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群 程富香 史雁
(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 南昌 330003)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慢性进行性疾病,相关临床研究表明,疼痛在PD患者中的发生率约67.6%,在PD的非运动症状中,同抑郁一样,疼痛也给PD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烦恼。PD患者中,伴随一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慢性疼痛者约占1/3,其中最为常见的是与肌张力障碍及肌肉骨骼相关的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学对PD的认识源远流长,根据其症候特点,称之为“震颤麻痹”,也称为“颤病、颤证”,颤病患者病程较长,久病者,以气血亏虚、肝肾不足为本,风、火、痰、瘀为标,症状表现为气虚、阴虚、血瘀、痰浊、风动等症状。目前有许多方药及针刺方法为临床所熟知运用[1~5];同时,相关临床研究表明不同频率的电刺激疗法也被应用到临床缓解疼痛中[6~9]。本研究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运用针刺、中药并联合中频脉冲电刺激的方法治疗PD伴疼痛,观察其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8年11月~2020年8月期间治疗的47例帕金森病疼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25例,对照组22例。治疗组女13例,男12例;年龄53~86岁,平均(71.8±9.27)岁。对照组女11例,男11例;年龄57~87岁,平均(72.6±8.3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及入组标准(1)诊断标准:西医诊断:符合《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2016版)标准[10];中医符合1992年发布的《中医老年颤证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1]所制定的颤证的症候标准。(2)纳入标准:符合以上中西医诊断标准;H-Y分级为Ⅳ级以下;年龄40~90岁;慢性疼痛(疼痛时间持续≥3个月);疼痛为PD及病程相关的,需排除局部肌肉损伤等其他原因或疾病所致;表现为四肢肌肉的持续性疼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评分)≥3分;能很好地配合完成体格检查及相关问卷调查;未参加其他相关临床研究、试验;对本次研究知情,自愿并签署知情同意书。(3)排除标准:有本次治疗药物的相关过敏史;无消化道出血等非甾体类药物使用禁忌证;无其他重大疾病、恶性肿瘤或精神疾病;对此次治疗方法不认同、不能遵医嘱服药;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反应或其他内科疾病与不可抗拒原因而中断。
1.3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开始此次治疗前西医治疗药物剂量稳定,治疗期间西医治疗方案、剂量均不变。治疗组西药联合针刺(选穴:百会、四神聪,头部舞蹈震颤区、运动区,双侧太冲、合谷穴加减。针法:选用2寸毫针,呈30°角进针,进针约2/3时快速、平稳捻针,频率为2~3次/s,以局部区域感热、麻为准,间隔10 min左右行针1次。梅花针:局部叩刺疼痛区域。每日1次,每次20 min,每周5次,共治疗4周)、中药(定振汤:天麻、当归、白芍、熟地、生地各12 g,川芎、白术、黄芪、秦艽各9 g,防风、荆芥各6 g,全蝎、威灵仙、细辛各3 g。每日1剂,分2次服用,共口服4周)及中频脉冲电刺激(调制中频电疗法:电极板安放位于局部疼痛区,连续调制波,定频在1 000~3 000 Hz,调频在90~120 Hz之间,疼痛较剧时调幅用25%~50%,疼痛减轻后用75%~100%,以患者耐受为度,每日1次,每次20 min,每周5次,共4周);对照组治疗为基础西药多巴丝肼片(国药准字H10930198)0.25 g/次,每日3次,联合盐酸普拉克索缓释片(注册证号H20140583)0.375 mg/次,每日3次,或者恩他卡朋片(注册证号H20160680)0.2 g/次,每日3次。口服非甾体类药物阿司匹林肠溶片(国药准字J20130078)治疗,300 mg/次,每日3次。共治疗4周。
1.4 观察指标以VAS评分、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评分评估两组临床疗效。在入组时及治疗第4周末分别进行VAS评分、UPDRS评分,观察是否存在不良反应,同时做好相关记录。(1)UPDRS评分:分别记录UPDRS总评分,总共32项,每项0~4分,总分越高,症状越重。1~4项为精神行为评分;5~18项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19~32项为运动功能评分。UPDRS评分下降>50%以上为显效,下降20%~50%为有效,下降5%~19%为好转,下降<5%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好转例数)/本组患者总例数×100%。(2)VAS评分:评价疼痛强度,最低分0分,疼痛最轻;最高分10分,疼痛程度最重。
1.5 统计学处理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前后UPDRS评分对比两组治疗前UPDR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UPD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针药及中频脉冲电刺激的联合治疗能改善帕金森患者的相关症状。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UPDRS评分对比(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UPDRS评分对比(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25 25 44.48±5.58 43.27±5.89 34.68±6.13*#40.09±6.60
2.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对比两组治疗前VA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针药、中频脉冲电刺激的联合治疗能有效降低VAS评分,PD相关性疼痛能得到有效缓解。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对比(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对比(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25 25 6.76±2.13 7.00±1.80 3.88±1.92*#5.59±1.56
2.3 两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治疗组未有因服用中药汤剂、针刺及使用中频脉冲电刺激而出现严重不良症状。
绝大多数PD患者都伴有疼痛,对患者生活质量有着严重的影响,目前对于帕金森病疼痛的治疗得到了越来越多患者及相关学者的重视,PD伴随疼痛的病理生理机制众多,但尚未被明确。对于痛觉的来源,相关研究认为PD伴疼痛涉及生物化学、神经生理病理学、基底神经节通路等许多方面。临床症状表现上最常见的类型是运动相关性的,主要为颈部、四肢近端、脊柱旁或腓肠肌等骨骼肌疼痛[12]。在相关机制近期研究中,金氏帕金森病疼痛量表得到了验证,该量表基于肌肉骨骼性疼痛等7个领域,包括慢性躯体(中枢或内脏)疼痛、夜间疼痛、口面部疼痛、神经根性疼痛、PD症状波动相关疼痛以及皮肤水肿、肿胀等相关性疼痛。临床上PD相关性疼痛的诊治规范尚未制定,其治疗方案主要来自医师的经验,一方面调整抗PD药物的剂量改善患者运动症状,另一方面通过增加止痛药、抗抑郁药等来改善疼痛、抑郁等非运动症状,直接导致帕金森患者使用的药物越来越多,依从性降低,相关副作用增多,而疗效并不理想。
中医学认为,疼痛常见病因为寒邪;寒性收引,易伤阳气,阻塞气机,气机不畅,气滞血瘀是震颤麻痹者疼痛的基本病机;在此基础上内生痰、瘀等,不通则痛,在表为实;震颤麻痹者久病气耗,气耗血虚,血虚不能濡养经脉,不荣则痛,在本则为虚。《素问·调经论》:“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遂,……是故守经遂焉。”治病求本,邪去痛除。王肯堂在《证治准绳》[13]提出治疗老人颤症用“秘方定振丸”,本研究中定振汤是根据秘方定振丸加减而来,此方中生地黄、熟地黄为君药,滋补肝肾,益精填髓,生津补血;黄芪、白术健脾益气,补后天之本以培先天;天麻平肝熄风,止痉通络,配以白芍酸甘敛阴,与当归合用养血柔肝,配荆芥、防风,内风、外风兼治;全蝎息风止痉,合川芎、细辛、威灵仙行搜风通络,通畅气血。以此方内服调脏腑之本,可起到滋补肝肾、息风止颤、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作用。
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疏经通络、行气活血之效在各种痛症的治疗当中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这是针刺治疗的独特优势。本研究中治疗组选择百会穴,其属于督脉,位于头顶正中,针刺具有开窍醒神之功效;四神聪分布四周,均为脑部疾病的常用穴位,联合运用起镇惊息风安神之效;太冲为肝经经气流注之穴,为肝经的腧穴,与合谷合用“开四关”,具有平肝潜阳、熄风止痉、疏肝行气的功效。梅花针通过对局部疼痛皮肤刺激促使相应区域的经脉之气循行,获得定向性的调节经络、气血以及内脏功能等治疗作用,上述穴位共同作用,发挥平颤息风、行气活血、通络止痛等功效。
临床有研究显示,中频脉冲电治疗对于此类疾病的治疗是有效的,亦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的报道。局部运用现代物理疗法中频脉冲电刺激,可加速机体血液循环,缓解骨骼肌肉疼痛。
临床上帕金森病疼痛症状大多不被作为独立的问题为临床医师所重视,只有少数患者接受镇痛药治疗,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本研究结果表明,针药联合中频脉冲电刺激对帕金森病疼痛的治疗安全有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可在临床中应用。采用多种治疗方法联合作用,也印证了单一疗法的有效性,不过相关机理还有待于我们在日后的工作、研究过程中加大样本数量,同时延长观察时间,进行更深入、细致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