办实事,当好“老百姓的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2021年春季学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强调,共产党的干部要坚持当“老百姓的官”。在中国共产党的话语体系中,“官”是要为人民群众办更多的事情的,而非高高在上、不接地气的“官老爷”。马克思、恩格斯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进行考察的过程中,揭示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阐明了共产党就是代表整个无产阶级利益的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2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到党百年发展与实践整个过程之中。
无论身处什么时代,人民群众始终处于实践的第一线,对事物的发展有着更加清晰、细致、深刻的认识。当好“老百姓的官”就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谨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将人民群众作为智慧与力量的源头活水。既要在人民群众的丰富实践中寻找创新工作的元素和材料,拜人民群众为师,从中“求取真经”;也要在与人民群众的实际相处中进行深刻的精神探索与创造,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千方百计地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不断进行创新实践,将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干出成效,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努力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党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将满足群众需求和维护人民利益作为党一以贯之的工作主线,无论是革命年代推翻“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的独立与人民的解放,还是在建设与改革时期、解决温饱问题和满足物质文化需求,都是在动态的变化过程中逐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与期盼。正如马克思所说的,“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1中国共产党早已将为人民谋利益内化为一种思想与行动的自觉。
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推动下取得了一系列新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特别是在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的转化,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也在动态发展着,这对党的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注重倾听人民的呼声、回应人民的期待,抓住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向高质量、高效益方向发展,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创造力与竞争力,同时兼顾好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的整体性的高质量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满足其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激发出人民群众的创造伟力,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好发展。
开新局:引领未来前进的方向
学习历史具有面对当下、开创未来的导向作用,所以我们终究要从历史中走出来,再走向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所阐述的开创新局面,是指要直面国内外的各种变局,以史鉴今,开创新局,以保证“十四五”规划各方面工作顺利进行,更好地为新征程谋篇布局。
从国内来看,受新冠肺炎疫情与经济发展转型的影响,一段时间以来,就业压力、产业链恢复、行业复苏、外部市场的不确定因素等方面,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深知,内因才是促进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面对国内一系列的矛盾,只有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才能将所面临的挑战转化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机遇,倒逼高新技术的研发与运用,拓展新的市场与经济业態,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进而顺势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为人民群众提供高品质的民生产品,共享美好生活。
从国际来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2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就如同马克思、恩格斯一生的价值追求都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必然趋势和结果,最终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树立世界视野和全球眼光仍然具有重大意义。因此,要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用友好平等的态度和勇于挑战的勇气,书写好中国之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篇大文章,为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景作出更多“原创性、集成性理论和话语贡献”,稳扎稳打地走好中国发展迈向世界、迈向未来的每一步,直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途上的每一个沧海横流。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2]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3]毛泽东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作者简介:洪向华,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建部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海璇,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 王晓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