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珵
鄂尔多斯,蒙语意为“众多的宫殿”,地处广袤的高原腹地,有草原,有成吉思汗陵墓,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在远离一线都市繁闹匆忙的氛围里,乔凤萍追寻着自己热气腾腾的教育梦想。从幼教的“门外汉”,到学者评价里“最具学习力、思考力和创造力的园长之一”,路途逶迤,她却专注无惧,春播夏忙秋收冬藏,朝向理想中的幼儿园耕耘。
在她的知识谱系里,“认识你自己”大抵占据了格外重要的位置。这句希腊神庙门楣上的铭文,昭示着人类文明早期的哲学求索,亦展现在乔凤萍实践里——认识儿童,认识教师,也在不断反思和认识自我。真正将人的价值摆放到第一位,她眼中的儿童不再是书本上抽象的概念,而是全面立体的成长。
办一所真实主动的幼儿园
在鄂尔多斯幼教界,流传着一则“传奇”:园长早上不用担心教师迟到造成安全事故;教师准时到岗,从容有序。如果打探其中的奥妙,园长会告诉你三个字:不打卡。这所幼儿园就是鄂尔多斯金融广场幼儿园,这位园长,正是乔凤萍。
对于幼儿园而言,负责自护能力较弱的孩子,责任千斤重,常规的管理手段是用“规定動作”清单来力求万无一失。上班不打卡,称得上一场“胆大包天”的革新。
实行免打卡制度前,情况与今日大相径庭:教师忘记打卡要层层补手续,也有极少数用两部手机钻技术漏洞。“大多数人都非常有责任心,经常迟到的只是一小部分人,为什么用管理全体的方法来管理那一小部分呢?”乔凤萍把“不打卡”的提议摆到会议上协商,没想到全场掌声雷动。同时,幼儿园建立起迟到报备的诚信系统:如果教师没有主动报备,一经园所纪检小组发现,教师在系统里就有了失信行为,累积到一定程度会失去参与各项评优的权利。
“变革制度要解决两大问题,一是撬动自主管理,二是营造坦荡的教育氛围。”在乔凤萍看来,被监督、被考核,是绝大多数幼儿教师的工作惯性。如何从被动走向自主?事实证明,不打卡的效果好得令人惊讶:教师的迟到率大幅下降,试行第三个月就出现了零迟到记录,更重要的是,教师能够堂堂正正承担结果,而非弄虚作假,“人与人之间是坦诚真实的,才可能产生真实的教育”。
独特的管理视角,源自以往工作的淬炼。并非学前教育专业出身,乔凤萍曾是一名化学老师,又在区教育局有过8年行政管理经验,培养了教育的全局性思维。1997年,她被派到东胜区第三幼儿园担任园长。教师们虽然接受了安排,但目光里都有种不信任。乔凤萍没有急于钻进具体事务的梳理中,而是将规范办园作为整顿内务的落点。比如教代会,随意的聊天氛围被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严肃认真的流程。“90年代末,幼师的社会地位不高,常被视为‘看孩子的保姆。规范的作用就在于,从教师心中树立信念,教师发现自己可以将正规化的工作做得很好,不再轻看自己。”
在这样点点滴滴的推进中,园所面貌开始发生改变。第二年,幼儿教师迎来了全市第一次统一考试,大家都有些慌。凭借过硬的学习力,乔凤萍自学了目标课程中的教师指导用书,结合日常教育情境给园内教师开展培训。结果除了一位,其他教师全部通过考试。一系列成果打消了教师的疑虑,解除了对这位跨界园长的信任危机。
可乔凤萍并未止步。通常每班二教一保的人员组合方案,都是由业务园长和保教主任决策,尔后总会有教师找乔凤萍反映搭班工作中的冲突。乔凤萍意识到工作机制亟待调整,一个自由竞聘、双向选择的人员组合方案出台了,园里先聘班主任,再由班主任组合配班教师。起初,落聘的教师找到关系不错的同事打“人情牌”,随着工作的展开,“各种凭人情、凭关系的问题都暴露出来”,教师们这才深刻领悟双向选择的意义。第二次,一天就完成了组合,再往后缩短到半天……2003年,全园正式推行,从园长聘副园长,到副园长聘主任、主任聘班主任,最后到班主任聘用组合教师,每一层都有相应的权限和职责。
“自己的饭碗自己端。”近20年过去了,乔凤萍的人事管理办法推广到整个东胜区,而她反复提及的这句话自有深意:被动状态下,教师的普遍心愿是获得园长认可,主动性发挥后,每个人的成就感来自多种渠道,来自自身需求。平时闷声做事的人被看到,成了“抢手”的竞聘者,一名保育老师告诉乔凤萍,“这辈子做保育老师也挺好”。
“所有园长都渴望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我的方法是相信教师,下放权力和责任,让教师做决定。”探寻教育关系学之道,是刻在骨子里的园长使命,乔凤萍坚持“把每个人的价值和重要性摆在第一位”,赋予了幼儿园运转的勃勃生机。
让儿童由内向外长出来
园长眼中有什么样的幼儿园,幼儿园就会朝着那束目光发展。同样,教师眼里有什么样的儿童,就会呈现出相关的课程样态。长久以来,创办特色的风气在幼教界十分兴盛,但不少特色课程做到一半就“做不动”,换一个再来成了常态。乔凤萍本能地觉察问题,并敏锐捕捉到某些理念中的“儿童”,同实际观察到的儿童相去甚远。
偶然的机会,她聆听了美国常青藤幼儿园园长的分享,顿觉醍醐灌顶。“幼儿的学习全部是从生活开始的,只是成人在后期把它与生活割裂,才产生了教育的困境。”如何触碰到真实的儿童,而非停留在故纸堆中、在墙上的文化标语、在成人的刻板印象里?于是,生活游戏课程应时而生。
一只蜗牛爬过幼儿园路面,孩子们围上来讨论:“小蜗牛好可爱,要不要带回去养?”“找到瓶子了,可它会不会闷死?”“它需要吃什么?”一个孩子提议:“应该去它的家找一找。”孩子们来到捡蜗牛的地方,发现周围有草丛,便拔了几根草来尝试。蜗牛缩回壳中,有的孩子说:“是不是长时间离开家,它想爸爸妈妈了?”乔凤萍强调,孩子的世界里没有教师灌输的“头和触角”等知识概念,只有认知和心理的自我投射。成人需要跟孩子保持尊重的关系,从无所不包的生活里,将课程徐徐铺展。
她看重给孩子提供有序的生活:孩子无时无刻不在学习中,同一个有准备的环境碰撞,会找到内在的自我。在她的带领下,金融广场幼儿园设置了具有关联性的一日作息。入园时,教师跟孩子一起晨练、照顾环境。早餐后有晨会,孩子讨论天气,了解自然、统计和数字,在点名中熟悉彼此。教师会解释没来的小朋友缺席的原因,为课程提供源源不断的信息。随着年龄的增长,点名变成了根据特征对应,帮助孩子建立深度连接,再往后,孩子自动提高了对彼此姓名文字的敏感度。所有的知识都和生活关联,寓教于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