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初期,随着中东铁路的建设大量俄侨涌入哈尔滨。俄侨在哈尔滨的聚居生活,从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居住文化以及交通文化等诸多方面对哈尔滨的民俗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推动中俄文化实现了深入交流。本文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浅析了哈尔滨俄侨民俗文化的内容,探究了哈尔滨俄侨民俗文化的价值,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哈尔滨;俄侨;民俗文化
前言:哈尔滨集中了大量俄侨文化遗产,逐步发展形成独特的俄侨文化。俄侨文化是哈尔滨开发旅游业的重要资源。对哈尔滨俄侨民俗文化进行研究,分析其蕴含的价值,有助于加深对俄侨文化的理解,并构建拓宽中俄文化交流合作的桥梁,进而推动中俄两国实现深入良好的文化交流。
一、哈尔滨俄侨形成的历史原因
19世纪,随着中东铁路的修筑,大批俄罗斯人和犹太人逐渐涌入我国东北,并沿西伯利亚铁路进入哈尔滨,成为哈尔滨的第一批俄侨。这批俄侨移居哈尔滨的原因主要是当时的沙俄开展的反犹排犹活动。日俄战争在1904年结束后,沙俄对知识分子进行迫害,由此引发大批俄国知识分子逃离,这是第二批移居哈尔滨的俄侨。俄国十月革命后,形成了第三次俄侨移居哈尔滨的高峰。大量俄侨在哈尔滨的聚居,为城市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动力和良好契机,不仅促进哈尔滨经济实现了良好发展,还丰富了哈尔滨的城市民俗文化。移居哈尔滨的俄侨中包括大量从事各行业的商人。这些俄侨商人沿着中东铁路进入哈尔滨,并将俄国商品进行高价出售,以低价将中国商品引入俄国,推动了中俄之间的经贸往来。中俄两国人民在穿衣风格、生活习惯以及饮食文化等方面均存在差异,俄侨对哈尔滨的移居为其发展带来了新动力。哈尔滨逐渐有了电影院、交响乐团、芭蕾舞团、音乐学院、啤酒厂、教堂、西餐馆、酒吧、教堂等,从民俗文化的各个方面对哈尔滨产生了重要影响[1]。
二、哈尔滨俄侨民俗文化的主要内涵
哈尔滨地处我国东北,与俄罗斯毗邻。俄国在我国东北修建了中东铁路后,大量俄侨移居哈尔滨,从民俗文化的各个方面对哈尔滨产生了影响,使哈尔滨形成了独特的民俗风情,并为哈尔滨的城市发展带来了新动力,哈尔滨城市民俗文化深受俄侨民俗文化的影响。俄侨民俗文化主要包括如下方面的内容:
1、哈尔滨俄侨的服饰文化
哈尔滨俄侨常见的着装是西服和具有俄罗斯传统特色的民族服装,其服饰主要有三方面特点:一,男士服装以西服为基本着装,并搭配礼帽和领带,男士通常上身穿衬衣和马甲,下身穿西裤,脚穿皮鞋。二,女士服装主要是俄罗斯民族装束,体现了俄罗斯独特的民族特性。在日常生活中,女士通常穿着民族装束,夏季一般穿着布拉吉,即连衣裙,冬季通常穿着毛呢长裙。俄侨妇女在冬季穿着的服饰,主要是“大波浪”式的毛呢长裙,从整体上彻底颠倒了服装造型,形成“正三角”式的整体服装造型。三,俄侨对礼节极为重视,但凡出席各类重要场合,诸如祈祷、庆典时通常会穿着专门服饰,显示对外界和他人的尊重[2]。
2、哈尔滨俄侨的饮食文化
大量俄侨在哈尔滨聚居后,带来了俄罗斯固有的饮食风俗,极大丰富了哈尔滨本土饮食结构和饮食内容。在日常生活中,俄侨的饮食习惯呈现出民族特色,并兼顾生产活动和生活习惯,保持一日三餐。此外,还辅以间食,主要是烤制的各类点心,除食用新鲜水果外,还辅以各类果脯,并加糖煮制红茶。俄侨无论贫富贵贱,均保持上述饮食习惯。在特定的宗教仪式、节日和庆典活动中,俄僑的饮食变化较大,这是由于俄侨重视特殊风俗。在哈尔滨聚居的俄侨主要食用肉类膳食,这沿袭了俄罗斯民族固有的饮食习惯。俄侨在哈尔滨的食品加工厂以秋林洋行为代表,该洋行在哈尔滨开办了多个食品加工厂,是哈尔滨食品工业的重要先驱。秋林洋行作为综合性洋行,其经营领域覆盖饮料酒水、日用百货以及食品加工等,还涉及香水肥皂、茶叶酒水、香料酱醋、皮毛、油漆等产业。秋林洋行在哈尔滨生产的面包、肉罐头以及香肠等食品融入哈尔滨市场,对该地区的饮食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3]。
3、哈尔滨俄侨的居住文化
在哈尔滨聚居的俄侨,其住房分为两类,一类是官宅,一类是私宅。其中,官宅是中东铁路管理局对大小官吏和各类职员提供的住所,私宅一般是普通俄侨和商人的住所,以平房为主。按住房的建筑材料,又可将俄侨住房分为三类,一类是砖石结构,此类住房通常以花岗石作为基础,再砌砖搭建,不仅基础夯实,而且牢固耐用。二类是板加泥结构,此类住房以木板钉成框架,再加钉板条,最后抹灰,具有实用廉价的特点。三类是纯木制结构,此类住房俗名唤作“木刻楞”,以手斧雕刻木头而成,具有良好的保温和防风效果[4]。
4、哈尔滨俄侨的交通文化
在哈尔滨聚居的俄侨主要乘坐两类交通工具,一类是市外交通工具,一类是市内交通工具。修筑完成的中东铁路构架为丁字形,全线贯通了哈尔滨的东向、西向和南向交通,并接轨西伯利亚铁路。中东铁路局还设立了管理水上运输的船舶部,由此在哈尔滨城市外形成了铁路为主、水路为辅的交通格局[5]。在修建中东铁路之初,哈尔滨城市内交通主要是人力车和马车,仅有少量汽车。在城市建设取得逐步发展后,电车的出现弥补了城市内交通运力不足的缺陷,有效改善了城市内部交通状况。
5、哈尔滨俄侨的休闲娱乐文化
在哈尔滨聚居的俄侨具有丰富的休闲娱乐方式,经常开展各类文体活动、野外活动和竞赛活动。俄侨在哈尔滨修建了体育场,并开展了规范有序的运动会。从文体活动来看,哈尔滨俄侨在太阳岛沙滩上构建了篮球场、排球场以及秋千、双杠和高低杠等体育设施。俄侨在闲暇之时,会开展包括音乐、诗歌、舞蹈、摄影、戏剧、电影等在内的文化娱乐活动。从竞赛活动来看,俄侨会举办篮球赛、网球赛、排球赛、田径赛、滑冰赛、自行车赛、拳击赛等竞赛活动。从野外活动来看,俄侨喜爱野餐、垂钓和野游。
三、哈尔滨俄侨民俗文化的价值
1、俄侨民俗文化是哈尔滨城市发展历史的见证
历史文化遗产不仅是独特的文化载体,还是历史发展的重要见证,具有历史符号和文化象征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文化的发展成就。哈尔滨俄侨独特的民俗文化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哈尔滨历史发展的见证,也是对哈尔滨社会生活历史状况的反映。哈尔滨俄侨民俗文化包罗万象,广泛涉及语言文化、衣食住行文化、休闲娱乐文化和宗教文化等内容,各方面文化均在不同程度上对俄侨融入哈尔滨社会的程度进行了如实反映[6]。从语言文化来看,哈尔滨诸多学校教学同时采用汉语和俄语;从服饰文化来看,全国服饰厂家均致力于进入哈尔滨市场。哈尔滨市民受俄侨民俗文化的影响,炽烈追求服饰之美。当时,全国的服饰厂商均将生产的服饰产品送入哈尔滨市场展开试销,据此对服饰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进行检验。哈尔滨地处我国北方,地理位置相对封闭,历史发展呈现出较强的特殊性,因此,其城市开发相对于内地城市较为落后。近现代哈尔滨服装样式受俄侨服饰审美的影响,形成具有俄罗斯服饰审美特点的文化底蕴。从饮食文化来看,俄侨聚居哈尔滨后,哈尔滨出现西餐,中东铁路俱乐部于1905年在哈尔滨开办西餐厅后,各类具有西餐风味的餐厅、餐馆、酒吧等纷纷涌现,形成了丰富的西餐菜点体系,并与中餐菜系相融合,推动哈尔滨形成了丰富的饮食品种。俄侨在哈尔滨开办的西餐厅内部装修华丽且设施齐全,是哈尔滨地区的上层俄侨聚餐娱乐的重要场所。与此同时,啤酒也传入哈尔滨,丰富了哈尔滨的酒文化。从居住文化来看,哈尔滨俄侨住宅大多设置了烤炉、火墙、室内地窖和卫生间等;从交通文化来看,哈尔滨交通形成了水陆并用的基本架构;从休闲娱乐文化来看,哈尔滨被誉为“东方莫斯科”;从宗教文化来看,东正教文化对哈尔滨形成一定影响。
2、俄侨民俗文化是哈尔滨城市民俗文化的有益补充
俄侨移居哈尔滨,为哈尔滨带来了俄罗斯民俗文化,对哈尔滨城市的民俗文化形成了有益补充。俄罗斯民俗文化对哈尔滨城市民俗文化实现了长久深入和全面的并入。从语言来看,哈尔滨是全国会说俄语人数最多的城市,哈尔滨开设了诸多教授俄语的学校和培训结构,俄语文化在哈尔滨实现了全面融入;从服饰来看,哈尔滨服装样式和审美观点深受俄侨带来的影响;从饮食来看,民间手工技艺秋林大列巴成为哈尔滨的品牌美食,并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居住来看,哈尔滨俄侨住宅对黑龙江农村居住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从建筑风格来看,俄罗斯建筑风格对哈尔滨城市内公共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呈现出拜占庭风格;从宗教习俗来看,俄罗斯东正教的婚丧、祈祷和节庆习俗对哈尔滨市民产生了影响。俄侨带给哈尔滨诸多新的民俗文化元素和行为习惯,并与哈尔滨固有的城市民俗文化实现了融合发展。哈尔滨的各种餐厅中有种类丰富的热菜、冷菜、汤和饮品,其中多种菜肴均是俄侨带来的,具有典型的俄式风格[7]。俄侨注重房屋装饰,带来了铺设地毯和镶嵌木地板的装饰习俗。
3、哈尔滨俄侨民俗文化促进了中俄文化的交流发展
在民族文化中,民俗文化占据着重要地位。俄侨移居哈尔滨已逾百年,如今多数俄侨及其子女已经离世,但俄侨民俗文化深入全面地融入了哈尔滨城市民俗文化中,并在中华大地上留下了深刻印记,见证了中俄文化融合交流的发展历史。哈尔滨在近代深受俄罗斯文化影响,这种文化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语言,一方面是生活。从语言方面来看,修建运营中东铁路后,大量俄侨在哈尔滨的聚居,深刻影响了当地语言。语言是人们沟通交流的必要工具,受历史环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哈尔滨人逐渐学会用俄语与俄侨交流。俄语在哈尔滨的广泛使用,促进了俄侨和哈尔滨人的沟通交流,促进了中俄文化的融合发展。从生活方面来看,俄侨移居哈尔滨后,仍保留其本民族的民俗文化,哈尔滨人对俄侨民俗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日益加深[8]。
四、保护哈尔滨俄侨民俗文化的建议
1、深入研究哈尔滨俄侨民俗文化
哈尔滨俄侨民俗文化具有丰富的价值,对此,要加强对哈尔滨俄侨民俗文化的保护。要深入研究哈尔滨俄侨民俗文化,具體可从如下方面着手:一,设立相关学术机构,依托高校资源,联合社科院等机构,设立研究室,专门对哈尔滨俄侨民俗文化展开深入研究,并形成丰富的学术研究成果;二,拓宽研究经费来源渠道,将政府部门拨款和社会筹款结合起来,设立专项研究经费,为深入研究哈尔滨俄侨民俗提供资金支持;三,开放相关档案资料。档案管理部门要适当开放哈尔滨俄侨民俗文化相关的档案资料,简化档案阅览手续,为研究者提供便利。
2、加强对俄侨民俗文化遗产的保护性开发
要加强对俄侨民俗文化遗产的保护性开发,深入挖掘哈尔滨俄侨民俗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的价值,在加强保护的基础上,以适宜的方法,开展保护性开发,充分发挥其价值。例如,依托索菲亚教堂、黑龙江省博物馆、秋林公司等建筑,开展旅游业。为实现对俄侨民俗文化的保护性开发,要注重修复保护历史建筑,并对相关出版物进行系统收集、归纳整理和复印翻拍,加强对俄侨民俗文化的宣传力度,使更多人认识到俄侨民俗文化蕴含的价值,增强全面保护意识。
结语
综上所述,俄侨移居哈尔滨后仍保留了其自身独特的民俗文化,俄侨民俗文化从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居住文化、交通文化等方面深刻影响了哈尔滨本土民俗文化,哈尔滨俄侨民俗文化的价值在于对哈尔滨城市发展的历史进行了反映、对哈尔滨城市的民俗文化形成了补充、对中俄文化交流发展形成了促进。对此,要深入挖掘和有效保护这笔宝贵的文化遗产,促进中俄文化实现进一步的融合交流。
参考文献
[1]万红,李春艳.浅析哈尔滨俄侨民俗文化[J].黑河学院学报,2019,10(12):1-3.
[2]薛昊,刘玉霞.哈尔滨的俄侨文化管窥[J].北极光,2020(01):85-86.
[3]李嘉欣,南慧英.20世纪初俄侨对哈尔滨社会文化的影响[J].边疆经济与文化,2021(05):16-19.
[4]刘昱洁.俄侨文化对哈尔滨的影响[J].区域治理,2019(42):103-105.
[5]李智,石方.黑龙江(哈尔滨)俄侨历史文化及其影响与意义[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9,36(10):89-92.
[6]陈秋旭,刘景岚.论20世纪前后远东俄侨文化及其对哈尔滨的影响[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3(02):40-46+141.
[7]张艳杰,裴云红.哈尔滨俄侨精神世界探析——基于东正教视角[J].北方论丛,2020(04):134-140.
[8]范丽丽,孟英丽.浅析俄罗斯侨民对哈尔滨城市文化形成的影响[J].边疆经济与文化,2020(03):6-7.
作者简介:肖洪(1979-),女,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专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