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养方式对3~6岁幼儿饮食行为的作用探析

2021-10-25 08:49张伟熙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66期
关键词:外因独立性教养

张伟熙

(湖北省武汉市直属机关曙光幼儿园 医务室,湖北 武汉 430010)

0 引言

3~6岁的幼儿处于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良好的饮食行为会为幼儿成长提供重要物质基础。现今,父母教养方式的好坏直接影响幼儿进食行为,呈正相关性[1]。具体来说,幼儿的饮食行为主要包含饮食独立性、进食速度、选择食物、进食量、营养摄入等问题,若父母在日常生活教养中未能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养方式,极易造成幼儿养成不良饮食习惯,进而影响其健康成长[2]。基于此,本文就此探讨在3~6岁的幼儿中各年龄段、各教养方式的不同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选自湖北省武汉市直属机关曙光幼儿园2019年2月至2021年3月75名家长在3~6岁幼儿的饮食行为进行资料回顾,依据教养方式进行分组,即小班组、中班组和大班组各25名。小班组男12名,女13名,年龄3~4岁,平均(3.5±0.11)岁;中班组男13名,女12名,年龄4~5岁,平均(4.5±0.14)岁;大班组男13名,女12名,年龄5~6岁,平均(5.50±0.16)岁。组间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可比。

1.2 方法。民主组:在食物选择、进餐独立性还有进餐熟练度、速度等方面,家长普遍以幼儿为主体,充分体现幼儿低位,提出相应饮食要求。专制组:由家长决定幼儿摄入食物的类型,要求进餐速度、控制餐桌行为等,若幼儿遇到不喜欢吃的食物时,家长也会提出强制要求。溺爱组:无论幼儿吃多少都给与表扬,并没有对幼儿的饭量提出过多要求。

1.3 观察指标。①观测三组幼儿饮食行为在年龄上差异,采用《儿童饮食行为量表》进行评定,内容包括进食速度、独立性、不良进食习惯、外因性进食和主动进食能力,计分制,1~5分,分值越高表明进食行为越佳[3];②比较父母文化程度对幼儿进食影响,文化程度包括高中及以上、大专和本科及以上,采用父母问卷量表,内容依照《儿童饮食行为》情况进行评估,分值越高表明饮食行为越差;③就幼儿偏食率、卫生习惯差和营养摄入不足率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实验采用SPSS 22.0测评。计量用()表述,组间t值检验;计数用(%)表述,组间χ2检验,P<0.05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饮食行为评分对比。见表1可知,相比中班和小班,大班的进食速度、独立性、外因性进食和主动进食能力均显著上升,而不良进食习惯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幼儿饮食行为在年龄上差异比较分析表()

表1 幼儿饮食行为在年龄上差异比较分析表()

分组 n 进食速度 独立性 不良进食习惯 外因性进食 主动进食能力大班 25 2.22±0.56 2.05±0.77 2.14±0.64 2.47±0.42 3.41±0.65中班 25 2.78±0.67 2.18±0.81 2.39±0.67 2.59±0.49 3.79±0.67小班 25 2.93±0.79 2.24±0.88 2.59±0.70 2.67±0.54 3.57±0.68

2.2 父母文化程度对幼儿进食影响。见表2可知,相比大专、高中及以下父母文化程度教育下,本科及以上的幼儿其进食速度、独立性、外因性进食均提高,而不良进食习惯和主动进食能力相比则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三组父母文化程度对幼儿进食影响比较分析表()

表2 三组父母文化程度对幼儿进食影响比较分析表()

文化程度 n 进食速度 独立性 不良进食习惯 外因性进食 主动进食能力高中及以下 25 2.54±0.62 2.58±0.71 2.51±0.79 1.57±0.59 3.73±0.69大专 25 2.75±0.72 2.60±0.65 2.36±0.67 1.67±0.57 3.86±0.71本科及以上 25 2.83±0.65 2.65±0.61 2.42±0.69 1.80±0.62 3.68±0.64

2.3 三组幼儿教育方式的不合理性分析。见表3可知,溺爱组和专制组间的教育方式不合理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民主组的幼儿其偏食率、卫生习惯差和营养摄入不足率低于专制型和溺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三组幼儿教育方式的不合理性比较分析表[n(%)]

3 讨论

3.1 严格遵循幼儿饮食行为发展规律。幼儿饮食行为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及稳定性,作为父母,现阶段首当其中的便是准确把握好幼儿的饮食习惯及特点,遵循其饮食行为其独特性和稳定性,从而培养幼儿饮食健康习惯[3]。本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中班和小班,大班的进食速度、独立性、外因性进食和主动进食能力均显著上升,而不良进食习惯显著减少,P<0.05。其中,因外因性进食是幼儿饮食行为中常见的一个问题,处于发展阶段的幼儿各项相为准则还未形成,且心理独立性相对较弱,从而易受到进餐环境的影响。为此,父母在教育期间,可根据幼儿自身偏好为其构建一个良好的饮食环境,购买餐具时,让其自主选择,构建幼儿同饮食环境间的情感联结;同时父母也可在烹饪上多加选择,兼顾色香味俱全;同时组织家庭聚会,受同伴榜样效应,提高幼儿的自主进食性。此外,受性格和年龄特定差异,年龄越小的幼儿,其饮食行为极易受各种因素影响,相较男孩,女孩受进餐环境的影响较大。这是因女孩反应阈低,对周围的环境更为敏感,且随着年龄增长,幼儿主动进食能力明显提升,不良饮食习惯显著减少[4-5]。追其诱因,在于4岁以后的幼儿其大脑前额叶快速发展,执行能力增强,进而能够更好控制自身肌肉的活动性,达到充分锻炼和发展,使得幼儿使用餐具更为灵活自如。心理层面,幼儿气质会出现改变,生物节律趋向规律性,自身注意力分散减弱,集中稳定性提升,为此,父母可采用一定策略,如针对女孩进食量较少问题,父母可多带孩子运动,适当增加运动量,从而促进进食[6-7]。

3.2 民主性教养的优势。相比专制型和溺爱型进食对独立进食产生负性情绪,民主型教养方式对食物选择更加积极,因在民主型家庭中,父母多半是以双方意见为依据进行约束,包括父母和幼儿对食物的选择共同商讨决定[8]。该方式对幼儿选择食物方面具有一定的主动权,体现幼儿的自主性,尊重幼儿在家庭中的地位,进行引导。有研究指出,绝大多数父母在饮食行为教养中采取民主型教养方式,一定程度激发幼儿自主选择的同时,确保幼儿正确选择适合的食物,同时保障营养的摄入。总之,采用该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幼儿对选择食物兴趣的同时,帮助幼儿培养良好饮食习惯,达到膳食均衡,促进健康成长[9]。对进食速度影响,因民主型的教养方式可促进幼儿对进食的积极性,进而一定程度上减少幼儿抗拒进食、进食过慢或过快的问题,培养良好进食速度,改善幼儿饮食行为,确保正常饮食。而这样做不仅可有效避免过度饮食导致的肥胖现象或是进食过快、过慢造成的营养不均衡等问题;还能培养卫生饮食的习惯,保证饭前饭后洗手[10]。试验结果指出,相比大专、高中及以下父母文化程度教育下,本科及以上的幼儿其进食速度、独立性、外因性进食均提高,而不良进食习惯和主动进食能力相比则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卫生饮食率和进食规律性高于溺爱组;偏食率、卫生习惯差和营养摄入不足率低于溺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取民主型教养对3~6岁幼儿的饮食行为效果显著,且年龄较大的幼儿其进食速度、独立性、外因性进食等显著上升,临床价值高。

猜你喜欢
外因独立性教养
独立品格培养
培养幼儿独立性的有效策略
教养方程式
使人高贵的是根植于内心的教养
做最好的自己
浅析如何使普通高中学困生爱上英语
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探析
浅析影响银行业发展前景的因素
十二位果敢妈妈不同寻常的教养笔记
熊孩子的超市教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