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荣源 张静文 凌齐 韦东谊 韦金亮 覃月泉 谢瑾蕙
摘要:为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通过对高校公共体育太极拳教学进行形成性评价的实践研究,结果表明,形成性评价有利于较全面客观的评价每一位学生体育学习的情况,能够不同程度的激发全体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值得在教学公共体育教学中进行推广。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体育教学;研究
如何让学生通过体育课的学习掌握1-2项运动技能,并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传统的体育教育评价体系大多依赖于终结性评价方式,即以课程结束后的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学质量,评价方式较单一,不利于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进行客观评价,也无法有效调动学生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很好的发挥评价的激励与发展功能。“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的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1]。”本文通过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进行形成性评价的教学实践,旨在为完善高校体育课程评价提供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择我校2019级中医学专业的一个班共27人为实验组,对照组为我校2019级临床医学专业另外一个本科班,人数为27人。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学术期刊网和网络查询等方式,查阅有关教育教学评价方面的专著、论文等成果,全面了解我国体育教学评价的现状。
2.教学实验法
按学校教务处安排的授课任务进行教学实践,实验组采取的评价方式为形成性评价。教学中随机将教学班分为5-6个学习小组,每组4-5人,组内设组长一人(一般由有体育特长同学担任),课内练习以小组方式开展,同时进行教师评价、组内组长对组员的评价和组员之间互评。对照组使用传统评价方法,即采用终结性评价。教学时间均为2019年9月至2019年12月,两组授课内容、授课进度、教学要求一致。
3.问卷调查法
课程结束时,给实验组发放自编的形成性评价学生反馈问卷27份,当场发放当场回收,回收有效问卷27份,有效回收率100%。
(三)形成性评价主体和评价工具
1.评价主体
按照学校教务处的教学检查安排,分别在教学周第10周和最后一周进行两次评价,由任课教师本人、小组长和随机抽取的10名同学进行匿名评价。
(1)学生自评
按照评价指标体系中评价者权重部分里的学生模块进行评价(见表1),包括了听课、练习、合作、语言表达等内容。
(2)同学互评
按照评价指标体系中评价者权重部分里的同伴模块进行评价,包括了合作、个人参与、克服困难等内容。
(3)师生互评
按照评价指标体系中评价者权重部分里的教师、学生及同伴模块进行评价,此部分重点为教师自评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包括了教学语言、动作示范、纠正学生错误动作等内容。
2.评价工具
评价工具包括两个,一是利用自行研制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形成性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评价,所有指标均按照百分制打分,评价时取整数,各评价者的评分乘以相应权重再求和即为对整个班级或某学生的评价总分(见表1)。另一评价工具是用自编的形成性评价学生反馈问卷进行问卷评价。
二、研究结果
(一)形成性评价指标得分变化情况
本次研究分别在授课第10周和最后一周进行了两次评价,期中评价最终得分为84分,其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和动作示范得分较高,但纠正学生动作得分偏低,说明教师上课时注意将太极拳教学中的各种动作细节尽量讲解清楚,而且尽可能的示范到位,但纠正学生动作得分偏低,说明不能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不利学生的学习。此外学生的听讲认真项、练习主动、个人参与小组学习项得分偏低,说明学生的课堂投入不足,对体育动作学习缺乏主动性。
评价者在对评价结果进行认真分析之后,在下半学期的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针对存在的情况有意识地调整授课策略,注重加强课堂互动,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并加强课堂管理,营造小组练习氛围,调动全体学生的练习积极性,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到学期期末第二次评价时最后得分为91分,各指标得分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学生对形成性评价的反馈情况
课程结束后,对实验组进行问卷调查,反馈结果见表2。
三、讨论
(一)形成性评价对大学生参与体育课堂学习产生积极影响
从表2可知,有92.6%的学生认为形成性评价能够提高他们对体育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有81.5%的学生认为对体育学习的自信心增加,有88.9%的学生认为体验运动乐趣比以前增加,还有其他一些积极表现,和国内其他学者的类似研究结果一致[2-3]。长期以来,由于体育课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束缚,导致学生为考试而学习,从而出现了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局的怪现象,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采取的终结性评价以最后的考试决定学生一个学期体育课的学习情况,严重禁锢了年轻学生好玩的天性;而形成性评价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步幅度、学习态度等方面的评价,注重学生身心健康、运动参与、创新能力、积极的体育学习情绪等综合素质的评定[4],因而有利于对大学生参与体育课堂学习产生积极影响。
(二)形成性评价在实践应用中的困难
众多研究均表明,形成性评价虽然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也存在一些困难,比如因形成性评价实施过于繁琐,不能做到每次课都评价,也不能做到对所有的学生都评价,因此教师做好评价的同时应调动学生组长的积极性,使其成为教师评价的好帮手,形成性评价主体包括教师、学生、管理部门、教学督导等,这也是形成性评价的应有之义。此外,由于体育意识、体育态度、合作精神等非智力因素不仅从学习的深层动力机制上制约着体育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而且还对学生的运动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产生极大的影响[5],因此实施形成性评价过程应更注重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进行评价。
四、小结
形成性评价符合《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精神,也与当下对体育课要求的“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要求相吻合,值得在体育教学中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刚,焦国军.体育教学形成性评价的特点与机能类型[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22):112-114.
[2]王来东.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在体育成绩评价中的设计[J].体育大视野,2015,5(25):252-253.
[3]黄芸、付珣、李佳.形成性评价在大理大学体育专业网球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8):187-189.
[4]郭瑞.高等農林院校体育课程多元化考核评价的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5):496.
[5]苏寸草、何珈.大学生体育学习形成性评价的实践与研究[J].运动,2013(67):59.
基金项目:2017年度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高校体育教学形成性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7B093)。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李荣源(1970-),男,广西南宁人,教育学硕士,广西中医药大学体育部教授,主要从事运动与健康促进研究;
通信作者:谢瑾蕙(1973-),女,广西南宁人,广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副主任护师,主要从事护理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