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育红 赵翠银
小金长得高高大大,眉清目秀,成绩却很差,每次考试都不及格。据我观察,小金虽然不是特别聪明,但也不笨,只要态度认真一点,考试及格绝对没问题。所以,我经常在上课时走到他身边,提醒他认真学习,可每次没过一会儿,他就恢复了原样。我曾多次找他单独沟通,也没有改变。
机会出现在一次地理课上。那天上地理课,好多学生都惦记着下一节体育课,所以,都有些心浮气躁,人还在教室,心却早已飞到了球场上。尤其是小金,不停地向窗外看,我忍无可忍,大吼一声:“小金,你给我站起来!”小金一脸疑惑地站了起来。“你这家伙懒得要死,成绩一塌糊涂,你将来准备干啥?”我还不解气,继续骂道:“瞧你那懒样,看着就让人心烦。论长相你很帅,论智商你也不差,如果用心一点读书,成绩哪会是这个样子!”骂完他,我平和了许多,本以为他会反抗,可是没想到,他的脸上竟然带着微笑。为了缓和气氛,我对他说:“你坐下来好好思考一下人生吧!”
这次骂他,我只是发泄情绪,并没有想要改变他。放周假时,小金爷爷带着妹妹来接他。小金远远地看到我,热情地跟我打招呼,还向他妹妹介紹我,走的时候还高高兴兴地和我道别。我很纳闷:为什么小金被我臭骂一通后,还对我如此热情友好呢?
新的一周开始了,小金像换了个人似的,上课认真听讲,笔记做得整整齐齐。因为他的变化,我开始“毫无底线”地夸他。渐渐地,小金开始变得自信、阳光、积极,成绩明显上升。
我欣喜地看着小金变化的同时,也开始思考“骂一骂”的“神力”,细细想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因为我骂他,让他感受到了老师的关心,明白老师没有放弃他。
教育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爱,教师应当有爱的情感、爱的行为,更要有爱的艺术。关爱每一名学生是教师的应尽职责,教师不应把优秀的学生捧得高高的,把学困生冷落一旁。小金虽然挨了骂,但他能真实地感受到老师严厉地批评自己是因为老师把自己放在心上,所以他没有产生逆反心理,而是能够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他的内心是温暖的。
其次,我没有说他笨,只是说他懒,让他看到了希望。
也许在全班同学和其他老师的眼里,小金很笨,小金可能也认为自己很笨。
笨无法改变,但懒是可以改变的。我只说他懒,没有说他笨,让他看到了希望。通过骂他懒,纠正了他错误的自我认识,给了他希望,也纠正了全班同学对他的错误认识,给了他尊严。这种带着爱的批评,使得良药不苦口,忠言不逆耳,不仅不会引起他的反感,还能让他找到学习的方法:勤快起来就行了。
再次,因为我肯定了他的智商,让他找到了自信。
因为学习落后,同学不喜欢他,老师不赞赏他,家长不鼓励他,他没有信心。我在骂他的时候,看到了他的优点和闪光点,并鼓励、支持、赏识他,让他感受到了老师的肯定和重视,从而有了自信心和学习动力,最终取得了进步。
自信心是成才必备的良好心理素质,是一种重要的非智力因素。一个人缺乏自信,就会缺少积极乐观的心态,缺少持之以恒的毅力,缺少面对失败的勇气,一遇到压力就会垂头丧气,一碰到难题就会轻言放弃。肯定学生的优点与严格要求学生并不矛盾,在肯定其优点的前提下,客观、巧妙地指出其缺点,适时地给予警示和训诫,相信学生一定会理解老师的苦心。
最后,我提出了一种假设,让他看到了希望。
我在骂他的时候假设了他“用心一点读书成绩会有提升”,这种充满美好愿望的假设,让他有了试一试的想法。我们应该坚信,每个学困生都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的今天比昨天要好,明天也一定会比今天好,这应该是教育者的信念和期望。这种期望会触及学生的心灵,唤起他们的自尊,让他们幡然醒悟,对未来充满期待。
我一想到这“妙手偶得”“充满神力”的骂,不禁有些沾沾自喜。于是,我在类似的学生身上也试了几次,居然屡试不爽。被骂的学生都心悦诚服地接受,成绩和态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当然,我也知道这种极端的方法不是灵丹妙药,得分清对象和场合。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每个学生都是具体、生动的,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这就需要老师细心观察,准确把握。
俗话说,打是亲,骂是爱。这种骂不是侮辱性的骂,而是在尊重学生人格基础上的一种激将法,在骂中指出优点,否定中有肯定,让学生的自尊心得到保护,在骂中帮学生找到改掉缺点的方法,让学生看到希望,并有信心去改正。
(作者单位: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县贺家坪镇长城初级中学)
责任编辑 何欣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