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晓婷
【摘要】学前教育的改革背景促使了幼儿园推进体育活动的开展,使其成为了培养幼儿身心的重要方式。体育活动的开展作为幼儿园开展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不仅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也可以促进幼儿的各项身体机能发展,在幼儿的成长道路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开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亟待改善。本文基于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从而达到促进幼儿茁壮成长的目的。
【关键词】学前教育改革;幼儿园;体育活动;策略
引言
学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促使了人们逐渐重视体育活动对于幼儿成长的作用,推动了体育活动在幼儿园的开展进程,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体育活动在幼儿园的开展,不仅可以提升幼儿在身体方面的各项机能,如:平衡能力,肢体协调能力等;也可以帮助幼儿培养阳光活泼,积极向上的性格,促使幼儿形成坚韧果敢的精神品质,这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而言大有裨益。体育活动的开展是学前教育的重要教学目标,需要教师以幼儿为主体,根据幼儿们的成长特点,开展独具特色、生动有趣的体育活动,调动幼儿的参与性,促进幼儿的成长。与此同时,体育活动的开展也应该遵循幼儿身心成长的客观规律,选择幼儿可以接受的游戏形式进行组织,从而凸显学前教育的教学理念。
一、幼儿园开展体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体育活动缺乏趣味
学前教育的改革对于幼儿体育活动的开展提出了诸多的新要求,促使体育活动更为注重于培养幼儿的技能动作,而不是强调动作的数量,导致动作形成机械化、僵硬化的状况,从而使体育活动缺乏趣味。在以往的幼儿体育教学中,教师主要以机械练习为主要方式,令幼儿独自或者结伴进行动作的练习,而忽视了体育活动趣味的重要性,容易使幼儿之间产生差异,如:表现较好的儿童时常会因为符合自己的乐趣在教师和其他儿童之中极力地表现自己,而滋生骄傲自大的心理,而表现较差的儿童则会因为体育活動缺乏趣味性而消极对待体育活动,从而滋生懒散不屑与自卑的心理现象,从而对于幼儿的成长造成不利的影响。
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开展主要以跳绳为主,锻炼幼儿的肢体协调能力与灵活性。因此,在跳绳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跳绳对于儿童的趣味性,通过生动形象且具备趣味性的演示引导儿童去模仿练习,感受跳绳的乐趣并开展练习,使儿童在自然轻松与愉悦的氛围中开展体育活动,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
(二)规范动作缺乏指导
在体育活动的开展之中,教师时常将关注点集中于发挥儿童的主动性,让其自由的进行练习,而忽略了动作规范对于儿童的重要作用,造成儿童缺乏有效的动作指导,使体育活动无法体现强身健体的功能,从而丧失了体育活动的本质含义。在这方面最常见的体育活动便是“拍球”,在开展过程中教师通常会让儿童自主进行皮球的拍打,选择舒适的方式进行运动,但是并不会注重对于儿童动作的调整。此外,儿童也会出于对皮球的兴趣,应用各式各样的方式拍球、运球而忽略其中的规范动作,造成弯腰拍球,皮球弹跳高度不足的现象,这是由于缺乏教师对其进行动作指导的原因造成的。
学前教育的改革不仅需要体育活动的教学注重调动儿童的主动性,给予儿童适当的空间探索,也不能忽视动作规范对于儿童的作用。在开展体育活动时,教师既需要充分考虑儿童的主动性,也需要向儿童亲身示范标准动作的规范,指导儿童该如何在活动中规范动作,纠正儿童的错误姿势,从而使幼儿们可以规范体育动作,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三)难度设计缺乏经验
体育活动的开展依赖于活动难度的设计,难度适中的活动可以使体育活动的效果事半功倍,而难度不适的体育活动则会使活动的效果大打折扣,无法达到开展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体育活动的开展需要综合考量幼儿的能力水平与经验状况,设计难度适中的体育活动,使之既不会给幼儿造成轻而易举的局面,也可以给与幼儿一定的困难挑战,从而促进幼儿的成长。因此,教师在开展体育活动的过程中需要以幼儿为主体,分析各位幼儿的能力强弱,有针对性地设计体育活动的难度,为幼儿制定合理的活动方案。
例如:在设计“小猴子运西瓜”的体育活动时,教师制定了活动规则:由幼儿用双手同时拍球的方式使球直线运行。但是根据幼儿的运动状况而言,大多数的幼儿并没有采取双手排球的方式开展活动,而是采取熟练的单手形式进行运球,这是由于教师没有充分地考虑幼儿的能力水平,设计了难度不适当的体育活动,导致幼儿采用了水平较低的方式进行,从而拉低了体育活动的难度水平,无法使体育活动达到其开展的目的。
二、幼儿园开展体育活动的策略建议
(一)理解体育内涵,增添活动趣味
体育活动的开展不仅需要具备强身健体的功效,也需要引导幼儿们感受其中的乐趣,激发幼儿的兴趣,提高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从而促使幼儿们摒弃负面的情绪,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实现茁壮成长的目的。
而这一目标的实现依赖于教师对体育活动内涵的理解,认识体育活动的本质含义,教师们需要树立趣味体育的教育观念,使教师在开展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既注重实现体育活动强身健体的目标,也可以将趣味的特性融入其中,推动体育活动的开展。一方面,教师需要理解体育活动的内涵,将体育活动与幼儿的乐趣紧密地结合,使活动的乐趣渗透至活动的动作之中,改变体育教学原先枯燥乏味的模式,将趣味的元素融入至活动之中让幼儿们感受。另一方面,教师应该把握体育活动的内涵,明确体育活动的开展目标,引导幼儿们掌握活动的相关基本动作,从而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二)提升体育素养,规范指导动作
学前教育改革背景下的幼儿体育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与示范,这意味着教师需要提高自我的体育素养,使自身不再拘束于理论的教学原理之中,增添体育实践的部分,为幼儿提供规范化、标准化的动作,使幼儿体育活动可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在这方面,增强教师的体育素养需要从实践的角度出发,使教师在接受理论知识的学习之余可以亲身实践,领会动作的要领,增添自身的实力,从而帮助幼儿规范活动的动作,指导幼儿纠正动作的姿势,使幼儿可以应用正确的姿势将强身健体的作用发挥到极致。此外,幼儿园也需要对教师进行体育方面的培训,系统化地强化教师的各项技能水平,使教师可以掌握开展体育活动的各项技巧,达到提升体育素养的目的,促使教师可以更好地指导幼儿开展体育活动。
(三)完善活动设计,提高游戏质量
幼儿的体育活动作为拥有着明确目的的教学内容,必须要充分地考虑体育活动难度的适当性。因此,完善活动设计,提高游戏质量便成为了体育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前提。
首先,教师需要充分地考虑幼儿所处年龄段的平均发展水平,以此作为参考依据制定难度恰当也便于观察的体育活动,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保障活动的顺利开展。其次,完善活动设计还需要教师考虑活动的游戏趣味性,借助游戏趣味的形式合理地调整活动的难度,使幼儿可以获得全新的活动体验,提升游戏的质量。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幼儿对于活动的接受程度,对以往开展的活动进行反思与研究,引入一些多样化且具备一定难度的活动玩法,增添幼儿的新鲜感,从而保障活动的顺利开展,使体育活动可以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保障幼儿的茁壮成长。
结语
总而言之,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开展不仅需要教师转变以往的观念,注重于培养幼儿的综合发展,使幼儿可以在提升身体素质的同时形成坚韧勇敢等优良品质;也需要教师扬长避短,弥补体育实践方面的不足,教导幼儿正确的动作姿势,促使幼儿掌握基本的动作模型;还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活动的难度,使学生可以在适宜的范围内达到锻炼的目的,促进幼儿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吴淑丽.学前教育改革背景下幼儿园体育活动实践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4}(05):41.
[2]郭安.学前教育改革背景下幼儿园体育活动实践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12):216-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