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高校武术文化教育传承路径反思

2021-10-25 02:13杨娟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19期
关键词:武术文化贵州省传承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和访谈法,对贵州省部分高校武术文化教育传承现状进行探究,分析大学生对武术文化认知情况、高校武术课程的设置与教学、以及大学生武术文化课程学习效果等。结果显示:高校武术课程内容单调,教学方法枯燥;武术教师匮乏,并缺乏专业性;场地设备不满足武术教学活动开展;武术社团协会组织不规范,氛围不融洽。提出合理设置教学大纲,创新课堂;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武术人才;引起学校关注,拉赞助创办教学设备;规范武术社团协会,开展校园活动等武术教育传承有效路径。

关键词:贵州省;高校;武术文化;传承;路径

引言

武术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其文化性、健身性逐渐被挖掘,其对练习者所带来的身、心、灵三个层面的改变也是大众所公认的。高校是武术文化发展与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承担着武术文化教育传承的功能。因此,对武术的健身功能进行探究,能够补充高校体育资源的理论建设,并能够丰富高校体育学科项目,从而为武术与学校体育融合的教育传承提供有效路径。文章以贵州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高校武术教育传承现状,旨在为高校武术的教育传承探究有效路径。

一、高校武术的教育传承现状

就当前贵州省高校体育教学发展趋势,适当融入中华武术文化有助于大学生汲取多元化民族文化精神,了解具有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的民族传统体育。高校在武术文化思想认识、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武术内在文化挖掘等方面存在的不足,致使高校武术文化教育传承的功能尚未充分发挥[1]。通过深入高校访谈、文献搜集,得知当代大学生对武术文化认知情况、高校武术课程的设置与教学、以及大学生武术文化课程学习效果等。

(一)高校武术文化氛围

武术文化氛围象征着该校武术的传承情况,武术内容丰富、练习形式多样,适用不同人群。动作简单、强度低的武术运动非常适用于高校零基础的大学生。走进校园,会看到为数不多的老师、学生在操场上进行武术操练,较为常见的有少年拳、长拳等。除此之外,武术还具有很高的观赏性。例如,高校每年一度的体育文化艺术节开幕式表演,首当其冲的就是武术表演。武术表演不仅满足了观众视觉上的审美,还肩负着培育审美能力的功能。其汹涌的气势和激昂的高难度动作,使得武术精神潜移默化地根植于观众之心,欢呼雀跃的鼓舞声无疑是带动全场氛围的标志。

(二)高校武术课程开展情况

1、体育专业必修课程

体育人需多方面、多角度审视自己的认知状态,积极学习各种各样的体育运动项目,不论是学习西方体育还是民族传统体育都具有深远意义。新时代,为使武术精神永流传,特将武术设为当代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通过自身学习体会和与专业人士交流,体育人对于武术了解较为全面,武术基本功较为扎实。武术专业必修课程的开展,不仅帮助完善了武术学科体系,而且培养了不少武术人才。

2、体育公共普修课程

为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高校普遍将体育课程设置为大学生的一门公共普修课,其中体育种类繁多,为学生的兴趣培养提供了选择。经访谈,了解到大学生普遍对武术没有正确的认识,部分对于武术概念的了解还是通过武侠小说。因此,树立正确的武术文化健康观念,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武术技能至为关键。

(三)高校武术教学现状

1、教学形式单一化

武术教学是集文化、理论、动作为一体的一门教育传承课程。在现实生活中,高校武术教学形式单一,教师只注重动作的传授,而忽略了武术文化的知识讲解。当代大学生思维扩散,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而对形式单一、枯燥的武术教学十分抵触。武术文化博大精深,不能在武术教学形式中了解武术文化、掌握武术动作技能,武术学习也就失去了灵魂。

2、教学方法机械化

高校武术教师在武术教学中,对于传统与外来教学方法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保障武术教学工作高效率开展。当前武术教学存在这样的问题,部分老师未深入了解学生群体实际情况,采用不合理、不规范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甚差。没有抓住学生的兴趣展开教学,只有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僵硬教学过程,不僅降低了武术教学质量,而且抑制了武术文化和武术技术动作的教育传承。不得不说,机械化的教学方法使得武术课堂毫无意义。

二、高校武术的教育传承势在必行

(一)高校武术教育传承的意义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的健身功能,而且有助于精神文化的世代传承。西方体育文化的冲击直接影响了我国武术运动的普及、教育、传承和保护。大学生群体是祖国的未来,民族文化传承的希望,在高校进行武术文化学习对于大学生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有积极作用。而且长期坚持武术能保持精神充沛,提高内在修养,适时还能进行正当防卫、切身保护自身安全。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高校推行武术文化的学习是势在必行的,把高校建立成为一个科学的武术文化传播体系,是武术文化在高校传承的首要任务[2]。

(二)高校武术教育传承面临的挑战

1、课程内容单调,教学方法枯燥

高校武术课堂内容包括少年拳、24式太极拳等。仅有的武术项目内容学习不足以支撑整个大学体育课堂,不仅抑制了体育多元化发展,还降低了武术教育传承效率。另外,武术课程设置一周1-2次,主要以老师教与学生学完成武术技能传授,武术文化理论知识讲解少之又少,有的甚至没有武术专业教材。而且教学套路过于老旧,传统教学与反复练习的教学方法不足以激发学生的武术学习热情。从中可以看出,武术课程内容的单调与教学方法的古板、枯燥,使武术课堂变成了纯粹的动作学习,对于武术动作的深层攻防、技击用途体会不深,对于武术深厚文化内涵以及基本武术理论及精神理解不透彻。

2、武术教师匮乏,并缺乏专业性

由于武术课程在高校体育课程中不断边缘化,导致高校武术教师的引入逐渐减少,高校武术教师年龄、学历均不符合师资配备要求。现阶段高校武术教师多为武术专业出身,绝大部分武术教师的武术技能和知识层面都局限于以往陈旧的内容,对于武术深层次的探究和理解有待加强,这将会是导致教学质量止步不前的问题之一。此外,匮乏的武术师资不仅承担着学校所有武术教学工作,减少了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自身专业知识没有得到及时更新。由此可以看出,武术专业教师的缺失将直接影响武术教学课堂的正常开展,非专业武术教师展开授课有可能直接影响学生的武术认知。

3、場地设备不满足武术教学活动开展

武术套路教学往往伴随许多跳跃动作,由于场地限制不得不降低难度对学生进行更为安全的武术授课。高校体育课程常见的武术授课内容,不是基本的手法和步型练习就是简单的动作组合连贯,表演可观性极低。其中,武术课堂选择就近宽旷空地展开教学,田径场成为了惯用上课地点。另外,武术套路常用的棍棒、刀剑,防护地毯基本没有。由此可见,场地器材的完善是开展武术教学工作的重要前提和保障,直接影响武术在高校的发展。

4、武术社团协会组织不规范,氛围不融洽

现如今,绝大部分高校都创办有武术社团,为广大武术爱好者提供了学习平台。通过了解,武术社团通常会请一些武术专业老师、学生来引导上课和分享学习,缺乏较为系统的知识传授途径,零散的知识教学不利于学生的吸收。另外,武术社团还会以校园武术文化活动活的形式跃在广大师生的眼中,由于活动组织方式欠规范,参与人群多为社团协会内部人员,未能营造出和谐的校园武术传承氛围。并且自发性的武术社团协会本身师资力量浅薄,要想有所突破获得更深层次的发展,还需更为专业的武术人才加以指点。

三、构建高校武术教育传承有效路径

(一)合理设置教学大纲,创新课堂

一门课程的教学大纲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正常开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明确教学目的,有指向性地展开教学,才能使武术课堂有意义。采用创新的课堂教学方式,通过视频或者短片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切身体会到武术文化及动作自身的魅力,有助于提升学习兴趣。另外,从多方面提供选择性、多样性的教学内容,有助于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在课堂时间、人数设置上也要合理安排,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二)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武术人才

高校武术教师的匮乏,是限制武术课程开展的重要因素。高校需进一步加强武术教师人才培养和储备,为武术课程更好地开展提供保障。还应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加大现有武术教师的交流和学习机会,建立较为实用的武术交流机制,专门针对新思想、新理念、新内容、新教学等方面的培训。武术教师应该通过不断的理论知识学习来提高认识,培养终身武术学习的观念。

(三)引起学校关注,拉赞助创办教学设备

通过了解,绝大部分高校对于社团、协会管理存在很多问题。以武术协会为例,表现为文化氛围不好,活动开展力度不够,学生在体育课外接触武术运动的机会少之又少。因此,武术社团应广泛开展武术文化活动,提高广大师生的武术文化认同感,引起学校的关注,从而获得启动资金创办所需教学设备,营造和谐武术氛围。另外一种方式就是寻求社会帮助,做等利互换的交易。从商家获取部分资金或物资,赞助校园武术文化活动的正常开展。

(四)规范武术社团协会,开展校园活动

高校社团协会应当规范整理内部材料,开展武术校园文化活动,从而营造武术传承氛围。充分利用学校体育学院武术专业的师生和武术协会的成员等人才优势,开展武术活动。武术文化校园活动可通过小团体竞技比赛的方式来展开,要让学生意识到武术不是纸上谈兵,而是通过实战演练、不断实践来检验真理的。实战的好处一方面可增加观赏性、趣味性,吸引广大学生的自主参与,获取更多的关注。另一方面,不仅能激发学生武术热情,提升武术实战能力,锻炼实战心理,而且培养学生勇敢、不畏艰苦的武术精神。

结语

中华武术承载着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要想武术文化永久传承最好的方式就是深入高校体育课堂,充分利用学校教育等各方面平台,发扬和传承武术精神。通过多角度对高校武术教育传承现状进行分析,充分了解到高校武术文化氛围情况、武术教育传承面临的挑战。不仅要合理设置教学大纲,创新课堂;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武术人才;引起学校关注,拉赞助创办教学设备;规范武术社团协会,开展校园活动等武术教育传承有效路径。当代大学生是武术传承的中坚力量,通过丰富多样的武术传承路径,切实提高武术教育质量,促进武术价值在高效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范小虎.高校武术文化教育传承的现状与对策[J].新余学院学报,2018,23(01):128-131.

[2]崔冰辉.新乡市高校武术文化传承的调查研究[C].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

作者简介:杨娟(1997.05),性别:女,民族:侗,籍贯:贵州,学历:硕士研究生,单位:贵州师范大学,邮编:550001,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猜你喜欢
武术文化贵州省传承
贵州省结核病定点医院名单
《贵州法治发展报告(2017)》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与西方骑士精神比较研究
影视传媒对武术文化传播的影响研究
敦煌古代武术研究综述
贵州省第四届科普作品创作大赛获奖名单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研究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