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锋
摘 要:传统教学中,因为教师所秉承的课堂教学理念是唯成绩论,因此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总是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并且把课堂上的全部精力都用在重视学生实际的知识学习中,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没有进行有意识的训练,这也就使得学生在实际的课堂学习中总是无法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也就不会主动地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探究。而且教师在课堂的学习中所营造的课堂学习氛围是十分枯燥乏味的,因此在长期的课堂学习中,学生十分容易产生抗拒情绪,这就使得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时,学生的学习效率始终无法得到真正的提高,教学任务也就不会高效率完成。因此从这个角度出发,教师在实际的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从传统的应试教学理念向新型的教学理念过渡,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要作用,让学生能够真正发挥在实际课堂学习中的积极主动性,从而锻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造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学习以及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也让学生能够得到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教学效率
当前新课程标准中要求要能够高效地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的学习中发挥自己的积极主动性进行知识的探究,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设计时,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让学生能够在符合自我情况的教学课堂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进行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由于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所担任的角色都是被动的,总是跟着教师的安排进行按部就班的学习,导致学生在实际的课堂学习中创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足,也导致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学生总是花费很多的时间进行大量的重复练习,思维逻辑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而且物理的学习是一个长期并且枯燥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时,一定要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的学习中进行主动的探究,从而进行思维逻辑能力的锻炼,掌握物理知识的特点,能够在有限的物理课堂的学习时间中学到无限的知识,最终实现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总是常年不变的,学生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总是被动地跟着教师的安排进行知识的学习探究,这就导致学生在长期的学习中容易产生抗拒心理,而且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学习也没有用上自己的全部精力,最终在课堂上收获的知识也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模式的设计时,最重要的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教学课堂的设计以及教学模式的选择,这样学生能够在课堂的学习中发现物理知识的魅力,从而发挥自己的积极主动性进行知识的探究。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生的学习课堂进行相互结合的有效手段,这样学生能够不断在多媒体的带领下进行知识的有效探究。多媒体所营造的课堂学习氛围相较于传统的学习课堂更加轻松,而且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课堂上进行物理知识的学习以及探究,最终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在实际的学习中得到思维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的提高,完成新课程标准中要求的教学任务。
例如:教师在进行“自由落体”这一节物理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就可以引入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中进行物理知识的探究。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总会采取直观的从一定位置的高空中抛下一张纸片,让学生观察纸片在下落过程中的状态。但是这样的实验已经不再适用于现代学生的课堂学习中,因为这种实验已经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也就没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积极主动的知识探究。故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的方式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一个短片,短片的内容是一个下雨的场景以及下冰雹的场景,让学生根据这两个场景进行讨论。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实际的问题让学生进行一定的问题探究,比如:“下雨和下冰雹除了温度之外还有什么不同的感觉?打落在人们的身上有什么不一样的体验?”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观看短片,就会更加积极去进行本节知识的学习,在讨论完这两个问题之后,学生就会更加情绪高涨地进行自由落体相关知识的学习,也就完成了本节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目的。
二、采用新型教学模式,构造不同课堂教学方式
一般情况下,教师在物理课堂上进行教学时,一般采用的教学方法都是口述以及粉笔板书的形式,根据教材中的实际内容进行知识的讲解,学生在这样的学校中所担任的角色一般都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安排,被动地进行知识探究的状态。但是这样的学习状态以及学习方式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提高的程度是有限的,而且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得到思维锻炼以及实际练习的机会是十分渺小的,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中会出现在课堂上好像掌握扎实了相关的知识,但是在后续的学习中就会出现多种多样的问题。因此,根据上述问题的分析,教师在进行学生的实际教学方式设计时,一定要首先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让学生能够在符合自己实际需求的课堂中进行知识的学习。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是课堂上的主体,和教师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从而使得教师能够充分掌握学生实际的学习问题,从而进行教学计划的设计以及调整。而且新型的教学模式能够弥补传统教学中的弊端,使得学生能够在课堂的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从而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以及实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进行“光的折射”这一节物理知识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物理实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进行知识的探究。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普遍都會碰到光的折射现象,教师就可以采用相应的物理设备进行实验,让学生在实际的物理实验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可以在课前准备两个水杯,一个水杯中装满了水,一个水杯中只装半杯的水,之后在两个水杯中都放置一根筷子,观察此时两根筷子的区别。经过这两个实验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到在满杯水中筷子会呈现出折了一下的现象,而在另一杯水中却没有这样的现象。教师结合这两个现象给学生进行光的折射知识的讲解就会更加清晰,学生也会掌握得扎实。在具体的实验指导过程中,学生会积极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进行知识的探究,从而高效地完成课堂中的学习任务。
三、采用合适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热情
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关键在于要让学生能够发挥自己在课堂上的积极主动性,也就是要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在自己的求知欲的驱动下进行知识的主动探究。因此从这个角度出发,教师应该首先在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中,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任务放在课堂教学的首位,这样才能够营造更加高效的物理学习课堂。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课堂,能够让学生在实际的物理课堂学习中更加深刻地理解相关的物理知识,也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积极主动性,并且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以及正确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观念。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的课堂学习中以不同的情境进行物理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彻底理解以及掌握相应的物理知识,并且营造的物理课堂学习氛围也是十分轻松愉快的,学生在实际的学习中积极地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在充满趣味的学习课堂中实现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教师在这一学习课堂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方式的设计以及调整,從而让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学习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例如:教师在进行“电场、电场强度”这一节知识的讲述过程中,如果仅靠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进行课本上知识的探究,学生就只会靠着死记硬背的方法进行知识的学习以及理解,但是这样的方式会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采用图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示相应电场方向、电场大小以及电场相关知识的内容,学生就会在图片的方式下更加直观地理解本节的知识,也会在实际的学习中进行知识的主动探究。
四、教师和学生合理配合,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物理知识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因为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基本上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任务以及学习方式都是教师所设计制订的,这就导致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作用就显得不那么重要,学生就只会在教师的安排下被动的进行任务的完成,这样的最终结果就是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提高的程度是十分有限的。但是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师应该要能够结合实际的学习情况进行相应合理的教学方式的设计,让学生能够发挥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和教师一起进行知识的探究以及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这样的方式能够让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及时掌握学生在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并且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模式的更改。学生参与到自己课堂学习模式以及学习计划的制订中,能够锻炼学生的各项能力,也能让学生在不断地学习中更加高效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完成在新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学习任务。
例如:教师在进行“超重和失重”这一课知识的教学时,首先在课前和学生一起进行生活中坐电梯上下楼的例子的探究,让学生一起讨论在实际生活中的感觉,从这一例子出发开展课堂教学。之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探究课本中学习内容,让学生能够跟着课堂导入的例子进行知识的实际学习以及探究,和教师一起相互配合,完成课堂学习任务。
结束语
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最重要的是教师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教学计划的设计,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下一步学习计划的调整,让学生能够在符合自己实际学习情况的前提下进行知识的探究。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需要长久的实际探索以及经验的积累才能真正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教学课堂,同时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也应该积极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跟着教师的指导,集中精力在课堂上进行物理知识的探究,从而在课堂的学习中实现自我综合素质以及课堂学习效率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孔荣.趣味教学方式在高中物理课堂实践探索[J].考试周刊,2020(79):143-144.
[2]尹娜.浅谈小组合作理念在高中物理课堂的实践探索[J].内蒙古教育,2020(17):75-76.
[3]刘线成.浅谈实验教学法在高中物理课堂的实际应用[J].考试周刊,2020(79):143-144.
[4]李东东.浅谈如何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J].河南师范大学,2021(22):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