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TACSTD2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

2021-10-26 03:48曾焕虹黄东航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17期
关键词:甲状腺癌免疫组化阳性率

曾焕虹 黄东航 ▲ 李 峰 陈 旭

1.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医学院,福建福州350001;2.福建省立医院基本外科,福建福州350001;3.福建省立医院病理科,福建福州350001

肿瘤相关钙信号转导蛋白2(tumor-associated calcium signal transducer 2,TACSTD2)是一种单体跨膜糖蛋白,在正常人体细胞中表达很少或不表达,而在多种实体肿瘤中呈高表达,参与肿瘤增殖和侵袭的过程,被认为与肿瘤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1-4]。

甲状腺癌是常见的颈部恶性肿瘤,而其中最常见的是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约占 70%[5],近年来发病率增长较快[6]。虽然PTC一般预后良好,但是PTC的复发率、淋巴结转移率较高,难治性PTC仍可致死[7]。近年来一些免疫组化标志物如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细 胞 角 蛋 白 19(CK19)、CD56、人骨髓内皮细胞标记物-1(HBME-1)用于诊断PTC,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不理想,需要寻找更好的免疫标志物来协助诊断PTC[8-9]。目前有关甲状腺癌组织中TACSTD2表达的临床意义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检测TACSTD2 mRNA及TACSTD2蛋白在PTC组织中的表达,研究TACSTD2表达与PTC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①经病理诊断证实为PTC的患者;②初发病例;③术前未经过任何治疗。

排除标准:①复发病例;②术前接受过针对病灶的射频消融治疗或其他治疗;③既往因各种原因接受过甲状腺手术或131I治疗;④合并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甲状腺炎。

根据上述标准,收集2014年2月至2018年2月就诊于福建省立医院基本外科的130例PT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以及病理标本切片。130例PTC患者中男36例,女94例;年龄15~79岁,平均48岁;TNM分期:Ⅰ期75例,Ⅱ期34例,Ⅲ期16例,Ⅳ期5例。

1.2 主要试剂

兔超敏二步法免疫组化检测试剂盒(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公司),兔抗人TACSTD2抗体(德国R&D公司)。

1.3 免疫组织化学法

标本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4 µm厚连续切片。采用PV二步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操作步骤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用已知的阳性切片作阳性对照,用磷酸缓冲盐溶液代替一抗作阴性对照。

采用双盲法,由两名高年资病理科医师读片,结果不一致时协商判定结果。每例切片随机选取5个高倍镜视野,每个高倍镜视野计数100个细胞。组织染色强度:无染色为0分,淡黄色为1分,棕黄色为2分,棕黑色为3分。阳性细胞数目百分比:无阳性细胞为0分,1%~25%为1分,26%~50%为2分,51%~75%为3分,≥76%为4分。染色指数为以上两项得分之积(0~12分),染色指数≥4分为TACSTD2阳性表达。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TACSTD2在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表达的阳性率比较采用χ2检验;TACSTD2表达与PT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TACSTD2蛋白在PTC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TACSTD2的免疫反应产物呈棕黄色颗粒,主要定位于细胞膜,也可少量出现于细胞质中,见图1。130例PTC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TACSTD2阳性例数分别为 86(66.2%)、17(13.1%)。PTC组织中TACSTD2阳性率明显高于相应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55,P< 0.001)。

图1 TACSTD2在PTC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PV二步法,×200)

2.2 TACSTD2蛋白表达与PT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关系

TACSTD2表达与肿瘤大小(P=0.002)、被膜侵犯(P< 0.001)、淋巴结转移(P=0.006)显著相关。在肿瘤≥1 cm组表达阳性率高于<1 cm组,被膜侵犯组表达阳性率高于无被膜侵犯组,淋巴结转移组表达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TACSTD2表达与性别、年龄、TNM分期等无明显相关。见表1。

表1 TACSTD2表达与PT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2.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ACSTD2表达与PT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将上述分析中P<0.05的因素引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TACSTD2表达是否为阳性作为因变量,相关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赋值,见表2。结果表明,TACSTD2表达与被膜侵犯(P=0.007)和淋巴结转移(P=0.001)呈独立相关性,见表3。

表2 赋值方法

表3 TACSTD2表达与PT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近年来,甲状腺癌发病率逐渐上升,其中主要是PTC[10]。PTC一般预后良好,10年总生存率可在90%以上,尽管如此,PTC的复发率、淋巴结转移率均较高,难治性PTC仍可致死[7]。如何筛查高风险PTC,以便更好地为患者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对复发、转移风险较高的患者进行更积极的治疗已成为目前甲状腺癌的研究热点之一[11-12]。

TACSTD2又称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trophoblast cell-surface antigen 2,Trop-2)、胃肠肿瘤相关抗原(gastrointestinal tumor-associated antigen,GA-733-1)等,是由染色体1p32上的TACSTD2基因编码的、分子量约为35kD的跨膜糖蛋白。TACSTD2由323个氨基酸构成。TACSTD2作为细胞表面受体,是一种重要的信号转导分子,具有调节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迁移的作用[13-14]。Guo等[3]观察到,TACSTD2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细胞株中均有过表达,TACSTD2过表达可促进肺癌细胞的增殖及侵袭行为。Xia等[15]应用免疫组化技术研究发现,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TACSTD2明显呈高表达,TACSTD2过表达与TNM分期、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相关。Lin等[1]应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化技术研究,发现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TACSTD2的表达高于癌旁非瘤组织。TACSTD2高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显著相关。Kaplan-Meier生存率和Cox回归分析表明TACSTD2高表达是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独立的预后因素之一。

目前,关于PTC组织中TACSTD2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报道较少。Sadullahoglu等[16]检测了29例滤泡性腺瘤,5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12例滤泡性甲状腺癌的石蜡切片中TACSTD2的表达,结果显示,PTC组织和滤泡性甲状腺癌组织中TACSTD2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滤泡性腺瘤组织。Zargari等[17]对102例甲状腺病变进行TACSTD2的检测,结果显示TACSTD2对甲状腺恶性病变的敏感性为93%,特异性为74%,可用于甲状腺癌的鉴别诊断。本研究亦提示在PTC组织中TACSTD2的表达显著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TACSTD2在一定程度上可用于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文献中亦提及TACSTD2联合其他免疫组化标志物,如CD56、CK19、HBME-1、Stomatin样蛋白 -2(SLP-2)等可提高甲状腺恶性肿瘤的诊断率,尤其对一些不典型的恶性肿瘤病变[17-19]。

TACSTD2在多种肿瘤中的过度表达与肿瘤的不良预后和侵袭行为有关。目前亦有一些相关的文献指出,TACSTD2的表达或许是侵袭性PTC的一个潜在生物标志物。Abdou等[18]的研究中发现TACSTD2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Guan等[20]的研究回顾性收集了145例PT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TACSTD2 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TACSTD2的过度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向甲状腺外延伸显著相关,是独立危险因素。章萍萍等[21]的研究中亦指出TACSTD2表达与PTC淋巴结转移有关。本研究将多种临床病理参数进行分层分析,发现在PTC组织中TACSTD2的表达与肿瘤大小、被膜侵犯、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TACSTD2的表达与被膜侵犯和淋巴结转移呈独立相关。提示TACSTD2表达与PTC的侵袭及转移关系密切。或许提示对TACSTD2蛋白过表达的PTC患者应考虑制订较积极的治疗方案。

TACSTD2过表达在人类癌症发生、进展中起到的作用尚未被完全阐明,初步研究结果显示miR-125b-1启动子甲基化可引起miR-125b-1表达缺失,进而引起TACSTD2过表达。TACSTD2过表达可激活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进而通过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磷酸化激活 Myc,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并增强其侵袭能力[4]。ERK信号通路的激活,还可促进肿瘤新生血管生成[3]。ERK磷酸化抑制剂U0126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肿瘤新生血管生成[3-4]。在临床试验中已证实,sacituzumab govitecan作为一种由抗TACSTD2抗体和化疗药物拓扑异构酶1抑制剂SN-38组成的抗体偶联药物,可用于对一线化疗耐药的TACSTD2过表达的非小细胞肺癌及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治疗,起到缩小肿瘤并延长带瘤生存期的作用[22-25]。TACSTD2可否作为难治性PTC及晚期PTC靶向治疗的靶点,值得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PTC患者的癌组织中存在TACSTD2过表达的情况,其过表达与被膜侵犯、淋巴结转移有关,提示TACSTD2过表达可能参与PTC的局部侵袭及淋巴结转移过程。

猜你喜欢
甲状腺癌免疫组化阳性率
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多发骨转移一例
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的研究进展
夏枯草水提液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Nucleation and growth of helium bubble at(110)twist grain boundaries in tungsten studied by molecular dynamics∗
婴幼儿原始黏液样间叶性肿瘤一例及文献复习
结直肠癌组织中SOX9与RUNX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不同类型标本不同时间微生物检验结果阳性率分析
全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适应证选择及并发症防治
子宫瘢痕妊娠的病理免疫组化特点分析
肌电图在肘管综合征中的诊断阳性率与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