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数字化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生活、工厂的生产、品牌的塑造。“产业”与“数字”,正乘着数字经济的东风,比翼齐飞。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与各个产业互相融合,改变了传统商业运营模式,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数字,顾名思义就是数据的意思,“数字化”就是将我们生活的真实世界和虚拟的数字世界连接起来,从而将已有的信息转换为可分析的数据。产业数字化就是指在新一代数字科技支撑和引领下,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价值释放为核心,以数据赋能为主线,对产业链上下游的全要素数字化升级、转型和再造的过程。
通俗地说,传统行业链条长、厂商地域分散、分工协作繁复、博弈环节多、波动大,产业链中存在着严重的发展不充分、不平衡,导致大量的供需失衡、产能过剩,损耗浪费很大,整体效率低下。产业数字化之后,通过传统产业与数字化技术的结合,可以逐步消除产业链中的各大堵点,让数据流通形成产业的神经系统,推动互联网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连接与重组,从而提升产业的整体效率。
据测算,数字化转型可使制造业企业成本降低17.6%,营收增加22.6%;使物流服务业成本降低34.2%,营收增加33.6%;使零售业成本降低7.8%,营收增加33.3%。比如,一家生产企业可以把安置了感应器的产品数据化、智能化,这不但能全程掌控生产流程,还能了解消费者使用习惯、使用频次等,彻底打破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壁垒,让企业能最大程度满足消费者需求。产业推进数字化至少能够帮助传统行业有效解决提升市场规模、实现降本增效、提高质量及竞争力这几大难题。
事实上,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人们已经感受到了产业数字化的便捷与活力。云办公、云学习、云制造、云服务等新业态蓬勃发展,智能机器人、直播电商、无接触贷款、在线销售、在线培训等成为不少传统企业的新选择。
政府已经绘就产业数字化的新蓝图。“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推动数据赋能全产业链协同转型。数据要素和土地、劳动一样,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数据的重要性和价值进一步明确。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数据,2014—2019年中国产业数字化规模逐年上升,2019年中国产业数字化增加值规模达到287524亿元,同比增长15.56%,占GDP比重為29.0%,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当然,产业数字化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目前企业融入产业数字化的挑战主要在于:自身数字转型能力不够导致“不会转”;数字化改造成本偏高,资金不足造成“不能转”;数字化人才储备不足致使“不敢转”;决策层数字化转型战略不清导致“不善转”;多层组织模式不灵引致“不愿转”。
针对这些挑战,国家和各级政府从政策层面出台了多种措施,加大了对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扶持力度。“上云用数赋智”行动的实施便是有力举措,它的核心目标是打造数字化企业、构建数字化产业链以及培育数字化生态。打造数字化企业让企业“上云”更智能,构建数字化产业链是为了通过数字化贯通产业,培育数字化生态是通过数字化融合产业各个主体。
总而言之,产业数字化是大势所趋,正如YC中国创始人陆奇所说:“数字化是一条长河,从历史中走来,向未来奔去,不可阻挡,呼啸而过,越来越多的人和领域被卷入其中,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也越发深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