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灵娟,张彩霞
微生物检验的开展可为抗生素的合理利用提供重要参考[1]。因为病原菌的类型较多,容易出现交叉影响及感染问题,对临床微生物检验的准确性造成不良影响[2]。为了确保临床微生物检验的质量及为临床疾病诊治提供帮助,需注意不断提高微生物的检验质量[3]。本次研究中,应用回顾性分析方式,分析影响临床微生物检验的相关因素及病原菌耐药性,以提高微生物检验质量并为临床中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有利参考。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送至检验科进行微生物检验的300份标本为研究对象,检验样本类型包括血液标本、尿液标本、脑脊液标本。标本对应患者的一般资料如下:男性192例,女性108例;年龄最小者为14岁,最大者为84岁,平均年龄(57.12±2.26)岁。
1.2 方法:应用回顾性分析方式,通过查阅检验报告单,分析标本采集、标本储存、标本运输等。按常规操作完成细菌培养及耐药性试验,病原菌的培养确保在无菌环境下进行,所用无菌标本均使用K-B试纸扩散法做药敏试验,病原菌耐药性分析参照的是美国NC-CLS标准,以此判定病原菌的耐药性。参照《临床微生物检验基本技术要求》分析检验报告准确率。
2.1 微生物检验报告:300份接受微生物检验的标本中检测报告准确258份,准确率为86.00%。其中尿常规准确率最高,准确率95.00%(76/80),其次是血常规,准确率为86.96%(80/92),蛋白定量的准确率最低,准确率为70.00%(21/30),见表1。
表1 300份微生物标本检验报告准确性
2.2 病原菌耐药分析:300份微生物检验标本中,共计检出341株病原菌,检出的病原菌类型上,革兰阴性菌180株,占52.79%,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检出最高,占17.30%;革兰阳性菌143株,占41.94%,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最高,占21.11%;真菌18株,占5.27%,见表2。在病原耐药情况方面,对检出4种占比最高的病原菌耐药情况进行分析,其中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菌素与喹诺酮类抗生素药的耐药性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及喹诺酮类药的耐药性高,见表3。
表2 病原菌分布统计
病原菌株数百分比(%) 肺炎克雷伯菌4011.73 鲍氏不动杆菌185.28其他123.52 革兰阳性菌14341.94 金黄色葡萄球菌7221.11 溶血葡萄球菌4613.49 表皮葡萄球菌257.33真菌185.28 白色假丝酵母菌113.23 热带假丝酵母菌72.05
表3 病原菌耐药性(%)
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各种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4],同时随着临床中抗生素滥用情况的出现,使得耐药菌的类型也越来越多,就加大了感染性疾病的控制难度,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巨大威胁。应用合理方式检出具体感染类型,并了解病原情况及耐药情况,可为感染的控制提供有利帮助。临床微生物检验方式,通过对引起患者感染的病原菌进行诊断及鉴别,进一步结合药敏试验能够为临床中指导患者合理用药提供有利帮助[5]。然而临床行微生物检验工作比较复杂,病原菌的数量以及类型也较多,这就使检验质量容易受影响,导致检验结果出现偏差,因此需要明确影响检验质量的相关因素,借助合理的控制措施提升检验质量,为临床治疗疾病提供有利参考[6-7]。
本次研究中,对300份微生物检验标本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总的检验准确率为86.00%,误差率为14.00%。由此可见,在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中存在多种影响因素影响检验准确率。在对42份检验误差的分析上,造成误差的因素主要有标本因素、人员因素与操作因素,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是人为因素,其次是标本因素。检验科室应定期开展消毒灭菌处理并做细菌培养,确保科室内空气与地表内的菌落数量减少,相关人员需要严格把控每一检验程序并且确保操作规范,使得检验工作顺利开展[8-9]。此外,本次研究中还进行了细菌培养及病原均耐药性分析,分离出341株病原菌,其中占比最高的是革兰阴性菌,在检出的占比高的病原菌对细菌耐药上存在明显差异,这提示不同类型的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