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科全麻技术在儿童龋病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体会

2021-10-27 01:00:04柳小晶李俊秀
宁夏医学杂志 2021年10期
关键词:龋病全麻口腔

孙 婷,柳小晶,李俊秀

牙科全麻技术(DGA),通过使用麻醉药物诱导患儿失去自主意识,并由麻醉医师、口腔医师在严密监护下完成手术操作,可为儿童口腔内疾病治疗提供一种较好的临床辅助措施[1]。部分研究指出,目前DGA技术在发达国家儿童口腔手术治疗中已成为首选治疗方案,但国内医院开展程度处于起步阶段,且在儿童口腔手术治疗中尚未普及,对于DGA技术在儿科口腔手术治疗中的应用疗效亦缺乏相关报道[2]。因此本研究拟通过采用DGA技术对行口腔手术治疗的患儿进行麻醉,并与常规方案进行对比,进一步探讨其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20年2月间在我院口腔科就诊的儿童龋病患者,遵循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共纳入119例。将入组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并选择不同手术麻醉方式,其中观察组纳入患儿68例,男31例,女37例,年龄范围为(5.75±1.43)岁,手术方式包括牙髓治疗12例,牙齿拔除23例,窝沟封闭14例,牙冠修复19例。对照组纳入患儿51例,男28例,女23例,年龄范围为(6.33±1.69)岁,手术方式包括牙髓治疗10例,牙齿拔除18例,窝沟封闭12例,牙冠修复11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及手术方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1.1 纳入标准:①根据患儿临床表现确诊为龋病,且多颗牙需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方式为单一术式;②对于手术治疗存在恐惧、焦虑、抵抗或不合作,且行为在短期内无法改善者;③患儿因急性感染、局部解剖变异等原因导致充填治疗或手术过程中局部麻醉无效者;④根据ASA麻醉分级[3]处于Ⅰ~Ⅱ级者。

1.1.2 排除标准:①患儿一般情况较差,存在心、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或凝血系统功能异常者;②患儿智力或理解能力低下,无法与医生进行正常交流者;③仅个别牙需要治疗,或能自主配合完成治疗者;④出现发热、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⑤依从性差,无法坚持定期随访者。本研究已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所有患儿家属均对治疗方案及入组情况详细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观察组:观察组患儿采用全麻技术在口腔内手术过程中进行麻醉处理。术前1 d对患儿行血常规、生化指标、心电图、胸片等常规检查,由麻醉师常规进行全麻风险评估。术前需禁食水6~8 h,建立静脉通路,采用咪达唑仑(0.1 mg/kg)、瑞芬太尼(0.5~1.0 μg/kg)、丙泊酚(1.0~1.5 mg/kg)诱导麻醉,复合吸入体积分数8%的七氟烷,并置入气管插管。采用瑞芬太尼(1.0 μg/kg)、丙泊酚(1.0 mg/kg)进行麻醉维持。术毕,停用所有药物,面罩予1 L/min氧气吸入,患儿恢复自主呼吸后恢复潮气量8~10 mL/kg。待患儿自然苏醒,5 min内血氧不低于95%,密切观察1h,及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

1.2.2 对照组: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局部浸润麻醉结合强制措施在术中进行处理。术前准备同观察组,术中患儿经家长“说—示范—做”,配合医生进行手术治疗,对于哭闹或反抗的患者由家长给予声音控制及强制束缚等措施进行辅助控制,促使手术顺利进行。在术区采用0.5%利多卡因注射液进行局部麻醉,单次利多卡因给药总量不超过(4.0~4.5)mg/kg。术后患者对症支持治疗方案同观察组。

1.3 评估指标:①一般临床资料:观察2组患儿治疗过程中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时心率及动脉压;②并发症情况:记录2组患儿治疗过程中相关性并发症情况;③采用幼儿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ECOHIS)[4]对2组患者术后生活治疗进行评分,分析治疗前及治疗后生活功能、心理障碍、社交障碍及疼痛症状分值水平。

2 结果

2.1 临床资料对比:观察组治疗过程中手术时间、出血量、治疗时心率、动脉压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t=2.52、1.69、2.95、2.03,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临床资料比较

2.2 相关性并发症情况: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儿喉痉挛、咽喉肿痛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口周麻木、呛咳、干呕及术后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儿治疗过程中相关性并发症情况[n(%)]

2.3 口腔健康评分分析:治疗前2组患儿生活功能影响、疼痛症状、心理障碍、社交障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患儿上述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儿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变化(分,

3 讨论

牙科全麻技术(DGA)作为一种口腔手术辅助麻醉措施,可为低龄、不合作的患儿提供有效的行为管理治疗,在消除焦虑、恐惧和疼痛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研究表明,儿童时期随年龄增长,牙齿龋病患病率逐年增加,在5~6岁时发病率达到高峰[5]。龋病临床进展过程中,多以牙齿颜色、性状变化为主要表现,且常伴有疼痛,因此极易影响患儿的心理健康发育及生活质量。本研究采用DGA技术对龋病患儿进行麻醉辅助治疗,并与常规措施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治疗过程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心率及动脉压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临床研究表明,对于治疗不合作的患儿,浅的局部麻醉难以使其制动,加之对医生、手术操作、陌生环境和器械以及疼痛感觉的恐惧,哭闹、反抗对医生手术的精准操作造成了很大影响;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还存在误咽和误吸的风险[6]。杨程等[7]研究指出,治疗过程中可对多颗龋病牙齿进行一次性手术治疗,配合度高,治疗效果相对更好。本研究认为,DGA技术可辅助手术医师减少患儿手术应激。另外,本研究结果显示,DGA治疗过程中相关性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喉痉挛及咽喉肿痛,而口周麻木、呛咳、干呕及术后疼痛发生率方面明显低于常规治疗。有学者[8]指出,DGA的常见并发症为喉痉挛和支气管痉挛,其中前者发病率比后者高;而在全麻治疗过程中需采用气管插管性诱导或维持麻醉。本研究结果与其结果相一致,提示在临床DGA全麻过程中需加以注意,严格把握适应证,并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和记录。

本研究结果发现,DGA麻醉治疗后,尽管患儿生活质量影响与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但可显著降低术后疼痛症状以及心理、社交障碍。

猜你喜欢
龋病全麻口腔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三减三健全民行动——口腔健康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48:42
龋活跃性与年轻人龋病严重程度之间关系的研究
孕期口腔保健不可忽视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口腔健康 饮食要注意这两点
今日农业(2020年19期)2020-12-14 14:16:52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180例学龄前儿童乳牙龋病调查研究分析
两种麻醉镇静深度监测技术在全麻中的应用比较
中外医疗(2015年5期)2016-01-04 03:57:55
儿童常见的口腔问题解答
母子健康(2015年1期)2015-02-28 11: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