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元红
主题班会是中小学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依据学生存在的思想行为问题及学校德育工作的需要,围绕一个鲜明的主题,师生共同参与的班级团体自我教育活动,也可以说是师生共同创生的班本化课程。主题班会课究竟应该采取什么形式才能真正发挥学生主体性,促进学生自我教育,是当前中小学教育应当重点思考的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1]又说,道德准则,只有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亲身体验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2]所以最有效的教育是让学生对思想道德教育内容、教育目标主动认同、积极内化,进而自己教育自己。在学校整体教育体系中,学生需要有教师“引着走”的时候,也应该有让学生“独立走”的时候,班主任要给学生充分发挥自我教育作用的空间和阵地,把教育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让学生由教育的“客体”变为教育的“主体”,这样的教育体系才是完整的。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中小学主题班会基本模式
20年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理论和实施创新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给主题班会创新提供了许多新的思路和可借鉴的形式,尤其“项目式学习”的探索实践,更是给中小学主题班会课的组织和开展提供了一种新的视野和更好的格局。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项目规划及解决项目任务的学习方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在此理论指导下,项目式学习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它是一种基于现实世界和真实环境的探究性学习,让学习回归其本来应有的样子,让学习自然发生。它把学生的学习以“项目”的形式置于一个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之中。这些问题不能直接根据学生所学知识获得答案,而要求学生摆脱简单的线性思维,在广泛搜集信息的基础上,通过探究和思考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项目式学习有四个特征:(1)学习者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即教师作为项目中的合作者和促进人参与项目,学生由知识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建构者;(2)学习内容的向心性和真实性,即强调把学习置身于真实而有价值的情境之中,让学生探究的问题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探究学习来解决真正的问题;(3)学习过程的问题性和发展性,即项目的起点是学习者的困惑与兴趣,学生通过项目学习能解决问题和获得新的知识与技能;(4)学习形式的合作性和多样化,即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学习,可利用网络、书籍、调查研究、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获取资源。[3]可以这样说,项目式学习理念先进,形式丰富,非常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
因此 ,借鉴项目式学习的理念与方式,来建构一种新型的、促进学生自我教育的班会模式,更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发挥(如下表)。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主题班会课模式可促进班会主题的选择回归到学生真实世界,解决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学生根据班会主题确定研究任务,围绕任务积极收集信息,探讨问题,来解决具有现实意义的真问题。
例如,初中生进入青春期后,在学习和生活中产生了一些心理上的困惑,对心中产生的一种懵懵懂懂的情感和异常行为有点手足无措。为解决学生的这些困惑,班主任可采取这样的步骤来组织主题班会:第一步是将“迈好青春第一步”确定为班会主题,这一主题针对学生成长过程遭遇到的真实问题,即青春期的困惑。第二步是学生将自己在青春期的两大困惑作为探究的问题,即“因对性的懵懂而出现的早恋现象”,“渴望独立与家长产生对抗和叛逆心理”。学生针对这两个问题分小组去搜集了解相关资料和故事,寻找别人成功的经验和事例。第三步是设计主题班会的展示方案,如根据搜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在班会的展示过程中选择什么样的活动思路,设计怎样的活动流程,每一个活动环节的具体内容等。第四步是分工,谁做主持人,谁写串词,谁制作课件,谁承担活动中的具体展示任务等,要有明确安排。第五步是班会交流展示,相当于项目式学习的成果展示阶段,在展示的过程中有思想的碰撞,有问题的探讨。
如此通过整个班会的前置活动和展示活动,学生懂得了青春期异性正常交往的观念和方法,懂得了与父母的有效沟通和交往。班主任在班会的从策划到实施的过程中,始终以学生解决青春期问题的合作者和促进者的身份出现,其教育意图自然地转化为学生的需要。同时,班主任在班会选题、策划和准备时要进行指导,在班会实施时要全程参与,不可缺位也不能越位。在班会展示汇报的过程中,班主任也可参与到学生的讨论活动中,发表自己的即性见解。在这一过程中,班主任可以“不为师”,学生可以“不为生”。班会结束时,班主任需对班会的总体情况进行总结和价值引导。在主题班会活动设计阶段,班主任预先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思考和指导学生,但一旦学生活动步入正轨,教师花费在基础性的日常工作上的时间就会相对减少,而将更多的时间用于指导和服务。而学生在整个班会的前期活动和展示活动过程中,就是教育、锻炼和提高自己认知和能力的过程。
这种类型的主题班会一般在小学四年级以上的学生中进行,因为基于项目式学习的主题班会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能力和知识,小学四年级以上学生已初步具备这些能力。
1.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实现思想道德品质的自我建构。学生进入学校后,大多数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的,课堂都是以教师精心预设的教学为主,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是有限的。基于项目式学习的主题班会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自我教育的主题和场景, 由学生直接参与教育的策划和实施, 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先进的思想,追求美和善的价值目标,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从确定主题、设计方案、搜集材料、场景布置,到多媒体制作,班会主持,班会的流程设计和活动的展示等,学生都要参与进去,不但要动脑还要动手,班主任起的只是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通过搜集和整理资料、设计展示汇报活动,构建教育意义,习得教益,充分发挥了教育对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基于项目式学习的主题班会把教育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团结合作意识,形成健康向上的舆论导向,促进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2.促进师生之间的和谐互动,形成真正的教育共同体。基于项目式学习的主题班会是师生和生生之间思想和情感交流的场所。整个活动过程是在师生互动、平等和谐气氛中的师生共鸣。主题班会的整个过程虽然以学生为主角,但成功的主题班会离不开班主任的指导、参与、总结、评论与监督,班会的全过程是师生间双方参与和互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实现师生间、学生间的信息互换,思想碰撞和情感交融。这种双向的、多向的和混合式的平等教育沟通模式,是学生和班主任展示个人才华、形象和魅力的重要舞台,也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桥梁。
3.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高及全面发展。在基于项目式学习的主题班会中,学生围绕主题联系实际,积极准备,经多方思考,形成班会方案,继而展示和述说表达。这一过程是一种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能从多个层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助于学生才干的增长,培养学生的勇气与胆量,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与人相处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和健康成长。中小学各学科教育虽然能体现核心素养教育的理念,但由于学科本身的局部性和教学目标的需要, 往往使得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缺乏综合性和全面性, 而主题班会恰好弥补了这种局限。主题班会是发展学生各种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开展主题班会也有利于班级文化的建设,因为这一过程实际即为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