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洪超
摘要:在自然界中,水环境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指水形成、分布和转化的空间环境。水是动植物生存的保证,它直接影响到建筑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所以更要注重维护和稳定水环境的平衡,确保水环境的整体质量。伴随着经济建设的加速,水资源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水质污染较为严重,不利于人们的正常使用,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加强水资源保护,提高水资源质量已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水环境质量;影响因素;水生态;保护措施
引言:自然条件是水在自然界形成、分布和变化的空间环境。水生态环境是指环境中水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以及生物对水的需求和适应性。水是植物和植物生存的重要资源。水质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水生态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分析影响水环境质量的因素,以提高保护措施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制定切实可行的水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影响水环境质量的因素
1.1自然因素对水环境质量的影响
若大量生活用水得不到有效处理,将导致流域水资源严重污染。另外,在这个流域的废水包括工业废水。生产废水是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在工业生产活动中可能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管理不够严格。流入流域,造成整个流域水质恶化,造成生物死亡。土壤侵蚀严重影响了水环境质量。当前,我国的水土流失现象十分严重,许多地区出现了“沙漠化”现象。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绿化面积持续减少。土壤保持的主要因素是植被。如果有植被的存在,土壤侵蚀就不容易发生。与此相反,在许多地方,土壤侵蚀严重,导致河流的水土流失,最终导致河流水质污染,河流产生的淤泥对河流的影响相对较大。区域水文条件对流域水环境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受气候变化的干扰,导致水文条件发生变化,夏季无法对流域进行有效补充。
1.2人为因素对水环境质量的影响
人类对水环境质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为水污染,二是人为大规模开发。水体污染是造成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随着经济的发展,重工业的快速发展,将会释放出大量的废水,其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这最终将给环境带来巨大的破坏。二是大量开采水资源,随着水质污染的进一步恶化,纯净水和深层水的开采速度过快,导致水环境失衡,最终影响到水环境质量。此外,还有其他影响因素,比如地壳运动,但是这些因素可以忽略不计。归根结底,这样做的可能性就很小,而且很少进行干预。地壳运动直接引起地表變化,影响水环境分布,最终影响水环境质量。已知水环境的影响因素,需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寻求进一步的生态保护措施。对水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
1.3技术要素
工艺要素主要指污水处理工艺技术。若处理工艺不达标,则会导致污水处理效果不理想,造成水资源污染,影响水质环境。另外,水资源利用技术对水环境质量也有负面影响。农灌和工业用水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如不采取有效的节水措施,势必造成大量的水资源流失,影响水环境。
2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2.1着重分析水质
对水生态环境的保护,必须立足全局,在对水质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理念,为水资源环境保护奠定基础。GIS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水质分析。该方法能够检测到不同阶段的相应的水文参数,实现数据信息的有效采集。从整体上考虑,可以制定合理的水环境保护措施,取得理想的保护效果,对中部地区的植被进行了详细的监测与分析。确定滑坡、水土流失等合理植被覆盖面积,计算区域荒漠化程度;达到可持续的绿色发展。从整体上看,增加植被的数量和面积可以改善土壤侵蚀,增加地下降水,实现良好的水资源内部循环。气候变化是造成水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必须坚持低碳环保原则,调整生产与排放的关系。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大气环境和水生态的协调统一。
2.2污染防治的科学化
可以根据水体生态环境污染程度,寻找污染源,分析污染类型,掌握区域实际情况,合理控制污染问题,可以适当加大保护力度,消除不合理措施。筛选出最科学的控制方法,并采用最科学的控制方法。保护措施有效。对污水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过滤出符合国家污水处理标准的污水,限制工厂的生产和企业排放。降低污水排放,净化水生态环境。滴灌技术在农业灌溉中能得到充分推广,既节约水资源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又能实现农业灌溉既定目标,确保农业生产。与此同时,应加强对农药、化肥的使用控制,降低地下水中有害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含量,提高水资源的清洁度。相关部门既要控制生产企业,又要协调农业部门,协调二者的关系,明确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内涵。根据实际需要确立保护理念,制定合理的措施。增强人民的水生态和环保意识,自觉实践日常生活,逐步保护水资源。降低生产活动对水生态的不利影响,为水生态保护奠定基础。
2.3管理、技术和监测指标体系的建立
加强河道排污口的登记、审批、登记工作,建立相应的监管制度。治理污染是关键,可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对地下水,又可划分为细部,结合城市饮用水水源管理系统、生态环境水保护系统等,增加细部。健全水资源质量监测体系,注重对水资源的有效保护。建立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取水排污补偿制度等,逐步对城市雨污分流管网进行改造。健全项目质量管理网络。构建水生态环境监测系统,掌握水生态环境现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获取关键数据信息,制定法规,提高水环境保护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结语:
水质的优劣主要受自然、人为、技术及其它因素的影响。在这些因素中,气候、水文、土壤侵蚀等自然因素都是不可抗力因素,但由于气候、地形等自然环境的差异,水生态环境本身也存在着区域差异。为此,水生态环境保护要因地制宜,结合区域水生态环境建设,积极制定节水措施,鼓励人们节约用水,鼓励企业积极开发和更新污水处理技术,节约用水,减少排放,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
参考文献:
[1]徐兆明,张媛.城市大气污染的特征及其防治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15):79.
[2]彭福利,朱莉莉,李健军.国家水环境质量预报预警研究进展及业务发展思路[J].中国环境监测,2019(01):1-9.
[3]贾永锋,姜永海,席北斗.提升地表地下水协同管理能力,促进水环境质量系统改善[J].环境经济,2018(2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