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疗技术的感染预防及原因分析

2021-10-23 05:56王丽雯吴碧玉陈连珠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18期
关键词:治疗室刮痧针刀

王丽雯 吴碧玉 陈连珠

随着国家对中医的重视和大众对中医认识的加深,中医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喜爱,因此中医相关医疗技术也就得到了推广和普及,但中医医疗技术的感染预防与控制一直是个薄弱环节。为此,原国家卫计委在2017年7月颁布了《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并要求在2017年9月起实施,至今已三年,笔者在2019年3—10月,结合原卫计委颁布的《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1]采取问卷与走访的形式调查了六个城市30所一、二、三级中医院,针对中医医疗中的拔罐类、刮痧、针刺以及针刀微创技术在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执行情况,包括中医诊疗场所、治疗前的皮肤消毒、中医器具使用后的处置等事宜,并对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思路,旨在保证中医医疗技术的安全有效,也让患者更安心、放心接受中医医疗技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9年3—10月,针对六个城市有执行拔罐、刮痧、针刺以及微创针刀类中医治疗技术的中医院,抽取六个城市所有三级医院8所,再对六个城市所有二级医院和一级医院按等级分层,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二级医院10所、一级医院12所,纳入统计的医院共30所。

1.2 设计问卷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拟定调查问卷,根据《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下面简称《指南》)中要求的拔罐类、刮痧、针刺以及针刀类微创技术的相关条款,设定《中医技术操作相关性感染预防及控制调查表》,其中包括拔罐类、刮痧、针灸、针刀微创手术的治疗场所、操作前的皮肤消毒、操作后中医器具的清洗、灭菌、处置共三个条目42个问题。为了确保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先选择2个城市的10所医院进行小样本预调查。发放问卷10份,收回10份,回收率100%,对回收的数据通过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该问卷Cronbach's α 信度值为0.885,表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同时课题组在预调查阶段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邀请了2名护理副教授,2名院感科专家对问卷进行评估,并不断反复的修改和完善,最终专家们一致认为该问卷的内容能够准确反映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调查,符合本次调查目的,且效度为0.850,故可用于后续大样本调查。

1.3 发放方式

得到30所医院医务科与院感科或院感专职人员的支持后,问卷调查采用问卷星扫码、书面填写、电话调查的方式进行,笔者随时电话指导和解释。发出问卷30张收回30张。

1.4 观察指标

依据《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要求,调查拔罐类、刮痧、针灸、针刀微创手术的治疗场所、操作前的皮肤消毒、操作后中医器具的清洗、灭菌、处置等。符合《指南》要求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输入Excel 2007中,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例(%)的形式表示。

1.6 质量控制

笔者亲自走访了六个城市接受调查的各层级15所中医院,核实填报结果的真实有效性,并对个别医院填报有偏差的情况进行更正,确保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2 结果

30所医院能够规范执行《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的有12所中医院,占40%。另18所中医医院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与《指南》相悖的行为。

2.1 中医诊疗环境

2.1.1 中医诊室和治疗室 15所医院的(见表1)中医诊疗场所空气流通,通风、采光良好,治疗床之间保持1 m以上的距离,且用物理隔断来保证患者的隐私,符合《指南》要求。但部分医院治疗室拥挤,患者隐私得不到保护,甚至中医诊室兼做治疗室。

表1 30所中医院中医技术操作相关性感染预防及控制情况调查结果 [所(%)]

2.1.2 微创类治疗室 《指南》要求中医微创类操作宜在规范的门诊手术室内进行,应划分无菌准备区、治疗区,区域之间要有实际隔断。部分医院微创操作有独立治疗室,但布局和流程不符合《指南》要求。也有微创治疗与其他中医治疗室共处一室,甚至在医生的诊室内进行微创手术。

2.1.3 手卫生设施 18所医院中医治疗室手卫生设施符合《指南》要求,有流动水、洗手池、皂液、洗手流程图、速干手消毒剂及干手用品等。部分医院有水池但无干手纸巾或洗手液,速干手消毒剂配备不足[2]。

2.1.4 空气消毒 24所医院符合《指南》要求。包括完善消毒记录、定期酒精擦拭灯管,定期紫外线灯强度监测并及时更换灯管。采用的消毒方式有壁挂式动态空气消毒器和紫外线灯。仍有医院治疗室未进行空气消毒。

2.1.5 治疗床的垫巾、枕巾 《指南》要求:床单(罩)、被套、枕套等直接接触患者的用品应每人次更换,亦可选择使用一次性床单。有6家医院符合,采用初次接受治疗的患者配发一次性垫巾并写上患者姓名,在随后的治疗中患者自行携带使用。另有医院是每天治疗完毕更换,也有医院是污染随时更换或每周更换一、二次。

2.1.6 无菌物品的管理 20所医院无菌物品管理100%合格。其余医院无菌物品存在着无专柜存放、无固定位置、与非无菌物品合放、包装打开超过4 h仍继续使用,针灸针开启后无标注时间和效期、火罐、刮痧板无密闭保存、未标明消毒有效期、未放置在清洁干燥处。

2.2 针灸类皮肤消毒

2.2.1 消毒剂选择 所有医院的拔罐、刮痧、针灸、针刀操作皮肤消毒均选用符合《指南》要求的碘伏、碘酊或75%乙醇溶液,合格率100%。

2.2.2 消毒方法 《指南》要求:以针刺部位为中心,以涂擦为主,由内向外缓慢旋转,逐步涂擦,共2次,消毒皮肤面积应≥5 cm×5 cm,消毒棉球应一穴一换,不得使用同一个消毒棉球擦拭两个以上部位。符合 《指南》 要求有5所医院。部分医院消毒的范围至少是二个穴位以上。或是消毒范围未达到≥5 cm×5 cm,仍有医院一个酒精棉球擦拭好几个穴位。

2.3 治疗后器具处置

2.3.1 针灸针具 普通的针灸针具所有医院均采用一次性使用,一些中医名老专家使用的特殊复用针具如铜柄针、镀银柄针等用后统一回收,送往供应中心遵照“清洗、修针、整理、灭菌、无菌保存”后复用[3]。但部分医院的特殊针具只用75%的乙醇浸泡后复用。

2.3.2 刮痧器具 刮痧板均重复使用,21所医院均一人一用一清洁、消毒干燥保存备用。特殊类如砭石、水牛角、玉石、陶瓷等材质刮痧器具,《指南》要求在清洁后使用75%的乙醇、碘类等擦拭达到中水平消毒。但在消毒上存在着消毒剂浓度不足、消毒方法、时间错误、消毒后未清洁保存等。

2.3.3 针刀类器具 所有医院均采用合格产品,26所医院选择一次性使用。部分医院选择可复用针具,未送入供应室统一处理,处置流程不合格。

2.3.4 使用后火罐处置 调查医院均执行一人一用一消毒、灭菌,其中20所医院将使用后的火罐根据有、无血液污染分类后保湿处理再送往供应中心统一处置,或在治疗区域附近设立清洗消毒室并配置相关人员设备。也有一些医院就在治疗区域的洗手水池进行清洗、浸泡消毒后复用。

3 讨论

3.1 强化感染预防与控制意识

在《指南》颁布前中医类治疗无统一的感染预防控制措施。又长期的传统观念形成了许多亟待改变的习惯。因此增强医务人员的感染预防与控制意识是保证《指南》得以落实的关键。管理者应将临床上由于操作不当发生院内感染的案例作为教训,结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意识到不规范的操作将导致的危害[4]。

3.2 加强《指南》培训

调查的30所医院中有24所对《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进行了全员培训并考核,并结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等相关知识。其中有18所医院还依据《指南》制定了符合本院实际情况的中医治疗技术相关感染预防制度。

3.3 严守操作规程

《指南》的条款十分详尽,每一项中医操作都有完善的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5-9]。医院的医务科、院感科或院感专职人员应根据《指南》要求指导落实。包括中医诊疗环境、手卫生、无菌物品保存、使用后用具清洗与灭菌等,做到治疗中的每一步骤都有章可循[5]。笔者在走访医院时见到许多很好的措施,如在治疗室内张贴着各种小贴示、手卫生提醒、物品规范摆放等[10-13]。有5所中医院倡议医生用棉签代替棉球进行皮肤消毒,减少由于操作人员手部污染带来的感染风险[6]。

3.4 完善监督机制

有四个城市的当地卫生行政监督部门严抓严管,制定相应的制度后经常督导检查并结合处罚措施,以至这两个城市的合格率明显高于其他。因此卫生行政部门需加强对中医院的监管。特别是较簿弱的非公立性一、二级中医院,可以由当地的卫生执法部门与院感专家一起定期进行督导检查[8],并在执行的过程中加大教育与惩戒力度。

3.5 严格复用器具的处理

有条件医院应根据《指南》要求应统一集中到供应室处置,或设立专用处置室配备必要的人员设备,以保证复用器具的安全[14]。尤其是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用具,应进行灭菌处理[15-17]。各种不同材质的罐宜选择不同的处置方式,需要复用的特殊针具也应该按照《指南》要求步骤进行处置。

猜你喜欢
治疗室刮痧针刀
针刀疗法治疗屈拇指肌腱鞘炎验案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专委会举行成立大会并举办全国针刀治疗冻结肩专题培训班
刮痧疗法在干眼症治疗中的应用
循经刮痧法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
头痛不用愁 刮痧来解忧
针刀治疗不同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为什么刮痧要避开脖子这个区域
门诊治疗室患者发生晕厥的应急护理措施
蒙药治疗室性期前收缩临床研究
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