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晨光
本文先对企业新型学徒制和弹性学制管理作简要的介绍,进而结合新时代发展需求,提出企业新型学徒制和弹性学制管理更好落实的要点与策略,包括构建校企双师联合培养制度、实行弹性学制管理和学分制管理、完善财政补贴政策、加强组织实施力度。
我党十九大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强化知识型、技能型和创新型的劳动者大军,并将其作为一项人才培养战略坚决贯彻和落实,深化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应用深度和广度。就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可行性来说,其无论是指导思想还是目标任务均十分明确且先进,为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指明了方向。本文重点对企业新型学徒制和弹性学制管理更好落实的要点与策略做了系统的分析,现作如下的论述。
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内容主要包括三点,即培养对象和模式、培养主体职责、培养目标和主要方式。在培养对象和模式上,依据《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和《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的要求,企业新型学徒制要进一步立足新时代发展背景,将学徒培训与企业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技能岗位新招用和转岗等人员作为培训对象,同时按照企业生产需求灵活确定人才培养对象。人才培养模式是“校企双制、工学一体”,简言之是企业、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技工院校及企业培训中心均优先采用校企双师带徒和工学交替的方式来培养人才,确保从2021年起可以每年培训50万左右的学徒。在培养主体职责方面,企业要主动承担起学徒培养的职责,并与学徒形成法律关系,签订人才培养协议,进一步明确培训目标和质量考核标准。若企业采用委托机构来开展学徒培养工作,则学徒培养过程中的费用、内容、期限均需要形成法律文件,确保培训工作可以得到贯彻和落实,加强在校学习管理质量。在培养目标和主要方式上,学徒培养的核心目标是培养企业岗位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包括中、高级技术工人,培养期限控制在1-2年,若有特殊情况则可以延长至3年。培养内容以专业知识、安全生产规范、操作技能、职业素养、“工匠精神”为主,确保所培养的人才不仅专业技能过硬,且有优良的道德素养。在培训方式选择上,若是企业则可以采用企业导师带徒的方式;若是培训机构则可以采用工学一体化的方式,尤其是可以发挥 “互联网+”的优势来开展培训工作,待学徒培训成绩合格后即可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弹性学制是指学习内容有一定的选择性、学习年限有一定伸缩性的学校教育教学模式,是一种在学分制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教育教学模式。这种教育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毕业时间,既可以提前毕业,也可以滞后毕业,还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半工半读,将自己的学业分阶段完成。除此之外,学习课程和学习方式也有明显的界定,学习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学习方式包括校内和校外。通过落实弹性学制可以有效构建各类教育相互沟通和衔接的“立交桥”,是国际教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
构建校企双师联合培养制度
企业新型学徒制要更好贯彻和落实,必须有一批专业技能过硬、道德素养高的双师队伍,这是确保企业新型学徒制更好落实的强有力抓手,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其要眼光投放至全社会,从社会中筛选高技能人才,以此来担任学徒的企业导师。企业导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明确培训目标,引导和指导学徒积极参与到岗位技能培训中来,逐步掌握自身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确保可以满足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有从事技能型岗位的能力。从培训机构的角度来说,其要为学徒选拔一批技能过硬的指导教师,这类指导教师必须有相应专业和操作技能水平的认证资格证书,可以直接负责学徒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在引导学徒学习过程中要突出培训的核心内容,尽可能地强化理论知识学习,确保可以学徒可以学习到企业相关的职业技能。
实行弹性学制管理和学分制管理
弹性学制管理和学分制管理均是企业新型学徒制落实的有力抓手,可以直接影响和决定企业新型学徒制的落实程度和取得效果。实行弹性学制管理和学分制管理时可以重点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培训机构要将企业生产目标和学徒工作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寻求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并采用弹性学制管理和学分制管理。另外,对于一些有特殊情况的学徒可以采取针对性管理方法,鼓励学徒利用业余时间来提升自我和完成学业,同时辅以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考核制度来管理,但必须保证与弹性学制管理和学分制管理相适应。
2.院校要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导向,突出就业这一实际目标,借助自己灵活的办学模式制定人才培育模式,始终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标准统一的非全日制开放性办学管理制度,确保弹性学制管理和学分制管理可以高效落实。
3.依据弹性学制管理的要求,院校必须允许学生可以分阶段来完成自己的学业,比如可以采取自学、集中辅导和远程教学的方式来开展教学工作。另外,院校还可以通过应用培训视频来开展远程教学,构建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除此之外,为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可以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融入社会中去,积极参加企业所组织的岗位练兵活动和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在实践学习中不断增强自己的专业技能。尤为重要的一点是,这种方式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这是新时代背景下“双创”教育模式的必然需求,必须予以十分的重视。
4.在学分制管理中要将课程学分和非课程学分划分开来,开展针对性的管理,以学期为计量单位。比如可以规定公共课程与专业课程各拥有2个学分,可以考虑在每一个专业中设定2~3个核心专业,适当赋值。选修课程每一门的学分设定为1个。结合企业新型学徒制的要求,每个年制的总学分必须做到量化管理,比如一年制的总学分要保证在25学分,二年制的总学分要保证在40学分,每一个学期的修习课程总学分保证在10-13。
完善财政补贴政策
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执行与落实是一项长期性工作,且在执行过程中会面临的一定难度,除构建科学的管理制度外,还需要有针对性的完善财政补贴政策。在财政补贴政策完善过程中重点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财政部门和人力资源保障部门要发挥联合作用机制,对积极履行学徒培训的企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补贴资金可以从就业补助资金列支,要求学徒每个人一年的补贴不低于4000元,并做好动态涨幅,当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和物价指数提升时可适当提升补贴资金额度。二是企业在开展学徒培训工作前必须准备好相关的材料,并将这些材料及时移交至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做好备案工作。通常情况下财政部门在备案工作完成后便需要向企业支付不超过50%的补贴资金,待培训完毕后及时拨付剩余的补贴资金,真正履行自己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