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视域下贵州青岩古镇文化景观保护与传承研究

2021-10-26 04:41郭章
今古文创 2021年36期
关键词:文化景观新型城镇化

【摘要】新型城镇化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村镇的保护与新型城镇化存在辩证统一的关系,正确处理二者关系是乡村振兴面临的关键问题。新型城镇化不是一味追求建设,盲目上马项目,而是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将历史文脉传承延续,将文化基因保留遗传,是新型城镇化背景之下古镇保护与传承的前提与根本原则。从“人、自然、环境、社会”四者关系着手,互联网、5G网络、VR虚拟现实等技术运用到古镇文化景观的保护与传承当中,以此实现古镇整体旅游系统性能的提升,这同时为青岩古镇旅游产业结构化转型升级以及古镇自身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文化景观;古镇保护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6-0075-02

基金资助:贵州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20QN071)阶段成果。

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在城镇建设中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①从总书记的讲话中,可以看出政府对城镇化发展合理性、科学性的重视,以及政策上的支持。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对于那些还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城镇必须尽快进行合理的保护与修缮。

青岩古镇,贵州四大古镇之一,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南郊,建于明洪武十年(1378年),原为军事要塞。古镇内设计精巧、工艺精湛的明清古建筑交错密布,寺庙、楼阁画栋雕梁、飞角重檐相间。国内正在进行着大规模城镇化进程,大量的古城镇因为没有能够合理规划而受到了极大的破坏。为了能够及时挽救这些宝贵的人类财富,依托古镇自身的文化景观优势,挖掘本土文化特色与精髓,探讨适当的古镇规划设计方法,同时利用VR虚拟现实技术对青岩古镇文化景观进行数字化保护和传承,进而促进古镇物质和非物质文化景观传承保护。

一、青岩古镇文化景观的特色

(一)文化景观概念

“文化景观”一词由美国人苏尔首先提出。文化景观是自然与人类创造力的共同之产物, 以自然环境为物质基础同时受其影响,文化景观同时也反映着区域内独特的人类文化内涵。文化景观的内涵与外延随着人们研究的不断深入而日渐丰富。首先,文化景观具有本真属性。文化景观的本真属性是衡量其价值高低的最重要标准。文化景观的本真属性以此传达自身所具有的人文历史信息;文化景观有地域属性,文化景观依附于自然环境,在不同自然环境催生影响下,文化景观必然体现其所在地域特色;文化景观具有传承属性,人类历史文明一脉相承,各种文化相互融合碰撞,近期文化景观势必受早期文化景观影响,所以文化景观必然是不同历史时期文化符号的体现;文化景观具有系统属性,文化景观的构成要素是局部与整体的辩证关系,文化景观的保护工作是一项系统性、整体性工程。

(二)青岩古镇文化景观构成要素

青岩古镇的文化景观由明清古建筑、景观、街巷、人文历史、民俗文化等元素共同组成,它们构成了古镇完整的空间环境,必须全局考虑各个元素之间的联系才能保证古镇文化景观的整体性。通过前期资料的归纳梳理,笔者将青岩古镇文化景观分为物质文化要素与非物质文化要素。古镇物质文化要素包括明清古建筑、自然环境资源、古镇空间结构;古镇非物质文化要素包括宗教信仰、民俗文化、语言文字、传统技艺。

二、新型城镇化视域下青岩古镇文化景观保护与

传承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建筑保护缺失

青岩古镇的传统民间建筑属于特色明显的云贵川地区民间建筑,大部分传统民居建于明清时期,但现如今绝大多数建筑均已重建。城镇化进程中,沿街的建筑根据商业目的进行翻修,跟之前的古镇风貌反差明显,一味追求时尚和商业利益,建筑外貌与内部装饰,同原先的传统地方民居差别明显,古镇所独有的传统民间建筑寥寥无几,古镇的历史建筑保护工作缺乏前瞻性、整体性、系统性。

(二)新兴产业扶持力度匮乏

新型城镇化进程,是循序渐进地通过发展适合当地特色的相关产业,创造更多新的就业岗位,以此带动村民就业,真正找到适合本地发展的新模式。青岩古镇,周边村民多依靠传统农业,而古镇内部的商业模式同质化严重,缺少统一规划。同时,古镇所在区域的花溪地区工业基础底子薄,周边现有条件也不适合发展第二产业。而吸纳就业人口多的第三产业没有形成规模效应,旅游产业亟须转型升级。

(三)古镇符号感弱化

现阶段对古镇的文化展现手段与途径单一,对外宣传带给客人的古镇特色不够鲜明,相关营销宣传工作人员缺少培训,同时,文创品牌创立意识淡薄,加上古镇基础配套服务设施不完善,导致古镇对外旅游形象一直未形成鲜明有力的文化符号感。

(四)当地村民保护意识淡薄

古镇的村民,缺乏保护意识,一味追求短期利益,通过改建、加高房屋等形式,追求经济利益。同时,房屋的建造没有整体性、系统性,建筑材料、建筑风格、房屋布局等方面的规划处于杂乱无章的状况。同时,由于频繁使用现代工具,青岩古镇的明清街道遭到不同程度破坏。

三、新型城镇化视域下青岩古镇文化景观保护与

传承的原则和策略

(一)保护与传承原则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主要涉及“人·古镇·资源”三者,新型城镇化的最终落脚点是让更多民众生活幸福感提升,因此以人为本的原则需要摆在首位;古镇的文化景观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个系统由物质与非物质因素构成,古镇文化景观包含了明清建筑、明清街道、宗教文化、地方节庆、语言文字、还包含周边山水林木、地貌气候等自然要素。为了让古镇的文化景观最大程度得到保护,必须本着一体化原则来保护与传承古镇的文化景观;新型城镇化是在满足民众对居住需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保护周边生态自然资源,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局面,而古镇文化景观也在绿水青山之間展现人与自然长期和谐共处的融洽状态,以此建立“人·古镇·资源”三者良性发展的关系。因此,长期持续性原则也是需要我们遵循的。

(二)保护与传承思路

青岩古镇文化景观的保护与传承是为了增进当地民众与古镇的情感,保护与传承并不是将物质与非物质的要素封闭保存,而是要其在周边民众日常生活中与时俱进,与周边民众和谐共生发展;青岩古镇的空间布局是历经时间磨砺,是人文与自然相互影响的产物,空间布局的存在是古镇文化景观物质基础。在文化景观的保护与传承中,需要保护古镇周边生态原貌,减少人为因素影响;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必然会让古镇物质与非物质文化要素遭到不可逆的破坏,而青岩古镇文化基因保留与延续是文化景观保护与传承最为重要核心的工作。

(三)保护与传承对策

首先,青岩古镇作为省会贵阳的5A景区,需要进一步找准对外宣传的形象符号,同时以古镇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推手,以古镇为核心,周边乡镇协同发展,扩大古镇休闲文化旅游产业的辐射范围,加大周边地区一 二三产融合;其次,深挖古镇文化基因,升级改造古镇现有旅游产品,加大对古镇历史、民俗、宗教、文化等方面的挖掘力度;再次,加大信息技术与新产业的融合力度。将VR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到古镇的虚拟游览导航当中,让游客最大限度体验古镇厚重人文积淀。将青岩古镇周边大棚蔬菜种植基地与旅游结合起来,建立蔬菜水果采摘体验园、特色农业游览观光园、特色花卉游览园等一批“旅游+农业”的新兴产业,以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为抓手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目标努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各项工作;再者,加大人才引进与村民技能培训力度。

综上所述,新型城镇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需要我们审时度势做好谋篇布局。青岩古镇文化景观的保护与传承需要统筹“人、古镇、资源、社会”四者关系,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找到新兴产业发展点,增加村民的收入,提升村民生活幸福感,同时遵循生态环保原则,最大限度保留古镇历史脉络与文化基因,实现“人、自然、环境、社会”四位一体发展的态势。与此同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将互联网、5G网络、VR虚拟现实等技术运用于青岩古镇文化景观的保护与传承当中,以此实现青岩古镇旅游系统的整体性能提升,为古镇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

注释:①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全文。

参考文献:[1]曹帅强.“景观基因”视角的南岳古镇景观特征研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6).

[2]张晓晗.古镇明清古建筑景观设计的生态设计文化[J].建材与装饰,2017,(2).

[3]张鸽娟,徐娅.过渡性地理环境下的陕南古镇景观基因分析与表达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2014,(4).

[4]方伟,马军山.基于保护理念的古镇景观规划设计初探——以杭州塘栖古镇为例[J].园林规划与设计,2015,(6).

[5]显红,余芳.江南水乡古镇历史文化与现代建筑和谐关系构建路径研究[J].旅游论坛,2012,(3).

[6]杨一迷.历史文化名镇景观提升研究——以安居古镇为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7,(7).

[7]田勇.梅里古都·风韵传承——无锡梅里古都景观规划设计探析[J].环境艺术,2012,(12).

[8]孙田,祝遵凌.南浔古镇景观特色分析与思考[J].理论研究,2018,(3).

[9]吕东昊.陕南青木川古镇景观文化基因分析研究[J].中华民居,2014,(5).

[10]李然,魏晨曦.武陵山区民族特色古镇的保护与建设[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6).

作者簡介:郭章,男,山东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文化景观新型城镇化
世界遗产文化景观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各大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比研究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就业路径探索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
区域特色文化与城市空间的景观语言生产
新型城镇化是经典城市化的回归和升级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
情感休闲文化与当代文学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