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间窗内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2021-10-26 03:48李继锋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17期
关键词:高压氧脑梗死有效率

陈 虹 李继锋,2▲

1.广东省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广东汕头 515011;2.急救与创伤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南医学院急诊创伤学院,海南海口 571199

急性脑梗死在临床中十分常见,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与病死率,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相关资料显示,近年来该疾病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成为降低病死率、提升患者康复效果的关键[1]。目前临床中主要使用高压氧方式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脑组织缺氧的不良情况,缩小梗死面积,从而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2]。然而相关的临床实践与观察研究显示,由于发病时间至接受治疗的时间存在差异,使得不同患者的梗死面积也存在不同,因而不同的治疗时机将产生不同的治疗效果,患者将会获得不同的预后情况[3]。本研究将探讨不同时间窗内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以便能够选取适当的标准,从而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与康复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依据发病至高压氧治疗的时间窗分为三组,Ⅰ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53.2±4.9)岁,其中23例为脑梗死,4例为脑栓塞,3例为腔隙性脑梗死,梗死部位:17例患者位于基底节区,13例患者位于脑叶;Ⅱ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3.5±5.1)岁,其中22例为脑梗死,5例为脑栓塞,3例为腔隙性脑梗死,梗死部位:16例患者位于基底节区,14例患者位于脑叶;Ⅲ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53.8±5.3)岁,其中24例为脑梗死,5例为脑栓塞,1例为腔隙性脑梗死,梗死部位:18例患者位于基底节区,12例患者位于脑叶。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经影像学诊断均符合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标准[4];②家属均自愿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未经处理的气胸、纵隔气肿;②肺大泡;③活动性内出血及出血性疾病;④结核性空洞形成并咯血。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对其进行吸氧操作,并对患者实施脱水、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组织供血等治疗,直至患者病情稳定后对其实施高压氧治疗。

本研究选择山东烟台宏远氧业有限公司生产的YC2042/0.3-6型医用空气加压氧舱。患者进入空气加压舱后,均匀缓慢地将舱内压力升高,时间约为20 min,以便将压力升至0.2 MPa,然后使其戴面罩吸氧,时间约为30 min,之后使患者休息10 min,然后再使患者进行30 min的面罩吸氧。治疗结束后操作人员对空气加压氧舱进行降压处理,降压速率为0.02~0.04 MPa。每日治疗1次,1个疗程为10 d,连续治疗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三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的神经功能缺损(E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的变化情况,依据欧洲脑卒中评分量表[5]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定,主要评定内容包括意识水平、定向力、语言、视野、凝视、面瘫等,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神经功能恢复效果越好。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6]评价,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日常生活能力越强。②治疗总有效率情况[6]:ESS评分超过85分,且恢复自理能力为显效;ESS评分超过50分,基本恢复自理能力为有效;ESS评分低于50分,病情出现恶化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各组治疗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的ESS、BI评分比较

治疗前,三组患者的ESS、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Ⅰ组的ESS、BI评分明显高于Ⅱ组、Ⅲ组,Ⅱ组的ESS、BI评分明显高于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的ESS、BI评分比较(,分)

表1 三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的ESS、BI评分比较(,分)

注:a、d、b、e分别为与Ⅰ组相同时间点比较,c、f分别为与Ⅱ组相同时间点比较。各组治疗前比较,P均>0.05;各组治疗1个月后比较,P均<0.05

BI评分治疗前 治疗1个月后 t值 P值 治疗前 治疗1个月后 t值 P值Ⅰ组 30 33.13±6.15 78.56±8.94 22.931 0.000 23.46±7.87 68.31±11.23 17.914 0.000Ⅱ组 30 32.83±5.91a 69.54±7.75d 20.630 0.000 22.98±8.05a 49.31±10.31d 11.025 0.000Ⅲ组 30 33.61±5.98bc 58.32±5.02ef 17.334 0.000 23.87±5.54bc 40.23±10.24ef 7.697 0.000 F值 0.423 19.526 0.589 14.693 P值 0.698 0.000 0.607 0.000组别 n ESS评分

2.2 三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Ⅰ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Ⅱ组、Ⅲ组,Ⅱ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 2。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在临床中十分常见,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成为关键[7]。由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较为严重,因而常规的治疗方式无法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8]。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临床中开始使用高压氧治疗,相关临床研究显示,高压氧治疗的主要作用原理在于能够有效的提升缺血半暗带区氧气供给水平,并且能够使脑组织毛细血管氧的弥散能力获得显著提升,进而能够有效的缓解不良症状,并提升患者的恢复水平[9-10]。然而相关的临床研究表明,因中心缺血区与其周围的缺血半暗带组共同构成急性脑梗死病灶,因而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需在一定时间窗内进行治疗[11-12]。

本研究选取时间窗短于3 d、3~7 d、超过7 d的三组患者,结果表明,相比于超过7 d、3~7 d的患者,时间窗短于3 d患者的ESS评分明显较高,并且BI评分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高,原因在于时间窗短于3 d的患者,其周围的缺血半暗带与中心缺血区面积明显较小,并且并未形成显著的脑水肿情况,因而使用高压氧治疗能够较易对不良病症进行缓解,能够改善脑水肿情况[13-14],并且在此种情况下,脑神经损伤多为可逆性损伤,因而能够使患者获得良好的效果[15];而时间窗超过7 d、3~7 d的患者,由于其病灶面积较大,加之缺血情况不断严重,脑水肿程度不断加重,使得患者的脑神经损伤程度较重,在此种情况下,脑神经损伤多为不可逆性损伤,因而无法获得良好的效果、提升活动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16]。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相比于时间窗3~7 d、超过7 d的患者,对时间窗短于3 d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预后,并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时间窗。

猜你喜欢
高压氧脑梗死有效率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伴皮肤破溃难愈一例的高压氧治疗
张务锋:着力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很有效率
政治备考:如何背书最有效率
高压氧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高压氧治疗各期糖尿病足间歇性跛行的疗效观察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高压氧联合天麻素及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