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吉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 超声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常见的胆囊结石包括胆固醇结石、黑色素结石、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型结石。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2],我国胆囊结石的发病率在10%左右,高于欧美发达国家的5%~8%,且我国胆囊结石患者多见于农村地区,城市人群中的发病率相对较低,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可能与饮用水卫生有关,尤其是石灰岩地区和西藏地区,这些地方的水源中含钙量超标,水质较硬,造成胆囊结石的发病率升高,个别地区发病率可达15%左右。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因胰酶被异常激活而引起的胰腺组织发生自身消化,进而出现胰腺组织水肿、坏死等炎症反应的疾病,可分为水肿型和出血坏死型;病情轻微者可以自愈,严重者则需要及时采取对症治疗,否则可能危及患者生命[3]。本次研究中86例胆囊结石患者均已并发急性胰腺炎,为了确定患者胆囊及胰腺的具体病变情况,从而制定最合理的治疗方案,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1.1 一般资料。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18年5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86例胆囊结石并发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影像学检查项目,仔细观察并记录患者病灶情况,包括结石数量、大小、胰腺形态、实质回声等,将检出的多发性胆囊结石患者视为观察组,单发性胆囊结石患者视为对照组。86例患者基本情况:男37例,女49例,年龄为24~73岁,平均(45.16±6.21)岁,胆囊结石病程为3个月至5年,平均(3.22±1.34)年,急性胰腺炎发病时间为3~8 h,平均(5.29±0.87)h。纳入标准:①清楚本研相关信息,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②可全程配合完成本次研究;③无超声检查禁忌。排除标准:①临床资料缺失;②因精神疾病或其他原因无法正常沟通;③伴有传染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④合并其他脏器功能障碍;⑤中途退出。
1.2 方法。本研采用全数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由大为医疗(江苏)有限公司提供,批准文号:苏械广审(文):第2019104266号;检查前确认仪器可以正常使用,并指导患者检查前禁食、禁水,空腹状态至少8 h;选择探头并设定相关参数,频率在3.5 MHz~5 MHz范围内;协助患者取平卧位,根据检查需要可调整为侧卧位等其它体位;对目标部位行常规扫描、横切扫描、纵切扫描;详细观察记录胆囊结石大小、数量,以及胰腺大小、形态、实质回声,及其周围组织情况。大结石标准:直径≥0.9 cm。
1.3 观察指标。①观察记录胆囊结石大小、数量,并将多发性胆囊结石患者视为观察组,单发性胆囊结石患者视为对照组;②观察记录超声检查胰腺及其周围组织的影像特征。
1.4 统计学分析。将相关数据录入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型数据以()表示,计数型数据以(n,%)表示,行χ2检验,若P<0.05,则统计学意义成立。
2.1 胆囊结石。主要表现:胆囊壁较为粗糙,有增厚现象;多发性胆囊结石多为小结石(直径<0.9 cm),呈现聚集样,强回声光点,后伴声影,少数存在胆泥沉积;多发性胆囊结石少数为大结石(直径≥0.9 cm),呈现大小不均,后伴声影,强回声光团,且光团会随着患者体位变化而发生移动;单发性胆囊结石多为大结石,呈现强回声光团,且随着患者体位变化而发生移动,后伴声影,少数存在胆泥沉积。
表1显示:超声检查检出多发性胆囊结石70例(81.40%=70/86),即观察组;单发性胆囊结石16例(18.60%=16/86),即对照组;观察组共有14例患者结石直径≥0.9 cm,56例患者结石直径<0.9 cm;对照组共有13例患者结石直径≥0.9 cm,3例患者结石直径<0.9 cm;两组相较,观察组小结石发生率(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18.75%),P=0.001,有统计学意义。
表1 诊断结果[n(%)]
2.2 急性胰腺炎。影像特征:急性胰腺炎超声影像主要表现为弥漫性肿大;水肿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胆囊结石边缘相对整齐,形态也比较均匀,存在实质回声、且较弱;出血坏死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胆囊结石边缘较为模糊,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且形态不均,呈现高低不一的实质回声,发现钙化及液化病灶。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外科常见急腹症,发展过程中极易出现各种并发症,以及全身多脏器功能损伤,因此致死率较高。该病在全球的发病率仍呈现逐年递增趋势[4],最常见病因为胆道疾病、酒精过量、高脂血症,较少见的病因有创伤、感染、高钙血症、胆管结石、雌激素等;高发人群包括胆结石患者、心脏病患者、高血压患者、孕妇、老年人、肥胖人群、孕妇等。在我国,引起急性胰腺炎的最主要病因为胆道疾病;常见的胆道疾病有以下几种:①发生于胆道系统的恶性肿瘤,多见于中老年人群,可发生在肝内,亦可发生于肝外胆道系统;②发生于胆道系统的结石,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梗阻性黄疸、重症胆管炎等,通常需要手术治疗[5];③胆管扩张,多见于青年患者,普遍认为与先天发育异常有关,可通过CT或MRI检查进行诊断;本研患者属于胆结石引起的急性胰腺炎。
临床数据显示,胰腺炎是胆结石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这是因为:胰腺是人体第二大消化腺体,是消化作用最强的器官,分泌的胰液是人体最重要的消化液;正常情况下,胰液在腺体组织内含有无活性的胰酶原,胰液沿着胰腺管道、经胆总管,不断流入十二指肠,由于十二指肠内有胆汁存在,加上十二指肠壁黏膜分泌一种肠激酶,两者作用下,胰酶原开始转变成活性很强的消化酶,这时如果流出道受阻,排泄不畅,则可能引起胰腺炎[6],即胆源性胰腺炎。95%的胆源性胰腺炎患者表现为突发上腹或左上腹持续性剧烈疼痛,或刀割样疼痛,可伴有腰部束带感、阵发加剧、进食加剧,多在饱餐或大量饮酒之后,可波及脐周及全腹,或向左肩或腰背部放射[7]。
治疗胆结石并发急性胰腺炎的基本原则是首先控制胰腺炎症,采取对症治疗措施,待好转后考虑手术治疗胆结石,即胆囊切除术;为了确定此类患者胆囊及胰腺的确切情况,以便制定符合患者个体情况的治疗方案,本研采取超声检查的诊断方法。研究结果显示:①多发性胆囊结石多为小结石,单发性胆囊结石多为大结石,前者小结石发生率(80.00%)明显高于后者(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可以较为清晰的呈现胰腺形态、大小、实质回声,便于主治医生准确掌握患者胰腺病变情况。屈宗琳的研究方向与笔者相同[8],所得结论亦与本研一致,可作为本研结论的进一步佐证。
综上所述,超声检查是一种相对简单、易操作,无放射性损害、无创伤的检查技术,可提供接近解剖的真实结构,且能够获得各个方位的切面图像,便于观察病灶形态、数量、大小,可以反复多次进行动态观察,用于诊断胆囊结石并发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有效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