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玥 李卓伦 师 琳 郭巧玲 田志强 武 峰
龋齿是全世界最常见的疾病[1],是导致牙体缺失的主要原因。儿童和青少年好发磨牙牙合面上的龋齿[2],而青壮年好发邻面龋[3]。不同类型龋病其患病情况与预防手段各不相同,例如窝沟封闭可有效预防儿童龋齿。邻面是仅次于窝沟的第二龋齿常见部位[4],邻面龋患病率高,隐蔽性强,不易治疗且易复发[5]。目前,针对邻面龋的患病特征研究较少,且尚无针对邻面龋的有效预防措施。
邻面龋发生隐蔽,初期诊断需依靠X 线片。为探索邻面龋的流行特征,本实验选取半年内所有到口腔医院就诊并拍摄X 线片的患者作为样本,筛选邻面龋患者进行调查,为针对性制定本地区邻面龋病治疗预防策略提供依据。
1.1 研究对象 选取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2019 年12 月~2020 年6 月所有根尖片(6594 例)为研究对象,共筛得12 岁以上邻面龋患者2000 例,邻面龋患牙3078 例。纳入标准:邻面有低密度阴影(图1a)或高密度充填物(图1b),邻牙合面阴影因不确定缺损是否来自邻面故不纳入。
图1 邻面龋患牙根尖片举例
1.2 调查方法 根据根尖片资料记录患者性别、年龄、患邻面龋牙位。
阅片由2 名医生完成。调查开始前,以统一检验标准对医生进行培训和一致性检验,标准一致性检验kappa 值均大于0.80。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 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1 患牙的一般情况 邻面龋患牙3078 例。左侧1583 例,右侧1495 例。牙位分布见图2。左、右侧牙齿邻面龋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3078 颗邻面龋患牙情况分析[例]
图2 邻面龋牙位分布情况
由图2 可得邻面龋患分布基本左右对称,上颌多于下颌。由于第三磨牙为拔牙适应证,后续影响因素分析时,不作为依据。
上颌牙患病率为6.49%,下颌牙患病率为3.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牙、前磨牙、磨牙患病率分别为0.88%、2.11%、3.15%,两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邻面龋好发牙位依次为:上颌第一磨牙、上颌第二前磨牙、下颌第一磨牙、下颌第二磨牙、上颌第二磨牙、上颌第一前磨牙、上颌中切牙、下颌第二前磨牙、上颌侧切牙、上颌尖牙、下颌第一前磨牙、下颌中切牙、下颌尖牙、下颌侧切牙(牙位分布见表2)。上下颌相同牙位邻面龋患病率,除第二磨牙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2000 例邻面龋患病部位情况分析[颗(%)]
邻面龋患病率前牙低于前磨牙(X2=296.534,P<0.05)及磨牙(X2=775.989,P<0.05)。经过进一步按照年龄分组,比较之后发现:除12~19 岁和80~89 岁年龄组外,其他年龄组前牙、前磨牙和磨牙患病率两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图3)。
图3 邻面龋患牙年龄分布情况分析[患病率(%)]
2.2 患者的一般情况 6594 名根尖片拍摄者筛得邻面龋患者2000 例,患病率30.33%。男性775 例,患病率27.81%,女性1225 例,患病32.18%(表3)。女性邻面龋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P<0.05)。
表3 邻面龋病患病性别情况分析[人(%)]
2.3 患者的年龄分布情况 本次调查中,邻面龋好发年龄段依次为:70~79 岁、60~69 岁、50~59 岁、30~39 岁、40~49 岁、80~89 岁、20~29 岁、12~19 岁、90~岁。90 岁以上4 位患者为无牙颌,后续影响因素分析时,不作为依据。邻面龋患者以30 岁以上的患者居多(图4)。不同年龄组各牙位邻面龋患病率见图3。
图4 邻面龋患者年龄分布情况分析[患病率(%)]
目前邻面龋的患病特征研究较少,且尚无针对邻面龋的有效预防措施。于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就诊并拍摄X 线片的患者(包括龋病、牙周病和外伤等),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一般人群。本研究通过调查该人群中邻面龋患者的一般情况,分析邻面龋患病率与牙位、性别、年龄的相关性。
调查中发现,牙齿位于左侧或右侧患病率无显著差异,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一致[5]。从上下颌牙位来看,患牙大部分位于上颌,占61.50%。这与HG Gröndahl[6]、Dummer[7]等调查结果一致,是因为上颌邻面接触强度显著低于下颌[8],导致食物嵌塞,进而导致邻面龋。邻面龋在上颌以第一磨牙和第二前磨牙高发,这与Dummer[7]和Hasan[9]的调查结果一致,在下颌以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高发。是因为上下颌第一磨牙为口内最早萌出的牙齿,使用咀嚼研磨最频繁,磨耗较重,且牙尖交错位时咬合力最大。牙尖交错位时下颌第一磨牙与上颌第一磨牙和上颌第二前磨牙,上颌第一磨牙与下颌第一磨牙和下颌第二磨牙成一对二交叉咬合关系(图5[10]),给上颌第一磨牙与第二前磨牙间隙和下颌第一二磨牙间隙带来了楔入力,且磨耗会导致第二前磨牙远中边缘嵴降低[11],从而导致食物嵌塞,进而造成邻面龋的高发。下颌高发为第一,二磨牙,而非Dummer[7]报道的第一磨牙与第二前磨牙,这是因为Dummer 调查对象为16 岁以下儿童,下颌第三磨牙还未萌出,而下颌第三磨牙的萌出与第二磨牙邻面龋有显著相关性。这提示临床应加强对后牙磨耗的修复,防止出现食物嵌塞,发生邻面龋等并发症,另外,应及早在青少年中宣教在餐后使用牙线清理邻间隙预防发生邻面龋[12]。
图5 正常咬合运动中咬合接触情况
从前后牙位来看,20~79 岁年龄组邻面龋患病率前牙最低,磨牙最高。且下前牙为邻面龋患病率最低的部位,这与Dummer[7]的结果及恒牙龋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5]一致,这可能是因为氟化物及其他预防措施更容易作用于前牙[7]。这提示临床应加强对患者口腔卫生指导,重视磨牙的清洁。
本次调查发现,人群患邻面龋率为30.33%,高于过往Dummer[7]的调查8%(11~12 岁)18%(15~16 岁),是因为本次调查选取的是来口腔医院就诊并拍摄根尖片的患者,邻面龋检出率较高。
从性别来看,调查显示女性邻面龋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以上研究结果与中国第四次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结果[5]、Hasan[9]的调查结果一致,可能与女性相对比较注意口腔卫生,较男性发现邻面龋较及时有关。提示临床加强对男性的健康检查。
从年龄来看,邻面龋患者以30 岁以上的患者居多。以上研究结果与中国第四次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结果[5]、Hasan[9]的调查结果一致,和牙齿磨耗发生的开始年龄是33~34 岁之间[13]的研究结果相符。这是因为牙齿磨耗后,平面代替正常凸面,边缘嵴锐利、高耸、参差不齐,增加了牙尖向对颌牙间隙楔入食物的作用;牙齿良好的邻接关系丧失,牙齿磨耗后牙冠变短,咀嚼力加大等,均可导致食物嵌塞,且多为垂直性,可促使邻牙移位及邻面龋发生。由于后牙咀嚼食物频率高,故后牙磨损程度较重,且第一磨牙处牙合力最大,故此处邻面龋患病率较高。这也提示临床对30 岁以上患者及时定期地(一般是6 个月)进行口腔检查,尤其是磨牙,如果发现过锐牙尖以及改变的解剖外形,应进行预防性调牙合,避免发展为重度牙齿磨耗。
邻面龋患病率在70~79 岁最高,这主要是由于随着增龄,牙龈出现生理和病理性萎缩,牙间隙外露,加之老年人口腔中或多或少出现牙列缺损,若未及时修复,上下牙的接触关系改变,使原来已暴露的牙间隙更大,食物嵌塞明显,更易患邻面龋。
邻面龋患病率在80~89 岁下降是因为80 岁以上老年人牙列缺失率较70~79 岁人群显著升高[14],这部分患者的根尖片上观察不到邻面龋,结果表现为邻面龋患病率下降。
综上所述,邻面龋患病率与性别、牙位以及年龄有一定相关性。本调查获得的邻面龋分布特征参数,提示临床应加强宣教,提倡年轻人使用牙线,中年人和老年人使用间隙刷和及时调磨锐利的牙尖。
本研究旨在初步探讨目前口腔门诊就诊患者的邻面龋情况及影响因素,在研究对象的选择上存在一定偏性,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一般人群的邻面龋情况,基于以上内容,本研究将针对一般人群进行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