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帕替尼应用于晚期三线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疗效安全性分析

2021-10-25 08:48宋晓文贾国平杨文广吴琼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66期
关键词:阿帕腺癌总数

宋晓文,贾国平,杨文广,吴琼

(山西省大同市第二人民医院 放疗五科,山西 大同 037004)

0 引言

非小细胞肺癌属于常见的一类肺癌表现,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及致死率,对患者生命健康有着严重的危害。非小细胞肺癌可以分为鳞癌、腺癌以及大细胞癌,非鳞非小细胞肺癌即考虑患者为腺癌或大细胞肺癌,其中以腺癌多见。由于患者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或者症状比较轻微,所以察觉难度大,导致病情处于潜伏发展状态,发现时大部分患者已经进入了疾病中晚期,此时已无法接受手术治疗,所以化疗便成为延续生命的必要手段[1]。但即便是患者接受化疗,其病情仍会处于进展状态,所以迫切需要抑制癌细胞的发展,以进一步延长患者的生命和减轻痛苦。阿帕替尼作为一种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对于癌症的治疗可以发挥显著作用,但当前尚未有较为系统的研究对阿帕替尼应用于晚期三线化疗非鳞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疗效及其安全性进行分析[2]。对此,本文旨在探究阿帕替尼治疗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以期为后续临床相关治疗及用药提供有用的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山西省大同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的对象,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36~78岁,平均(56.12±3.12)岁;有吸烟史19例,有饮酒史32例;大细胞癌4例,腺癌56例;EGFR驱动基因中,阴性42例,阳性18例。所有患者均经过常规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后确诊,患者对本组研究及用药均知情,并同意配合相关调查和资料记录。排除已接受抗血管新生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者及合并有其他严重疾病或肿瘤者。

1.2 方法。所有的患者均给予三线化疗,在此基础上使用阿帕替尼(生产企业: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0103)餐后口服治疗,每日1次,初始剂量为500~850 mg,剂量根据患者治疗过程血液学指标或非血液学毒性进行适当调整,一旦出现对患者生命健康有威胁的毒性反应时需中止治疗,连续治疗4周为一个周期。在治疗过程还要对患者尿常规和肾功能、心电图等进行每周一查,确认患者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和异常情况后才能继续用药。

1.3 观察指标。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血清癌胚抗原(CE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指标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加以检测。治疗2个周期之后评价临床效果,包含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进展(PD),疾病控制有效率=CR+PR+SD。观察患者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23.0软件对本组研究所得的数据加以统计和处理,MMP-9、CEA、VEGF正态分布数据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以独立样本t检验;疗效及不良反应率用百分比(%)表示,以χ2检验,若有对比,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临床疗效。本组60例患者当中,CR共7例,占总数的11.67%;PR共6例,占总数的10.00%;SD共29例,占总数的48.33%;PD共18例,占总数的30.00%。本组疾病控制有效率为70.00%。

2.2 观察不良反应。本组患者不良反应表现主要包括:高血压共23例,占总数的38.33%;蛋白尿共19例,占总数的31.67%;口腔溃疡共7例,占总数的11.67%;手足皮肤反应共18例,占总数的30.00%;食欲下降9例,占总数的15.00%;血小板减少8例,占总数的13.33%;乏力47例,占总数的78.33%。本组不良反应均为正常反应,无严重病变,上述不良反应经调整用药的剂量之后可减轻或者消退。

2.3 观察治疗前后临床检测指标。治疗前后患者的MMP-9、CEA、VEGF指标对比均有明显的区别,治疗后各项指标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观察治疗前后临床检测指标()

表1 观察治疗前后临床检测指标()

指标 治疗前 治疗后MMP-9(ng/ mL) 1779.65±39.72 998.31±51.05 CEA(ng/ mL) 752.14±21.16 288.14±26.42 VEGF(ng/L) 22.64±1.52 14.08±1.39

3 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生活饮食结构的改变,肺癌发病率和病死率随之升高。非鳞非小细胞肺癌作为一种常见的肺癌类型,指的是腺癌或大细胞癌,其临床最为突出的特点是癌细胞生长及分裂的速度相对来说比较缓慢,扩散转移的时间也比较晚,具有较高发病率,且大部分患者在明确诊断时已经进入到中晚期,其生存率不理想[3]。该病致病因素则可能和吸烟、环境污染、遗传因素、辐射等有关,临床表现主要有咳嗽、食欲下降、呼吸困难、咯血、胸痛等,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生命健康带来极大地危害[4]。

近年来,我国在医疗事业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使医疗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针对晚期肺癌治疗的方法也越来越多,即便是在采取化疗未能取得良好疗效的情况下,也能通过使用靶向药治疗等方法来提高存活率和减轻患者的痛苦。当前对于晚期肺癌的治疗,使用含铂类药物进行治疗已经成为临床的重要选择,其中,阿帕替尼作为一种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对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素受体增殖和迁移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从而降低患者肿瘤微血管密度[5]。研究指出,对非鳞非小细胞肺癌采取三线化疗难以获取理想疗效的情况下,加用阿帕替尼对于延长患者的生命有着极大地效果。还有研究指出,阿帕替尼应用在多种晚期癌症治疗当中均可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且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研究并非没有,也取得一定进展,虽然实际应用上尚未广泛普及,但也不失为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选择[6]。

本组60例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当中,在晚期三线化疗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帕替尼治疗,治疗后CR共7例(11.67%),PR共6例(10.00%),SD共29例(48.33%),PD共18例(30.00%),疾病控制有效率为70.00%。不良反应表现主要包括高血压共23例(38.33%),蛋白尿共19例(31.67%),口腔溃疡共7例(11.67%),手足皮肤反应共18例(30.00%),食欲下降9例(15.00%),血小板减少8例(13.33%),乏力47例(78.33%)。不良反应经调整用药的剂量之后可减轻或者消退。治疗前后患者的MMP-9、CEA、VEGF指标对比均有明显的区别,治疗后各项指标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证明在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三线化疗过程中加用阿帕替尼有着较高的安全性,患者疾病控制率较高,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情况,值得临床加以推荐。但同时本研究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如药物剂量和不良反应的控制上还需进一步完善;虽然本组研究患者出现的短期不良反应经过调整用药剂量后可以控制,但由于未对患者的长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加以观察,故仍需完善研究;本组收治的样本量比较少,数据并不能代表绝对值,所以还需进一步收集更多病例资料以进一步作出更可靠的验证分析。

猜你喜欢
阿帕腺癌总数
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系统评价
云南地区多结节肺腺癌EGFR突变及其临床意义
十二指肠腺癌88例临床特征及相关预后因素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六大国有银行今年上半年减员3.4万人
胃腺癌组织eIF3a 和MMP-12 表达的研究
《中国无线电管理年度报告(2018年)》发布
哈哈王国来了个小怪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