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智能财务的出现,预示着传统的、耗费诸多人力的会计核算工作将逐步被机器取代,具备复杂劳动特点的管理型会计是未来财务岗位的迁移走向,这也就对会计教育提出了挑战。本文首先分析了行业变化对会计岗位的影响,进而论述新形势下的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最后重点讨论了会计教育改革措施。
关键词:智能财务;会计变革;会计教育
一、行业发展趋势对会计岗位的影响
随着财务机器人的面世,财务工作部分环节已趋向自动化:从原始凭证的识别、审核,记账凭证的编制,账簿的登记,到最后会计报表的编制,只要是涉及到重复性、复杂程度不高的核算环节,都可以由机器代替完成。而传统会计岗位之所以从业众多,主要是核算岗位占用大量人力,实现自动化后,就业人数必然下降。并且,会计的工作重心也会发生转移,从核算转向管理,通过对经济数据获取、加工以及处理,为经济决策提供支持。
二、新财务背景下的人才培养目标
基于工作岗位需求的变化,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也随之迁移。新形势下,新的会计人才,除了需具备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外,还要掌握管理、金融、税务、法律等综合知识,并且拥有一定分析决策能力、战略管理能力、数据挖掘整合能力、人工智能及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与财务相融合的能力,以及注重沟通协调、组织领导的复合型人才。因此,会计人员的知识能力结构,除了会计专业相关技能,还必须增加管理会计、企业管理及信息学等内容,要从简单的会计核算向综合的信息处理、财务管理与财务决策转变。學生要具备专业能力,经营能力、人际能力、领导能力及大数据能力。专业能力即传统的会计核算能力、税收筹划能力、资金管理能力等;经营能力,是指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能力,包括宏观分析能力、组织管理能力、项目管理能力等;人际能力,是指与团队及其他人员的交往能力,包括谈判决策能力、协作合作能力等;领导能力,是指对团队成员组织管理能力,包括辅导指导能力、激励能力等;大数据能力,是指对大数据的搜集、处理及加工能力等。
三、会计人才培养创新措施
(一)更新教学内容
首先,增加信息类课程比例。传统的会计教学内容,在公共必修课程中,设置了计算机基础,在专业课程中嵌入了Excel等相关课程。而基于目前大数据会计行业环境,还需要增加信息课程比重。其中主要包括SQL等数据库类、数据搜集、清洗、挖掘、分析及可视化等。在具体细节上,基于财务工作岗位需求,合理安排知识的广度及深度,并充分考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可掌握程度,重在软件的应用而并非程序的编写;其次,加强管理会计教学。自2016年起财政部颁布了《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管理会计基本指引》等系列文件,标志着国家对管理会计的高度重视,同时也体现了其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作用。在实际教学中,除了增加管理会计课时比例,还要重视教学效果,不仅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而且要学会灵活运用,要结合丰富的实际案例,进行计算、分析,实际操作。并且,可以与Excel充分结合,以掌握必要的分析工具。所以在Excel教学上,除了开设《Excel在会计中应用》、《Excel在财务管理中应用》等,还可以开设《Excel在管理会计中应用》,以及财务信息在Excel可视化应用等课程;最后,要重视管理类课程教学。会计岗位的转变,实际是从重核算、轻管理,向重管理、重运用的综合型能力转变,要增强学生在组织管理、生产管理、风险管理及战略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要增加管理学课程的比例,重视领导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培养。
(二)加快师资建设
教学内容的改变,第一位需要转变的是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不仅引进新鲜血液,还要着力于再教育。通过脱产学习、短期集训、在线教育以及自学等形式,弥补在计算机、管理会计等方面的不足。对于教师自身而言,要立足学生未来,要有危急感,一定要克服倦怠心理,紧跟行业需求,不能以陈旧过时内容敷衍教学。除了理论,更需要加强实践,深入企业,半年以上顶岗实践要做好做实,在这一点上要学习美国、德国等技术先进国家做法,对专业老师的实践水平作出硬性要求,特别是入职前的企业实践履历做到实处。
(三)优化实训条件
优化实训条件应当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完善软硬件设施。在满足原有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引进智能财税、财务共享、管理会计以及信息处理相关的软硬件设施,优化实训条件,增加实训工位;第二,加大与企业合作,引入智能财税工厂,将最新的业务引入到教学,同时引入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老师;第三,建立专门针对智能财税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毕业实习创造条件,搭建就业的直接跳板。
(四)更新教学资源
更新教学资源,一方面要对原有课程进行修改,淘汰过时内容。另一方面,则是增加新的知识内容。搭建新的课程,合理搭建课程框架,形成课件、案例、动画等丰富且务实的开放性资源。作为新兴课程,可参考的素材较少,相对难度较大。比如,在《Excel在管理会计中应用》的建设中,教师应积极参加企业实践,优先选择在这方面应用较好的企业,深入企业向财务人员学习。根据实务资料,综合优化,形成项目化教程,将实际案例引入教学。
(5)改进教学方法
基于学生能力要求,要改变会计人员埋头苦干的形象,就不能仅仅满足于知识点的传授,要着重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地分析解决能力,团队的沟通协调和领导能力。所以在方法的选择上,要加大案例分析、PBL教学、ISAS等应用比例,减少被动输入,以激发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增强小组合作环节,激励学生参与组织管理,增强人际及领导能力。
参考文献:
[1][徐勤,雷星晖,施骞,邵宏轩,崔鹏楠,许倩倩.人工智能背景下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路径探究[J].教育评论,2019(6)
[2]章君.“互联网+”人工智能视阈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改革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1)
[3]王超,金荣.基于企业需求视角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
[4]刘海利.民办高等职业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
[5]王奕俊,杨悠然.人工智能背景下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路径与方向[J].中国远程教育,2020(1)
作者简介:
张凤明(1976-),女,汉,湖南浏阳人,硕士 ,副教授,注册会计师,毕业于长沙理工大学,研究方向: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