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护理模式对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指标的影响

2021-10-26 03:48郑吉洋杨旭希陈淑玲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17期
关键词:家属心肌梗死心功能

郑吉洋 杨旭希 陈淑玲

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 广东省人民医院 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心内科,广东广州 510080

在心肌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合理的护理措施是至关重要的[1]。合理的护理能够对治疗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从而更好的挽救患者的生命,同时还能更加显著的改善患者的预后及状况,显著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2]。协同护理模式主要是指在责任制护理方式上所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式护理模式,充分发挥患者和家属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参与健康护理的能力,强化护士、患者及家属三者的协同作用,提高整体护理质量[3]。本研究选取2016年8月至2019年5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对其实施协同护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6年8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住院的120例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回顾性研究,并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男51例,女9例;年龄29~70岁,平均(63.2±10.7)岁,心功能分级:Ⅱ级:15例,Ⅲ级:28例,Ⅳ级:17例;研究组60例,男52例,女8例;年龄30~69岁,平均(62.7±11.7)岁,心功能分级:Ⅱ级:17例,Ⅲ级:27例,Ⅳ级:1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参与本研究的患者均在接受相关检查后确诊[4];②患者均为本院就诊患者;③患者无资料缺失情况。排除标准:①患者精神状况存在严重异常且难以主动对有关治疗及护理工作进行有效配合;②参与研究的患者其临床资料存在明显缺失;③患者本身肝肾等功能均存在严重异常;心脏手术病史;严重出血倾向、创伤等[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护理,患者在入院后首先进行心电图的监测,根据患者的病情选取吸氧、止痛镇静以及PCI治疗等有效的治疗方式,对患者应用常规的护理方式,护理人员调节好室温,保持病房整洁,让患者能够感受到一定的温暖,从而使得患者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情配合医生治疗[5]。

研究组给予协同护理干预。责任护士、患者及家属共同制订个性化护理计划,提高患者认知和协同配合能力。同时,责任护士和家属对患者的生活方式进行密切关注,及时发现问题,并在身心等方面给予其最大的鼓励及支持。具体干预方法如下:①评估患者。入院时,责任护士需要主动同每一位患者建立良好的联系,并依据患者的实际状况对患者进行一定评估,了解患者的疾病知识需求、自我护理能力以及心理状态。同时,耐心向患者和家属宣教灌输协同护理的方法及意义,并引导患者及家属主动融入到健康教育指导工作中,提升整体护理效果。②知识指导及计划建设。入院后,根据患者及家属的文化水平、经济条件及疾病需求,个体化地制订专项护理计划。针对文化程度或接受程度较低的患者及家属,可以通过视频的方式,让患者及家属更容易认识到影响疾病的诱因,纠正不良生活嗜好及不正确的用药习惯。同时,与医生、营养科及膳食科协同为患者制订相匹配能量饮食计划,并根据患者体能极限和疾病特点制订个性化的病房内活动方案,以达到加快心肺功能恢复的目的。③心理辅导。在进行知识指导和康复活动中,责任护士要对患者及家属灌输三者协同的优势,并介绍成功案例,增强其信任度及自信心,消除住院带来的焦虑不安。通过每日提问反馈的方法,了解患者及家属对护理计划建设的掌握程度,达到“学习-反馈-认识不足-再学习”的循环模式。让患者及家属深入参与到三者协作中,患者能够感受到更多的家人情感支持和护理人员专业指导,让“协同有所成”。

1.3 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水平。观察两组患者血清肌酸激酶(CK)、同功酶(CKMB)以及肌钙蛋白T(TNT)等方面的差异,CK、CKMB应用免疫抑制法进行检测,TNT应用电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6]。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功能比较

两组护理前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直径(LVES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干预后,两组LVEDD、LVESD、LVEF均低于护理前(P<0.05),研究组LVEDD、LVESD、LVEF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功能比较()

表1 两组患者心功能比较()

组别 n LVEDD(mm) LVESD(mm) LVEF(%)护理前 护理后 t值 P值 护理前 护理后 t值 P值 护理前 护理后 t值 P值对照组 60 58.7±7.1 51.8±7.8 15.791 0.014 37.1±8.8 34.5±9.6 14.460 0.027 51.3±11.1 40.9±17.5 13.493 0.037研究组 60 59.5±5.5 51.6±7.1 14.392 0.028 36.5±9.6 32.2±8.2 18.831 0.003 52.6±11.9 39.8±15.6 11.138 0.041 t值 1.022 18.587 1.041 15.331 1.024 12.661 P值 0.278 0.000 0.751 0.001 0.550 0.000

2.2 两组患者CK、CKMB和TNT水平比较

两组护理前CK、CKMB、TN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干预后,两组CK、CKMB、TNT水平均低于护理前(P<0.05),研究组CK、CKMB、TN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CK、CKMB和TNT水平比较()

表2 两组患者CK、CKMB和TNT水平比较()

组别 n CK(IU/L) CKMB(IU/L) TNT(g/L)护理前 护理后 t值 P值 护理前 护理后 t值 P值 护理前 护理后 t值 P值对照组 60 275.3±21.6 181.8±46.5 11.3520.045 26.5±9.6 20.6±3.2 14.5910.026 1152.6±36.5 745.4±81.6 15.1140.015研究组 60 205.3±37.7 101.5±24.2 13.3890.038 25.7±2.1 14.8±1.5 14.0940.029 958.1±158.4 207.5±84.6 14.8640.021 t值 1.012 18.032 1.082 19.584 1.625 11.041 P值 0.057 0.001 0.818 0.003 0.249 0.000

3 讨论

心血管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呼吸困难、晕厥及心悸等,极易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威胁,并使病死率显著提升[6-7]。心肌梗死属于临床上比较多见的心血管疾病,同时也属于一类常见的危急重症,其中长期睡眠质量欠佳、情绪突然激动及长时间处在紧张状态等均会导致此类疾病的发生,且大多数患者在疾病早期多表现为盗汗、恶心、呕吐等多种不良症状[8-9]。因急性心肌梗死属于临床上发生率较高的一类疾病类型,其致死率也非常高,因此需要尽快选择一种高效且高安全性的方式对患者实施治疗及护理[10]。

协同护理模式将过去所应用的“灌输式教育”模式进行有效改变,强调将人当作护理的主体,注重倡导者、协调者及临床教育者这三者之间的重要意义,在最大程度上发挥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在各个方面起到的协同作用[11]。同时,引导患者及其家属主动融入护理工作中,能加快形成彼此间的合作伙伴关系,让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程度发挥,并使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12]。协同护理相比常规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配合程度和满意程度,主要的原因是协同护理模式强调整体的协同性,能够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主动性,降低护理人员工作强度,使护理人员更有精力投入到更重要的护理内容中[13]。协同护理模式能引导患者有效增强自身的责任感,熟知心肌梗死相关知识,强化自我护理[14]。所以对心肌梗死患者护理的重点是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以及生活质量,一方面要促进患者身体功能的恢复,另一方面要使患者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有更加健康的心理状态,尽快恢复身心健康[15]。

通过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心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TNT以及血清CKMB是诊断心肌梗死患者的敏感和特异性指标,其血清水平的上升幅度可以代表心肌损伤和坏死的程度,当水平越高时心肌缺血损伤的范围越大。应用协同护理模式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心肌损伤程度,通过本研究结果显示常规护理组患者CK、CKMB及TNT明显高于协同护理组(P<0.05)。

综上所述,对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协同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能更为显著的改善患者的相关心功能指标水平,降低患者的血清CK、CKMB及TNT水平,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应当进一步研究应用。

猜你喜欢
家属心肌梗死心功能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心功能如何分级?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