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的节用思想及现实意义

2021-10-26 05:41:35郭青
今古文创 2021年38期
关键词:墨子现实意义

郭青

【摘要】 墨子的节用思想是中国思想史上一笔无形财富,它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出发,针对性地提出了各种具体要求。并与古代圣王作比较,阐明了“俭节则昌,淫佚则亡”的治国主张。当今社会,各种铺张浪费的现象随处可见,反对浪费,崇尚节俭仍然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热点议题。墨子的节用思想蕴含的厉行节俭无论对修身、持家还是治国,都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关键词】 墨子;节用思想;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B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8-0057-02

墨子(约前480—前400年),名翟,鲁国人。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在兵荒马乱的春秋战国时代,墨家学说的影响不容忽视,曾一度与儒家学说平起平坐。汉朝班固曾评价墨子为:“圣孔席不暖,墨突不黔。”《韩非子·显学》论墨家曰:“世之顯学,儒墨也。”可见墨子及其墨家学说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可谓深远。

一、墨子节用思想的产生原因

墨子生于大动荡大变革的春秋战国时期,最为显著的是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社会财富度积累速度加快。其次,“工商食官”的现象被打破,农业和手工业快速发展,与市场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社会进一步繁荣。但与此同时,统治者热衷于攻城略地,上层贵族生活极端奢靡,沉重的苛捐杂税致使下层民众苦不堪言。

墨子出身于社会底层,从小生活艰辛,他目睹了战争给下层民众带来的惨重灾难,对当时王公贵族奢侈的生活方式感到无比的悲愤。他秉持着“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原则,提出了“节用”主张。墨子认为,一切的财物资源要最大限度地做到物尽其用。能否做到节用,是关系到一个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所在。

二、墨子节用思想的主要内涵

(一)服饰的功能和要求。面对当时统治者在穿衣上过分追求光鲜亮丽的现象,墨子非常无奈。他斥责统治者为了服饰之美,不惜抢夺老百姓的衣食之资,耗尽了钱财用尽了民力,这种劳民伤财的行为必将会导致国家动乱。因而指出“君实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为衣服不可不节。”

“其为衣裘何以为?冬以圉寒,夏以圉暑。”墨子认为,衣服的功能主要是冬天能够抵御寒冷,夏天能够抵御酷暑。因此穿衣之道做到冬天可以增加温暖,夏天可以增加清爽就足够了。“冬服绀緅之衣,轻且暖,夏服絺绤之衣,轻且凊,则止。”指出了穿衣的基本法则为冬天穿蓝青色的服饰,既轻便又温暖;夏天穿葛服或者粗麻布的衣服,既轻便又清爽,这样就足够了。“诸加费不加于民利者,圣王弗为。”以此告诫,在服饰上尽可能地做到节俭。

(二)饮食的功能和要求。对于当时统治者奢靡的饮食现象,墨子深感痛恨。在当时无论是大国之君还是小国之君生活都极度奢靡,饮食浪费现象极其夸张,各国王公贵族也纷纷效仿,如此国家动荡不可避免。因而指出,“君实欲天下治而恶其乱,当为食饮不可不节。”

“古者圣王制为饮食之法,曰:“足以充虚继气,强股肱,耳目聪明,则止。”墨子认为,饮食的功能只要能够充饥补气,强壮手脚,耳聪目明就可以了。“不极五味之调、芬香之和,不致远国珍怪异物。”也就是说,不必要追求五味之调、芬香之和以及珍怪异物,满足人们生存的基本所需就足够了,超越了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其为食也,足以增气充虚,强体养腹而已矣。”指出了饮食的节用法则,只要能够补气益虚、强身腹就行了,如此才能国泰民安。

(三)居住的功能和要求。对于统治者为了建造富丽堂皇的宫室而劳师动众的现象,墨子深感悲痛。当时的统治者为了建造华丽的宫室,向百姓横征暴敛,各王公贵族也左右象之。如遇上凶年饥岁,国家则会因为钱财不足最终无法应对。因此指出,“君欲实天下之治而恶其乱也,当为宫室不可不节。”

“其为宫室何以为?冬以圉风寒,夏以圉暑雨。”墨子认为宫室的功能主要是冬天能够抵挡冷风和寒冷,夏天能够抵挡炎热和雨水,如此就足够了。子墨子言曰:“其旁可以御风寒,上可以御雪霜雨露,其中蠲洁,可以祭祀,宫墙足以为男女之别,则止。”也就是说,房屋四边可以抵挡大风严寒,屋顶可以抵挡雪霜雨露,室内保持干净清洁,可以祭祀,壁墙可以使男女分别居住就足矣。“诸加费不加于民利者,圣王弗为。”因此在建造房屋上要做到节俭。

(四)交通的功能和要求。对于统治者过度追求舟车华丽的现象,墨子亦深感悲愤。墨子指责统治者为了使舟车奢华靓丽,肆意掠夺百姓的财物,并指使他们放弃农作日夜装饰舟车,致使民众饥寒交迫,不得已去做奸邪之事,因而国家动乱在所难免。因此指出,“君实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为舟车不可不节。”

“其为舟车何?车以行陵陆,舟以行川谷,以通四方之利。”墨子认为舟车的功能主要是,车用来行陆地,船用来行水道,如此来连通四方的利益。墨子指出舟车的节用法则为,“加轻以利者,则止。不加者,去之。”也就是说,如果能促使舟车轻快便利的,就增益它;如果不能增加这些功能的,就去掉它。更直接指出舟车要一视同仁,做到节俭。即便是上面的三公、诸侯到了,船桨也不需要更换,掌渡人也不需要增加装饰。

三、墨子节用思想的现实意义

墨子的节用思想体现了民用民利、倡导节俭的消费经济观,对个人、家庭、国家、社会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个人养德方面。左丘明说:“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一直以来优良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养成的良好习惯。勤俭节约有利于激发艰苦奋斗的精神,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据《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显示,我国城市餐饮业仅餐桌食物浪费量就有1700万至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至5000万人一年的食物量。这些数字多么触人惊心、令人发指。世界上还有很多国家存在严重的粮食缺乏问题,世界上还有很多人正在面临着饥饿问题,这是一个不能回避、亟需解决的问题。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我们应该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为节约粮食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勤俭节约不是一个口号,作为新时代的主人,我们应自觉摒弃铺张浪费的现象,时时刻刻把它落到实处,自觉培养勤俭节约的良好品德。

(二)家庭持家方面。曾国藩家训中有句话说:“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俭节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可见,勤俭节约影响方方面面。对一个家庭来说,勤俭节约是一个家庭的保家本,更是一个家族永续的生存之道。

勤俭节约是一个家庭最好的家风。晚清一品大员曾国藩,一生勤俭节约。在持家方面,他一直告诫家人生活要俭朴。他曾经到京城看到很多世家子弟生活极度奢靡,挥霍无度,便不再让家人来京居住。“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一直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确实如此,一个家庭懂得如何持家至关重要。良好的家庭一定是懂得合理消费,节用有度的。很多家庭由繁荣走向衰落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生活过于奢侈、无节制。由此可见,勤俭节约对一个家庭的走向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三)国家治理方面。李商隐有言,“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回顾历史可以发现,古代因奢靡导致国破家亡的例子有很多,比如商纣王因为穷奢极欲,最终断送了商汤的江山;秦始皇因为挥霍无度,最终导致国家衰亡;隋炀帝极尽奢靡,最终国破人亡。他们的故事无一不告诉我们,勤俭治国有助于国家长治久安。

宋朝的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生于一个没落世家,他对底层民众的疾苦生活十分了解,于是决心要改变这个社会。后来“黄袍加身”,成了宋朝的开国之君。赵匡胤当上皇帝后可以说天下财富任其享受,可是他依然过着十分简朴的生活,并且时常教育子女,要朝廷官员要讲节俭。后来在短短的几十年里,宋太祖因为勤俭治国,最终建立起了稳定的政权。长久以来,勤俭节约都是衡量能否能够成功立业、守业、成大业的重要标志。在国际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也只有保持勤俭节约,才能使国家永葆生命力。

(四)社会发展方面。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能源资源严重短缺,已经逐渐成了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墨子的节用思想倡导自然资源的合理应用,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初步思想。

根据調查显示,我国资源人均少、利用效率不高,一些主要资源人均占有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普遍偏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6.7%、5.4%和7.5%。由此可见,我国能源资源存在自身短缺的问题。21世纪,随着我国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能源资源进入了大量消耗的阶段,这进一步导致了我国能源资源的严重短缺。因此,推动资源的全面节约以及倡导绿色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一方面,必须推动能源资源的全面节约。减少社会上资源的消耗量,保障资源的高效利用。另一方面,必须倡导绿色发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大力发展低消耗,低污染的产品,保障能源资源的绿色发展。

综上所述,墨子的节用思想是针对当时社会风气的败坏、国家的贫困、人民生活的困苦提出来的。虽然没有得到上层贵族的广泛认可,但是对当时的社会发展有明显的进步意义。在今天,墨子的节用思想在很多方面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墨子的节用思想依然值得现代人去挖掘,从中借鉴其思想的精髓部分,使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越走越平稳。

参考文献:

[1]孙诒让撰,孙启治点校.墨子间诂[M].北京:中华书局,2001.

[2]郝思斯.成由勤俭败由奢[N].中国纪检监察报,2020-08-14(007).

[3]赵亚兴.曾国藩的教子之道[J].党的生活(黑龙江),2011,(10):56.

[4]纪媛萍.反对食品浪费 保障粮食安全[J].农经,2021,(05):10-15.

[5]杜飞轮,杜秦川.未来30年我国资源环境趋势及促进绿色发展的建议[J].中国经贸导刊(理论版),2018,(08):13-22.

猜你喜欢
墨子现实意义
村志在乡村文化承传中的现实意义
河北画报(2020年8期)2020-10-27 02:54:34
墨子破云梯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三重逻辑与现实意义
“墨子号”与墨子
儿童时代(2017年14期)2017-10-13 08:14:34
《墨子》“戮于社”考——兼谈社的文化功能
东方考古(2016年0期)2016-07-31 17:45:44
先秦诸子之评述与《墨子》的解读
中国诠释学(2016年0期)2016-05-17 06:12:25
《怦然心动》的情感与现实意义
剑南文学(2015年1期)2015-02-28 01:15:14
毛泽东的党内批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墨子兵法(一)墨子其人
思索《鲵鱼之乱》生态危机的现实意义
短篇小说(2014年11期)2014-02-27 08:3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