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居民旅游扶贫受益感知、满意度与参与意愿关系研究*
——以神农架国家公园为例

2021-10-27 11:21李志飞罗艳华殷江玮
关键词:神农架胜任意愿

李志飞,罗艳华,殷江玮

(1.湖北大学 a.旅游发展研究院;b.商学院,武汉 430062 2.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 210008 3.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随着旅游业对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日益显著,旅游扶贫逐渐成为一种广泛实践的扶贫形式。而国家公园作为旅游扶贫的特殊区域,在谋求环境保护与旅游发展需要的同时,更需注重经济与扶贫的整合。目前从国家公园社区居民视角出发的研究主要分为社区管理[1]、居民地方依恋[2]、社区生态补偿[3]以及旅游影响感知等[4],鲜有明确从扶贫对象的旅游扶贫受益感知角度进行研究的。在实践层面,目前旅游目的地的局部贫困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妥善解决:部分贫困人口在经济行为受限之后又未能有效参与到旅游业中来而陷入更深度贫困的现象时有发生,为此开展的扶贫政策存在对象识别偏差、对象意愿偏差。本研究在对神农架国家公园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扶贫对象的旅游扶贫受益感知与参与意愿的相关关系,旨在了解贫困居民对旅游扶贫的真实感知与诉求,助力实现精准扶贫和全面脱贫,也将丰富国家公园旅游扶贫的研究内容。

一、文献综述

(一)旅游扶贫理论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旅游扶贫理论逐渐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其中扶贫效应是旅游扶贫的主要目标与追求。郝冰冰等[5]在借鉴已有定义的基础上,将旅游扶贫效应定义为旅游业对贫困地区以及贫困人口产生的综合效应。国内效应评估的内容主要为面向旅游地展开的宏观经济、社会文化及环境的正负效应分析[6]和面向贫困人口的微观贫困居民获益和参与[7]、感知和态度[8]、扶贫权利和能力分析[9]。国外在宏观上主要进行经济和非经济效应分析[10];微观分析主要包括旅游职业教育[11]与空间异质性[12]等。本研究在兼顾宏观的基础上立足微观,分析贫困人口对旅游扶贫三维度的受益感知,旨在丰富旅游扶贫研究案例。

(二)旅游扶贫满意度

学界对居民旅游满意度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居民的本地旅游影响感知对其满意度的显著正向作用已得到验证[13],旅游发展满意度高的居民对旅游发展有更高的支持率,并更愿意参与其中[14]。在精准扶贫工作的推动下,基于贫困居民的旅游精准扶贫研究逐渐增多,然而对居民态度的探讨还比较零散,因此对其进行系统性研究意义重大。

(三)旅游扶贫参与意愿

学界对于参与意愿的探讨,早期多从游客角度展开。汪清蓉[15]验证了学历和职业等人口统计学特征对旅游者低碳旅游参与意愿的影响。随着社区参与的意义日益受到重视,学者对居民的旅游环境保护、旅游就业与培训等方面的旅游参与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逐渐增多。罗培[16]对华蓥山大峡谷地质公园范围内原住居民在资源环境保护与规划决策等5个方面的参与意愿展开调查和分析。近年来,学者逐渐展开对居民旅游扶贫参与意愿的研究,卢冲等[17]发现农牧民的行为态度与个人胜任/控制力等正向影响旅游扶贫参与意向及实际行为。社区参与意愿是社区参与旅游的重要内生动力,研究居民扶贫的参与意愿对旅游扶贫政策的顺利开展意义重大。

(四)相关关系研究

国内外学者对目的地居民旅游影响感知与态度的关系研究成果颇丰[18-19],其中多指居民对当地发展旅游业的满意度或支持度。A.Pizam[20]较早研究发现,影响居民对博彩旅游支持度的主要因素是居民对其负面影响的感知,汪侠等[21]也验证了正面旅游影响感知等变量与居民满意度存在正相关关系。与此同时,部分学者探讨了居民旅游影响感知与参与意愿[22]或参与行为[23]两两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学者们开始研究居民旅游影响感知、态度与行为意愿三者间的关系[24],但旅游扶贫受益感知的相关研究成果较少。少量学者研究了居民旅游扶贫效应感知与态度或参与行为[25]、参与意愿与参与行为[26]两两间的相互作用,但对三者间关系进行的研究甚少,本研究将从该角度着手进行有益尝试。

二、案例地概况与研究方法

(一)案例地概况

神农架国家公园是我国最早的一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之一,总面积达1 170km2,覆盖林区35.97%的面积,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保护管理模式为目标。公园区地处大九湖镇、木鱼镇等5个乡镇25个村行政管辖区,居民达8 492户21 072人,其中木鱼、红坪、大九湖是主要旅游集镇,2018年实现接待国内外游客共1 590万人次、旅游收入57.3亿元。神农架国家公园的管理体制相对较为成熟,在国内国家公园中具有较强代表性。然而其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与重点村农户的发展状况依然不相匹配:2017年全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0.77万人,占乡村总人口的15.6%,加之每年因灾因病和物价上涨等原因,返贫人口在1 000人左右,迫切需要协调环境、经济及扶贫之间的关系,故本文选取神农架国家公园作为案例地进行研究。

(二)研究方法与模型构建

1.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运用 SPSS 22.0处理问卷数据,并用 AMOS 22.0 做结构方程模型定量分析,包括整体拟合优度分析以及结构模型分析等,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定性的对策与建议。

2.模型构建

本研究借鉴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把“经济受益感知”“社会文化受益感知”和“环境受益感知”作为居民旅游扶贫受益感知的三个维度。[27]其中,经济受益感知表现为对旅游扶贫在提升本地整体经济水平以及改善贫困人口经济现状等积极作用的感知;社会文化受益感知表现为感知旅游扶贫对当地社会文化等产生的积极影响;环境受益感知主要指对旅游扶贫在改善当地生产生活与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感知。[28]借鉴卢冲的旅游扶贫参与意愿研究成果,将参与意愿分为“胜任力”和“行为态度”两个维度。其中,胜任力表现为对发展旅游的了解度、决定权与可用于发展旅游的资源状况;行为态度表现为付诸实际行动的信念强度。[29]而满意度的测量则是借鉴了已有文献的常见测量问项,包括“我支持本地发展旅游”“我对本地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感到满意”等。据此提出本研究的结构性关系理论模型,见图1。

图1 研究理论模型

3.研究假设

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本研究从维度的角度出发对旅游扶贫受益感知、满意度和参与意愿三者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做如下假设:

H1a-H1c:旅游扶贫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受益感知对满意度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

H2a-H2c:旅游扶贫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受益感知对胜任力存在显著正向影响。

H3a-H3c:旅游扶贫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受益感知对行为态度存在显著正向影响。

H4a-H4b:旅游扶贫满意度分别对胜任力、行为态度存在显著正向影响。

(三)指标选取与数据采集

1.量表设计

对旅游扶贫受益感知量表的项目参考主要来源于冯伟林、陶聪冲等人的文献,从大量学者的陈述句评价指标中总结并提炼10项作为旅游扶贫受益感知的测量指标;[28][29]选取卢冲等人提出的问卷问项作为扶贫参与意愿的测量指标;[29]参考何泽军等人关于新型农村贫困居民居住满意度感知维度分析中的问项,对扶贫满意度进行测量,[30]量表由旅游扶贫受益感知测量、旅游扶贫参与意愿测量、旅游扶贫满意度测量和样本基本情况等四部分组成,采用李克特5分量表。

2.数据采集

本研究主要利用访谈表和结构性问卷进行为期5天(2020年1月4日至8日)的实地走访与问卷发放,走访对象为木鱼镇及周边村落的居民,调查方式为一对一随机抽样调查,现场发放,现场回收,向不识字的被调查者说明问卷内容并对有意愿的居民进行深入访谈。本次调查深入访谈20余户贫困居民,共计发放260余份问卷,有效回收249份,有效问卷率95.7%。

根据调查结果(表1)可知,调查样本的性别比例较为均匀,并以35~49岁的居民为主,18岁以下及65岁以上的居民最少;在文化程度上,初中水平占比最大,为48.6%,小学及以下占27.7%,高学历群体较少;在收入分布上,被调查者收入普遍偏低,人均年净收入3 000元以上居民仅占18%,人均年净收入1 000元以下的居民占比将近一半,其中有27.7%的人几乎没有收入(年均收入在500元以下);此外,当地居民的职业以个体户为主,占30.5%,其次为农民,占20.5%。

表1 人口统计特征

三、结果与分析

(一)信度与效度检验

信度检验的结果为:各分量表的Cronbach’s a系数值一致大于0.7,即维度信度水平较好,题目信度质量较好;效度检验结果(表2)显示:潜变量对应各个题项的Estimate值一致大于0.7,各个潜变量的AVE值大于0.5,且C.R值大于0.7,表明聚敛效度理想。

表2 效度检验表

(二)相关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结果(表3)显示:各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其中经济受益感知、社会文化受益感知以及环境受益感知对满意度、胜任力以及行为态度均呈现显著相关,同时满意度也与胜任力和行为态度显著相关,因此可以进行模型搭建。

表3 相关性分析表

(三)整体拟合优度分析

采用AMOS 22.0分析工具对原假设框架进行路径模型搭建,通过计算获得标准化路径系数(图2),同时得到模型拟合指数(表4),由表可知,CMIN/DF=1.175 4,介于1~3之间,GFI、AGFI、NFI、TLI、CFI均大于0.9,RMSEA小于0.05,说明模型适配情况理想。

图2 模型路径

表4 整体模型拟合优度

(四)评分均值分析

根据测量指标的得分情况计算出潜变量各维度的得分均值,见表5。神农架贫困居民的旅游扶贫环境受益感知最为强烈,经济受益感知次之。笔者走访发现,神农架贫困居民普遍认同旅游业发展以来村容村貌的改善,从厕所到道路、河流,当地整体生活环境大有改观,并且当地优美生态环境带来源源不断的客流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而在经济受益感知方面,不少贫困居民表示并未享受到政府的直接资金扶持,其所感知到的经济受益多源于游客量的增加为其带来的客源市场。在对神农架旅游发展的态度上,被调查者普遍持支持态度且认为当地旅游扶贫利处多于弊处(均值大于4分),而对旅游发展现状的满意度则偏低(均值为3.34分)。不可忽视的是,在被调查者中,约58%的为积极满意者(均值大于3分),约22%为一般满意者(均值为3分),约20%为极端不满意者(均值小于3分)。其中积极满意者多为距离核心景区较近且参与到旅游业中来的居民;极端不满意者多为距离核心景区较远,文化程度偏低,未能直接受益的贫困居民。在旅游扶贫参与意愿上,被调查者的胜任力均值为3.3分,行为态度均值为4.1分,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当地贫困居民有强烈的参与到旅游脱贫中来的行为意向,但是胜任力的缺乏限制了其参与行为。

表5 评分均值表

(五)结构模型分析

结构模型分析的主要目的是根据数据模型检验理论模型的正确性,并对预先假设进行验证。检验发现,路径系数为0.136~0.329,均在0.05水平下显著,并且有5项的P值小于0.001,表明原11个假设全部得到支持(见表6)。

表6 结构方程模型验证结果

1.旅游扶贫受益感知正向影响扶贫满意度

即假设H1,H2,H3成立。并且旅游扶贫经济受益感知对满意度影响最大;环境受益感知对满意度的影响次之;社会文化受益感知对满意度的影响最弱,三者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249、0.168、0.152。

程绍文等[31]在探究神农架社区居民的旅游参与意愿时,得出经济感知对当地居民旅游满意度的影响并不显著,这与本研究结论看似冲突,实则不然,因为本文的研究对象侧重于神农架重点村贫困居民,国家公园建设对其经济行为进行了限制,能否实现经济脱贫依然是贫困居民关注的重点。

2.旅游扶贫受益感知对参与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即假设H4,H5,H6,H7,H8,H9成立。其中旅游扶贫经济受益感知对胜任力的影响相比之下最为显著(路径系数为0.329),并且在0.001水平下显著;旅游扶贫社会文化和环境受益感知对胜任力的影响相对较弱;经济和社会文化受益感知对行为态度的影响相较于环境受益感知更为显著。

旅游业发展为神农架带来更广阔的客源市场和外来投资,带动贫困居民就业,增加贫困居民经济收入,因而有更多资金、时间、技术参与到旅游活动中来,即较大地影响了居民的胜任力;而旅游扶贫社会文化和环境受益感知显然不能直接增强居民的胜任力,因而其对胜任力的影响弱于旅游扶贫经济受益感知;在旅游扶贫经济受益感知对行为态度的影响上,旅游为贫困居民带来的直接与间接经济利益促使居民有参与到旅游业中来的行为意向;在社会文化方面,笔者经调研与访谈发现,神农架居民的地区认同感、社区归属感、文化自豪感较强,而旅游发展带来的本土文化保护与传播效应,大大增强了当地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支持率,所以这也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行为态度。

3.满意度对参与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即假设H10,H11成立。对旅游扶贫持较高满意度的居民,其对旅游业的支持率越高,越愿意主动参与其中,从而通过旅游扶贫这一措施来实现自身经济脱贫,这与前人的研究成果相符合。

因此模型预先假设全部成立,概念模型无需进行修正,最终模型如图3.1所示。

四、结论与讨论

(一)研究结论

本文的研究结论主要有四点:

一是贫困居民的旅游扶贫受益感知正向影响旅游扶贫满意度和旅游扶贫参与意愿,旅游扶贫满意度正向影响旅游扶贫参与意愿。

二是居民对旅游扶贫的环境受益感知最为强烈,社会文化受益感知相对较弱,其中经济和社会文化受益感知对参与意愿的影响相较于环境受益感知更为显著。

三是居民对旅游扶贫的整体满意度呈积极倾向,但仍然有较大提升空间,具体表现在:被调查者大多支持当地旅游业发展且认为当地旅游扶贫利大于弊,但存在1/5的极端不满意者,他们多为距离核心景区较远,文化水平偏低,未能从旅游发展中直接受益的贫困人口。

四是在旅游扶贫参与意愿方面,旅游扶贫经济受益感知对胜任力的影响相对最为显著。总体而言,当地贫困居民有强烈的参与到旅游脱贫中来的行为意向,但是胜任力的缺乏限制了其参与行为。

(二)对策与建议

1.深挖文化提升参与意愿

调查结果显示,旅游扶贫文化受益感知较大地影响着贫困居民的旅游参与意愿,但目前贫困居民对旅游扶贫社会文化受益的感知在三个维度中是最弱的。神农架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甚至存在传统民俗文化失传的风险,故应充分挖掘当地民俗文化,例如黑暗传、神农传说、皮影戏与山锣鼓等,通过打造特色文化廊道,举办特色文化节目,将文化元素融入神农架各旅游要素之中,进一步提升神农架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增强居民的本土文化自信和认同感,推动神农架旅游业的深度发展。

2.智力扶贫提高胜任力

多年的旅游产业发展提升了神农架的整体经济水平,也带领一部分村民走向了富裕,但还有部分村民因个人综合能力不足,距离景区较远等各种原因未能从旅游发展中充分获利,在国家公园体制的限制性经济行为下难免陷入贫困。因此,扶贫工作不能只停留在整体经济提升层面,而须注重扶贫的精准性和长效性,不仅要了解贫困人口的旅游脱贫意愿,还要评估贫困人口的胜任力,根据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采用一户一策的针对性参与模式。例如优先为贫困人口提供经营摊位和就业岗位,并为胜任力不足的贫困居民提供相关培训,克服其参与障碍,尽量让参与意愿较高的贫困居民都能真正参与进来。对于失去旅游参与能力的特殊贫困人群,则应为其提供集体收益再分配上的直接资金扶持。

3.细分范围提高扶贫满意度

现行的旅游扶贫体系存在扶贫对象识别偏差、扶贫意愿偏差等原因导致的贫困人口满意度偏低问题,应在扶贫的空间范围和时间范围上进行突破。首先要做到扶贫空间细分化,统筹考虑贫困居民的家庭成员构成、距离核心景区远近、贫困程度和胜任力,对不同类型的贫困居民给予不同程度的帮扶。[33]同时也要做到扶贫时间上的动态化,建立动态化的贫困人口信息库,新脱贫人口及时出库撤档,新贫困人口及时入库存档,并根据致贫原因采取针对性对策,以此减少偏差,提高扶贫对象的满意度与积极性。

4.多元主体保障扶贫效率

旅游市场的自由竞争能在客观上提高地区旅游发展效率,在宏观上拉动地区经济发展,但不具有普惠性。景区内的贫困现象源于弱势群体在市场化竞争中的参与受限,因此离不开政府的人为扶贫[32]:首先要规划旅游扶贫路线,根据地区现状制定旅游精准扶贫专项规划并明确时间表和责任清单,保障实施。其次要加强旅游扶贫宣传。就实地走访情况来看,对旅游扶贫政策表示“没听说过”“不了解”“没有”的贫困居民不在少数,即便是在旅游发展中受益的被调查者对相关政策也少有了解。保障扶贫政策顺利实施的前提是让居民充分了解并且参与到规划与决策中来,所以政府要通过海报宣传、视频宣传、相关手册发放以及入户宣传等方式,尽量让每一位居民都充分了解旅游扶贫的鼓励和优惠政策,提高居民的认同感和参与意愿。除此之外,有必要将旅游企业、社会组织和扶贫对象等共同纳入构建一个多元主体参与的协调机制,通过主体间的合作、监督与制约,保障旅游扶贫实践的有效推动。

(三)研究不足

本研究有待改进的地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为了进一步提升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应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所需最小样本量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样本量;二是本研究构建的理论模型是单向影响关系,没有研究旅游扶贫参与意愿对满意度及受益感知的反向影响关系,而这一块的研究显然是很有价值的。今后可以将神农架的情况与其他贫困地区以及其他国家公园的旅游扶贫情况进行对比研究,找出适用于国家公园旅游扶贫的普适性建议。

猜你喜欢
神农架胜任意愿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神农架进入最美季节
汪涛:购房意愿走弱是否会拖累房地产销售大跌
基于胜任力理论模型的冰雪人才培养新策略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探秘神农架 第二集 潮涨潮落潮水河
国内外关于“胜任力”研究综述
Chatterbox—Willingness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