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珅 高正宏 王琳
我国正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展会作为实现知识产权市场价值的重要平台,为创新主体多元化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引言
展会是企业展示产品技术、传播品牌形象、拓展销售渠道、开展业内交流和供需贸易洽谈的重要平台。优秀的展会能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实现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与此同时,作为企业创新成果交流展示的重要舞台,展会也是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高发和易发地。展会知识产权纠纷因其具有侵权行为的高度集中性、侵权认定的紧迫性、侵权解决的复杂性特点,有必要了解企业参展知识产权风险状况,强化有效应对与指导规范。
为更好地了解苏州企业参展知识产权保护情况,引导企业在参加国内、国际展会过程中有效防控知识产权风险,充分借助展会平台优势提高品牌价值和影响力,更好地保障苏州企业创新发展,中国(苏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通过电子问卷、现场座谈等形式,在全市范围对企业参展知识产权保护情况开展调研,对企业面临的现状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收集和整理。本次调研共收到有效电子问卷416份。
二、基本情况
1.参与调研企业总体情况。本次参与调研的企业来自全市各个板块,所属产业领域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纺织等。从企业的所有制形式来看,以民营企业为主,占比达76.7%。从企业知识产权的创造和管理情况来看,80.5%拥有专利、79.1%拥有商标、39.2%拥有版权,47.6%有知识产权部门,70.2%有知识产权专兼职人员。
2.企业参展总体情况。从参展区域分布情况来看,近90%参加过国内展会。在赴外参展目的地中,美国、欧洲、日韩等发达经济体占比较高,同时超过26%已在东南亚等新兴地区参展,说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为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从参展意愿和投入情况来看,企业参展主要目的集中在展示推销产品、扩大企业影响、拓宽销售渠道及了解竞争对手,参展费用成为影响企业参展的主要因素,有展会专项预算的占调研企业的一半。
3.企业在展前的知识产权风险预防情况。参与调研的大多数企业对展会知识产权风险有一定认识,但还有12.5%没有风险预防意识。从企业在参展前采取的知识产权风险防范措施来看,45.2%会了解参展地的知识产权风险高发领域或相关维权案例,52.4%会准备合法有效的知识产权权属证明,42.8%会提前进行相应知识产权布局,33.7%会参加相关的知识产权培训,而采取预警分析、海关备案的仅有21.1%、19.2%,超过35%没有采取任何预防措施,说明企业对展会知识产权风险意识仍需提升,特别是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预防需要进一步完善。
4.企业在展中的知识产权风险应对情况。在展会期间,超过60%的企业没有安排知识产权工作人员参与,建立危机处理团队的仅占36%,安排人员定时巡视的占46.4%。近20%的企業曾遇到知识产权纠纷,侵权客体涉及展品、宣传册、说明书、装饰品、现场播放音乐等,主要解决途径是向展会主办方投诉或向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请求解决。多数企业被侵权时,没有申请过诉前禁令,主要原因是不了解诉前禁令制度。调研中可以看出,企业在展会中遇到知识产权风险时,人员力量和应对举措准备不够充分。
5.企业在展后的知识产权风险处理情况。展会闭幕后,85.8%的企业会对展品设计、广告手册、宣传标语、产品外观设计、展具等进行及时记录并妥善归存。
仅有30%的企业会对竞争对手的产品、技术资料进行分析比对。发现存在侵权的,大部分选择通过发起诉讼进行维权,其他还有选择自行协商解决、向行政机关投诉等,有部分因证据不足、维权周期长、怕伤和气等因素选择不了了之。企业对于展会知识产权风险更多关注自身是否侵权,对自己产品是否被侵权关注度有待提升。
6.企业对云展会的知识产权风险认识情况。在参与调研的企业中,有近25%参加过云展会这种新的展会模式,其中半数认为效果较好,半数感觉效果一般。云展会受众范围广,但有效客户群体较线下展会较为分散,且很多展品通过目前的线上展示技术,还无法达到现场展示的效果,同时客户也需要适应的过程。多数企业认为云展会对知识产权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主要原因有:侵权纠纷数量会增多、侵权判定难度加大、影响传播更快更广等。83.2%认为要加大云展会的知识产权风险排查。
三、存在问题
1.展会主办方保护力度有待加大。从企业反馈情况来看,展会主办方尤其是国内专业展会主办方主要精力多用于吸引参展单位等招商工作,缺乏知识产权专业人才、机制保障和系统部署,在展前、展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还有缺位,与管理部门的工作衔接机制还有待完善。遇到知识产权纠纷投诉时,缺少相关经验,无法有效快速的解决纠纷。
2.企业风险预防和应对能力有待加强。调研数据显示,企业有一定的知识产权风险意识,但能采取针对性措施防范和化解风险的占比不多、能力不强。此外,较多企业将知识产权问题定性为单纯的法律问题,处理手段单一,维权时存在“怕麻烦”心理,被投诉时存在消极应诉现象,没有针对性策略,没有将知识产权与商务拓展、贸易合作等紧密联系,灵活运用知识产权规则的能力有待提升。
3.展会恶意竞争时有发生。展会期间,有的参展商和观众利用展会打探同行的新品和技术,进行模仿或借鉴,用于自身研发或设计,动机不纯;有的还会利用展会关注度高、曝光率高的特点,通过恶意投诉、虚假宣传、傍名牌、蹭热点等行为,打压对手、吸引流量、提高市场关注度,以获得不正当的竞争优势。
4.云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呈现新风险。随着5G、直播、VR等新兴技术手段应用的日益成熟以及新冠疫情蔓延的特殊情况,云展会应运而生。企业对云展会的知识产权风险关注度明显提升,特别是涉及终端消费且产品更迭周期较短的企业格外关注在参加云展会时如何防范风险,维权时如何取证等,同时云展会知识产权侵权成本低、判定难度大等现实问题也带来了新挑战。
四、建议措施
1.管理部门注重顶层设计,做引导企业加强保护的“领路人”。以“十四五”规划编制为抓手,加大对企业赴境外参展工作的支持和指导力度,积极开展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预警,鼓励企业做好目标市场知识产权布局;围绕风险预防、举报投诉、侵权判定、云展会等企业关注的热点,广泛开展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工作,有效解决企业难点堵点;加大展会行政保护力度,建立知识产权重点保护名录,依托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共同营造良好的会展业发展环境。
2.参展企业发挥主体作用,做灵活运用知识产权的“代言人”。企业要进一步强化展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维权能力,根据发展的不同阶段完善展会管理体系,建立风险预防和应急响应机制,与知识产权专业服务机构加强合作,通过正当途径依法、合理维权。要充分利用展会平台拓展市场、扩大影响,将知识产权作为商务合作领域一项重要手段,通过交叉许可、作价出资等多种方式,灵活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实现市场价值最大化。
3.主办机构提升服务质量,做助力企业发展壮大的“合伙人”。展会主办方应加大展会知识产权风险提示力度,明确参展商知识产权保护义务,加强参展项目的知识产权风险审查,做到展前登记审核、展中监督管理,同时建立展会知识产权的违约责任制度。要健全展会知识产权侵权投诉渠道,组建专业知识产权工作团队,指导帮助知识产权权利人合法合理维权。要与政府主管部门加强联系合作,邀请主管部门对被投诉展品是否侵权提供专业、权威、快速的判断意见,积极配合主管部门的执法调查,形成展会知识产权保护联动机制。
4.公益部门加强维权援助,做维护企业合法利益的“贴心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公共服务部门应加强以案释法,通过典型案例提升企业保护意识,为企业展会维权提供智力援助和经济援助。在政府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积极协同法院、检察院、公安、版权、司法、海关等知识产权相关职能部门加快构建知识产权“严、大、快、同”协同保护平台,加大展会知识产权风险的维权保护力度,为企业知识产权维权提供一站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