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2021-10-25 08:49鲍迪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66期
关键词:稳定型氯吡阿司匹林

鲍迪

(辽宁省彰武县人民医院,辽宁 阜新 123000)

0 引言

不稳定型心绞痛在临床上有较高的发生率,患者的病情进展快,需要予以及时有效地抗板治疗,否则会形成血栓,堵塞冠状动脉管腔,从而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增加患者猝死的风险,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大量炎症因子的释放和血小板活化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导致患者病情持续性加重[1-2]。因此,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治疗,主要以抗血小板聚集、抑制炎症因子为主。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是常用的治疗药物,可用于预防因血小板聚集造成的心肌梗死。现将6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主要对象,旨在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用的治疗效果,详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将辽宁省彰武县人民医院在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6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主要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45~76岁,平均(58.84±2.33)岁。对照组男17例,女15例;年龄44~78岁,平均(58.92±2.56)岁。经比较两组的年龄和性别,P>0.05,无明显差异,说明两组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行纠正酸碱失衡、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治疗。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Bayer S.p.A./Bayer S.p.A,H20160684,100 mg)口服,对未服用过该药物的患者初始用药剂量为每次300 mg,对于已服用过该药持续治疗用药剂量是每日1次,每次100 mg,持续用药14 d。观察组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①阿司匹林,口服,对未服用过该药物的患者初始用药剂量为每次300 mg,维持剂量每次100 mg,每日一次;对于已服用过该药的患者持续治疗用药剂量是每次100 mg,每日一次;②氯吡格雷(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93160,75 mg),口服,对未服用过该药物的患者初始用药剂量为每次300 mg,维持剂量每次100 mg,每日一次;对于已服用过该药的患者持续治疗用药剂量是每次100 mg,每日一次,持续用药14 d。

1.3 观察指标。判定临床疗效的标准[3]:显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基本消失,心绞痛发作频率明显降低,心电图无异常;有效:治疗后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心绞痛发作频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心电图基本正常;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观察指标:①对治疗前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炎性因子指标进行测定,并将两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白介素-6检测结果进行组间和组内统计学处理;②治疗期间统计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症状发生情况,常见的不良反应症状主要有腹痛、神经痛、头痛等,计算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数据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数据以[n(%)]表示,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比较两种用药方案的总体疗效差异。经评估总体治疗效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临床疗效的组间比较[n(%)]

2.2 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炎性因子指标。对比治疗前两组的各项炎性因子指标,两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白介素-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和治疗前相比,两组的各项炎性因子指标均明显降低,而观察组治疗后的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白介素-6与对照组相比均相对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患者的炎性因子变化情况比较()

表2 治疗前后患者的炎性因子变化情况比较()

白介素-6(ng/mL)观察组 32 治疗前 13.45±2.78 15.54±2.33 127.74±15.26治疗后 7.11±1.61 8.85±1.05 88.85±4.63对照组 32 治疗前 13.49±2.54 15.48±2.47 127.47±16.38治疗后 9.95±1.23 12.13±1.37 102.32±5.22 t/P观察组(治疗前后) 7.096/0.000 6.709/0.000 8.275/0.000 t/P观察组(治疗前后) 11.164/0.000 14.808/0.000 13.795/0.000 t/P组间值(治疗前) 0.060/0.952 0.099/0.921 0.068/0.946 t/P组间值(治疗后) 7.929/0.001 10.749/0.001 10.921/0.001组别 例数 时间 超敏C反应蛋白(mg/L)同型半胱氨酸(μmol/L)

2.3 比较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出现了一些不良反应症状,但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分析[n(%)]

3 讨论

近年来,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率不断升高,若治疗不及时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破裂,增加了死亡的风险[4]。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药物治疗,但不同的治疗药物在临床疗效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性。本研究比较了单用阿司匹林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用药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更高,可达到93.75%,患者治疗后的炎性因子显著降低,超敏C反应蛋白从(13.45±2.78)mg/L降低至(7.11±1.61)mg/L,同型半胱氨酸从(15.54±2.33)μmol/L降低至(8.85±1.05)μmol/L,白介素-6从(127.74±15.26)ng/mL降低至(88.85±4.63)ng/mL,治疗期间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症状,充分体现了联合用药的优势。氯吡格雷是前体药物,其活性代谢代谢产物选择性抑制二磷酸腺苷(ADP)与血小板P2Y12受体的结合及继发的ADP介导的糖蛋白复合物活化因此抑制血小板聚集,控制动脉炎症反应[5]。阿司匹林能使环加氧酶乙酰化,不可逆的抑制血小板内血栓素A2,从而起到抗血栓的作用[6]。将两种药物联用,可充分发挥两种药物各自的优势和协同作用,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7]。

综上所述,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治疗上,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的用药方案治疗效果更理想,可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且治疗安全性高,因此,具备临床借鉴和推广的价值。

猜你喜欢
稳定型氯吡阿司匹林
曲美他嗪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32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慢性稳定型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1例氢氯吡格雷致糖尿病肾病患者球结膜出血报告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