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论述的起源、发展与研究框架

2021-10-23 11:32马庆栋祁文辉
中共石家庄市党委党校学报 2021年10期
关键词:市场经济理论经济

马庆栋 祁文辉

[摘要]习近平在地方工作期间对市场经济的长期思考和理论总结,汇成了其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鲜明特色和脉络走向,对深化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旨有重大意义。其形成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跃升,其内容具有“注重实践研究的‘当前性,强调理论发展的‘原创性”等三大思维特色,其中渗透的“经济与政治内在统一的融合论”,可以作为相关研究的理论基础。学界亟需超越“内容解读”,下沉“研究范式”,强化学理性研究,从方法论、政府与市场关系论、集体经济等六个方面搭建相关研究框架。

[关键词]习近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论述;发展脉络;研究框架

[中图分类号]F1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69(2021)10-0004-0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别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和定位,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其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基础。“处理好继承和创新、政府和市场、开放和自主、发展和安全、战略和战术等关系,既是我国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把握的五个重要原则,也是新发展阶段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需要处理好的五个重大关系”[1]。因此,深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论述的起源、发展和主旨,从经济思想史的角度辨析其发展脉络与精神意涵,对于深化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推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习近平在正定工作期间,对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的认识、构想与举措,蕴藏着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论述的一切基因。“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不仅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遵循,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依托。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主要涉及经济体制改革,但必然会影响到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2]。诸如此类重要论述的提出,是习近平地方工作期间市场经济重要论述的自然赓续和必然升华。

一、习近平在地方工作期间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贡献

习近平自正定开始从政到担任上海市委书记,地方工作经历长达25年,期间从不同层面对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很多深刻思考和创新性阐述,形成了诸多成果。

(一)地方工作期间的相关学术文章

习近平对市场经济做过长时期学术研究。在习近平主政地方期间,曾围绕其博士论文出版了两部专著(《中国农村市场化建设研究》《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思考》),在《经济学动态》《东南学术》等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专题论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学术论文至少8篇,比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与完善》(1998)、《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两个辩证关系》(1998)、《中国农村市场化程度的测度》(2001)、《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再认识》(2001)等,以学者般的严谨理性和政治家的深邃练达,阐释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建设中的若干重大问题,深刻展现了习近平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度重视和深邃思考,具有高度的预见性和很强的系统性。例如,在《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再认识》一文中,习近平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诸多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开拓式系统研究,有学者甚至认为,这篇具有浓厚学理支撑的学术论文“是习近平主政后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主要理论来源”[3]。

(二)地方工作期间的相关工作文稿

习近平是善于思考的实干家。在系统的理论思考之外,习近平在实际建设层面对发展农村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出很多具体阐述,集中体现在习近平在地方主政时期的工作讲话和文章中。《知之深 爱之切》中收录了《正确处理发展商品经济的六个关系》《正定适宜走“半城郊型”经济的发展路子》《发展农业农村经济要多一些战略眼光》《人才对发展经济的作用不可估量》《抓好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的综合改革》等5篇文章(占全书篇目的13.5%),《摆脱贫困》中收录了《提倡“经济大合唱”》《对闽东经济发展的思考》《正确处理闽东经济发展的六个关系》《困境的突破——贫困地区发展乡镇企业的思路》《走一条发展大农业的路子》《扶贫要注意增强乡村两级集体经济实力》等8篇文章(占全书篇目的27.6%),《之江新语》中收录了《利用民资大有潜力》《两条腿走路好》《既要GDP,又要绿色GDP》《突出选商引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辩证法》《“书呆子”现象要不得》等6篇文章,在《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围绕“再创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新优势”“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八八战略”等主題撰写的共计17篇文章,都结合地方工作,直接或间接阐述了关于发展商品经济、正确发挥政府职能、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关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结构调整等方面的重要论述,虽然理论色彩有浓有淡,但却清晰展现出从个别论断到系统思考、从工作谋划到理论升华的思想成长轨迹。1988年,习近平主持的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一书定稿出版前夕,对于厦门特区发展什么经济的问题,习近平审定采用了“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一词[4],足见他当时敏锐的理论目光和非凡的创新勇气!

(三)地方工作期间关于市场经济重要论述的后续影响

习近平在地方工作期间关于市场经济的理论探索对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论述在理论准备、实践检验和思维方式养成等多个方面的形成和完善,产生了直接而深刻的影响。习近平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以后,主持制定的中央多项重要决定和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核心主题,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出了若干创新提法: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修改为“决定性”作用,同时提出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和政府的职能和作用进行了更加科学的界定。2015年11月,习近平在《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一文中提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我国经济发展获得巨大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我们既发挥了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要)继续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上下功夫,把两方面优势都发挥好,既要‘有效的市场,也要‘有为的政府”[5]。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列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所有这些重要论述,都能在习近平早期理论文章中找到相关论述。例如,1998年在福建主政期间公开发表的一篇理论文章中,习近平就提出要处理好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与政治这两对内在辩证关系,发挥各自优势,做到辩证统一,强调实现二者之间的有机融合[6]1-3。2001年习近平进一步强调要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两方面的优势结合起来,实现有机融合,“只有当二者能够像资本主义与市场经济那样相互融为一体的时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方面发挥出巨大作用”[7]30。他在这里强调的是,将市场经济之“枝”嫁接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之“干”以后,二者要逐步融合成为一体,将市场经济逐步化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一部分,并在党的十九届四中上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列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二、习近平在地方工作期间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的实践探索

有学者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梳理成为“市场经济观”“经济发展观”“经济全球化观”三大命题,其中市场经济观居于首位[8]。基于此,很有必要从学理层面对习近平地方工作期间的市场经济观进行深入研究,进而探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论述的理论积淀和升华轨迹。习近平对市场经济理论的研究乃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有很多独特主张。

(一)注重实践研究的“当前性”,强调理论发展的“原创性”

实践是理论的源泉,理论来源于实践。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我们正在建立和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项亘古未有的崭新事业,在以往基础上建立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不可能完全与这一崭新、伟大的社会实践相吻合”[9]。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没有任何现成的理论可以照搬,即使是此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对现代三大经济理论体系的现有成果,无论怎样综合都不可能综合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与完善必须立足于现有的理论成果,着眼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探索,深入总结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经验,及时将之上升到理论高度,并在此基础上将之与过去的理论成果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综合出科学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7]32。那么,能够指导鲜活实践的理论到底来自哪里?习近平指出,“理论是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和升华,是成功的秘密和失败的教训凝聚的结晶”[10]6。而“一门完善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不仅应该包括过去经验和外国有益经验的理性总结,而且还应该包括我们当前正在进行的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伟大社会实践经验的理性总结”[9]。由此可见,习近平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解,更多源于实践,源于在各地推進经济改革的过程中得到的直接启发,主要是对实践经验教训提炼升华的结晶,而非苦读经典理论之后的顿悟。习近平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最大贡献在于继承了辩证唯物主义内在的理论品质和思维方法,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崭新鲜活的实践相结合,提出了朝气蓬勃的、富有解释力的新观点。

(二)注重整体思考,坚持将经济与政治有机融合

学者在研究经济问题时,往往将全部注意力放在经济因素上面。习近平却坚持将经济与政治、文化等因素结合起来,“跳出经济看经济”。他说,“经济发展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也是政治、文化和历史的问题,经济发展的成功与否既取决于经济因素,同时也取决于政治、文化、历史传统等其他方面的因素……推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不能舍弃政治、文化、历史等等方面的因素,谁舍弃了这些因素,谁就会在发展经济的社会实践中被实践所舍弃”[10]9。他多次批评那种就经济研究经济、抽象掉具体因素的做法。“在经济理论研究中,为了准确地把握被研究对象深藏在各种复杂联系之后的内在本质,可以运用抽象法,把被研究对象的某些次要属性抽象掉……理论是经过加工提炼的,它形成理论时被抽象掉的那些次要因素和属性,在现实中无论怎样都撇不掉,依然是活生生的客观存在,并会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主要因素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将抽象的理论与鲜活的现实划等号,而是要充分考虑到曾被抽象掉的那些因素和属性对理论指导工作的复杂影响,从事理论指导,更加具有针对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7]33。

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习近平同志提出有两大优势:一是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实现两方面优势的统一;二是经济与政治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发挥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习近平同志指出,“经济离不开政治,政治也离不开经济,这是客观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经济政治化和政治经济化,应是经济和政治辩证统一关系和谐发展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为实现政治与经济的辩证统一,找到一种迄今为止的最佳形式……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普遍存在着的一个问题,是搞经济的多是从经济角度考虑经济问题,搞政治的则多是从政治角度考虑政治问题,结果是双方对彼此的工作都不了解,发现不了对方的优势,甚至对一个涉及双方的共同问题也难以达成共识,更难以将认识上升到新的高度……我们的经济学家,企业家和经济工作者不能仅从经济角度来认识经济问题,还必须善于从政治角度来观察经济问题,同时也要求广大政治工作者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在从政治角度观察政治问题的同时,善于从经济角度来观察政治问题”[7]36-38。可以说,将经济与政治融合起来思考经济问题,是研究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论述的切入点。

(三)重视人的主观因素,将其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影响因素

对于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习近平强调要做到多个方面的辩证统一,例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辩证统一,借鉴国外理论与结合国情的辩证统一,经济与政治的辩证统一。他说,“能够集中财力办大事,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一大经济优势,党的领导、群众路线、思想政治工作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三大政治优势。社会主义的这些政治优势对市场经济也是适用的”[6]4。在地方工作期间,习近平还专门强调各部门要搞“经济大合唱”。这就启示我们,研究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论述,不能仅仅着眼习近平关于经济问题的文献论述,还要把习近平在同一时期关于经济、党建、文化、精神文明等等方面的思想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不能搞简单汇总,而是要围绕经济主线纲举目张,一以贯之。

对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崭新实践,习近平特别强调要把握好人的因素。这是因为,“在经济领域中出现的大量问题都证明,只要将人的因素掺和进去,就可以将复杂的事情搞简单,将简单的事情搞复杂;将不能办的事情办成能办的,将能办的事情办成不能办的;将好事变坏,将坏事办好;将大事办小,将小事办大……在学习借鉴西方经济理论来解决中国的经济问题时,必然重视人的复杂因素和关系所造成的复杂影响,切不可见物不见人……否则,无论愿望再好,都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7]36。然而审视以往各种经济理论,都存在着程度不同的见物不见人、把人抽象化,“无论是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主流经济学,还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作为社会经济活动主体的人的抽象都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未能反映出人的以下本质属性,即人不同于物,却与物结为一体;人以自我为中心,却又只能在他物、他人中去实现自我……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面来看,则是在传统西方经济理论的‘经济人基础上,将人从更为宏观的角度抽象为与物相对立并涵盖整个人类社会的群体人,在许多场合还进一步将之抽象为‘活的劳动”[7]34。习近平在各地主政的实践当中,都特别重视抓人才工作,发挥专家的作用,通过各方面工作调动人的积极性。因而,在研究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论述的过程中,也要把习近平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论述、关于人才和人力资源开发的论述,作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专门加以研究。

三、习近平在地方工作期间市场经济观的基本命题和研究框架

对习近平在地方工作期间市场经济观的研究,既要聚焦习近平对发展商品经济、推进经济建设等实践层面的思考,也要研究习近平同志对市场经济进行理论探索的研究主张和思维路线,反思以往的研究范式,注重整体思维,强化学理性研究,做到超越“内容解读”,下沉“研究范式”。根据习近平同志相关文稿和理论研究主张,其市场经济观基本涵盖三大命题,一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包括政府的角色、职能,市场的范围、作用等。二是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包括如何对待农村集体经济,如何推进国企改革,如何看待个体私营经济等。三是经济运行观,包括发展农村市场经济、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各部门“大合唱”、发挥文化和人的主观因素的作用等。依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经济与政治的内在融合”主张,对习近平在地方工作期间对市场经济观的研究框架,应涵盖以下内容。

(一)习近平在地方工作期间对市场经济研究的方法论

重点研究和区分习近平在地方工作期间关于市场经济观的生成和理论渊源问题,以此明晰习近平在地方工作期间市场经济观研究中的导向问题是坚持“实践导向”,还是坚持“书斋导向”。前者从实践出发,遵循问题导向,坚持从当时的宏观环境和施政背景中解析思想的形成;后者从挖掘理论渊源出发,在理论体系的故纸堆中捕捉联系。习近平关于市场经济重要论述是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应运而生,也要在理论与实践的交互作用中去思考其发展的内在逻辑。在对习近平地方工作期间市场经济观的研究中,要特别注重将其与习近平主政实践相结合,追求学以致用,避免书斋里的孤芳自赏、掉入各种理论体系的故纸堆进行盲目综合,最大限度克服以往从理论到理论、从文献到文章的研究缺陷。

(二)习近平在地方工作期间关于生产分工和发展农村副业的举措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论述,是从他对发展农村商品经济、实现农村经济市场化的思考开始的。早在陕北插队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时期,他发动社员办沼气,将社员分工搞铁业社、代销点、缝纫社、磨坊,冒着风险办副业等。那段经历使他意识到老百姓首先考虑的是怎么活下来,对“抓现代大儒”弄不明白、也不感兴趣,经济才是最大的政治。这实际上是他通过分工提高效率,主业、副业交换劳动思想的最初萌动,催生了他正定时期的发展大农业、搞活工副业等举措。这部分内容,在研究习近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的起源问题时应充分考虑。

(三)习近平在地方工作期间关于政府与市场角色分工的思考

从正定时期的“人才九条”到福建时期的唱响“山海经”,从正定时期的首倡“发展战略”、发展“半城郊型经济”到厦门时期编制15年发展规划、浙江时期的“八八战略”,从厦门时期“治理[  ]湖”到宁德时期集中精力“消除贫困”,都体现了习近平对政府职能的思考。这些举措对于正确理解习近平关于“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政府与市场两手都要用”等论述,至关重要。

(四)习近平在地方工作期间对于集体经济与个体私营经济关系的思考

习近平在地方工作时期既坚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又鼓励发展“兩户”(重点户、专业户),推广通过民营经济激活县域发展的“晋江经验”、主张在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中搞活国有经济等思想和做法,实际上这是研究习近平关于市场经济重要论述的条件下处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关系的思想逻辑,这对我们今天理解习近平强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具有重大启发。

(五)习近平在地方工作期间对于经济运行的思考

重点研究习近平地方工作期间强调“各部门大合唱”、重视基层党组织和党风廉政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的由来,其间包含习近平对共同富裕的强调、绿色协调共享等发展理念的由来,包含习近平地方工作期间带领群众解决生计问题、摆脱贫困到后来奔小康的系列思考,从经济哲学层面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理念的重要论述和经济运行方式等内容。

(六)习近平早期市场经济观念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的联系与比较

二者之间既有直接的密切联系,后者在前者基础上又有重大升华,二者之间最为紧要的逻辑关联,是“经济与政治有机融合论”。习近平在地方工作期间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两大显著优势”“既要从政治角度看待经济问题,又要从经济角度看待政治问题”“政治经济化,经济政治化”等重要阐述,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是理解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决议和基本精神的关键之一。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论述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既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宏大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探索的历史逻辑,也是习近平同志丰富实践和潜心思考的必然结果。对这一生动过程的学理研究,更应遵循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原则,将习近平地方工作经历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深度解析。总体来看,正定是习近平从政开始的地方,习近平同志对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实践探索,初步展现了其敏锐宽阔的思维品质,奠定了一切理论思考的开端;福建时期是习近平在地方工作时间最长的地方,期间历经从市级到省级工作层面的提升,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做了学者般的系统研究,并就其中若干根本性问题进行了开创性解析;主政浙江期间,更是在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都进行了全面的展开完善。对这个过程的形象概括,可以说是正定时期“破土萌芽,鲜亮夺目”,福建时期“枝成叶绿,郁郁葱葱”,浙江时期“枝繁叶茂,巍然挺立”,上海时期“蓬勃向上,继续成长”,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跃升。其间所有深情的实践探索、喷薄的理论创新和独特的思维逻辑,等待我们穿针引线、连线成篇,从学理上析出和再现这一引发伟大思想的壮美华章!

参考文献:

[1]张雷声.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在新时代的发展创新[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1,32(4):43.

[2]习近平.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N].人民日报,2014-01-01(2).

[3]郭冠清.论习近平《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再认识》的学术贡献[J].福建论坛,2018,37(1):26.

[4]中央党校采访实录编辑室.习近平在厦门[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20:66.

[5]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5-6.

[6]习近平.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两个辩证关系[J].内部文稿,1998,35(11).

[7]习近平.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再认识[J].东南学术,2001,14(4).

[8]刘瑞.论习近平经济思想之市场经济观[J].财经问题研究,2018,40(7):16.

[9]习近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与完善[J].经济学动态,1998,39(7):4.

[10]习近平.发展经济学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兼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借鉴[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1,21(9).

[11]中央党校采访实录编辑室.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7:70.

责任编辑:王玉倩

猜你喜欢
市场经济理论经济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理论”与“实践”
商务部:美方认定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严重歪曲事实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盛满理论
经济
论市场经济行为的善恶原则及对传统道德的印证
重用懂得市场经济的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