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广惠
[摘要]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既是适应生存法则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搭建安全情境,唤醒安全教育意识;增进师生情感,渗透安全教育理念;依托学科知识,探究真实生活案例;培育实践智慧,走出安全教育误区,让学生树立起生命至上的安全意识。
[关键词] 生命至上;安全教育;实践智慧
据资料显示:我国城市每万辆车死亡率为5.0~10.8人,车祸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皆居世界首位,而且主要的危害对象就是儿童、青少年。因此,我们有必要引导青少年树立生命至上的安全意识。
而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学校的安全教育仅局限于“管理”而不是“教育”,有的学校只为了活动而搞活动。这种非常态的、非系统的践行方式使得学校安全教育呈现零散化、形式化、教条化等特点。所以,科学的安全教育原则亟待确立,以助推课程教学活动有序、有效开展。笔者有意识地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积极探索教学过程渗透安全教育的方式方法,以实现学科教学与安全教育的深度融合,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一、搭建安全情境,唤醒安全教育意识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的思维正处于发展阶段,需要通过创设情境进行引导,使其能够模拟真实情景进行体验,让他们较直观地感受到一些特殊活动的危害性以及对自身生命安全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让学生深刻地意识到自我保护的重要性,激发潜在的情感态度。
在教学七年级下册“法律为我们护航”这一框时,我们开展关于未成年防拐意识的训练,组织学生模拟陌生人利用各种方法引诱未成年人的场景。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傍晚,学生甲冒雨在公交站台等车回家,老师扮演私家车主乙开车到站台并看了看学生甲胸前的学生出入证。
司机乙:小朋友,快上车,我是你妈妈的同事,你妈妈今天下雨天加班不方便接你,让我送你回家。
学生甲:我不认识你,你认识我吗?
司机乙:你是张小雨啊!快上车!
学生甲:……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接触陌生人过程中的反应,根据学生的表现来具体鲜活地传授给他们一些防拐技能以便真正遇到危险时能够自救。而除了运用模拟情景训练以外,教师还可以播放一些关于安全教育的短视频,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通过师生之间的情景模拟,在加强学生对安全知识生动掌握的同时,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在这样情景模拟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对不同情况给予适当提示,以确保学生在面对危险情况时能够及时作出准确的应对行为,将安全知识灵活运用于日常生活中,规避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
二、增进师生情感,渗透安全教育理念
安全教育的渗透要紧抓契机,丰富安全教育的形式。教师应努力将教材与生活相互贯通,对师生之间的感情互动加强重视,以便准确了解学生对安全教育的理解程度,如生活中经常提到的溺水事件、坠楼事件、触电事件及猥亵事件等。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他人,教师有义务承担起保护他们安全的责任,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及时沟通交流,了解孩子们的心理动态,并给予适当的关心和爱护。
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网上交友新时空”这一框时,教师跟孩子们以朋友聊天的方式互相交流网络聊天、交友、打游戏等生活经历,大家一起品味微信、QQ、抖音、快手等网络媒介给生活带来的乐趣。教师适时介绍了几个网络詐骗和网络色情的真实案例,让孩子们意识到网络也不是一片净土,要树立网络安全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形成自我保护的意识,而通过唠家常式的交流,学生潜移默化地认识到网络的利与弊:网络交往拓展了朋友圈,但虚拟世界的交往,带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我们一定要有安全保护意识。例如,对陌生人的邀请不轻易接受,对个人的家庭住址、经济状况、联系方式等要注意保密。可以说,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交流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构建良好的课堂环境、强化学生对安全知识掌握的重要方式。
三、依托学科知识,探究真实生活案例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学内容都具有实践性。一方面,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剖析生活真实案例,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安全教育内容,掌握安全技能和方法,全面优化学生安全意识。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利用自己的智慧在广阔的社会舞台上积淀安全知识,形成自我的实践智慧以解决实际问题。
七年级上册“敬畏生命”一框,教师呈现了这样一则案例:2008年5月中央民族大学宿舍发生火灾,着火的宿舍楼内有3 000余人。所幸消防员及时赶到将学生紧急疏散,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而事故原因是学生使用充电器不规范。对这则安全案例,师生之间深入探讨此次火灾所带来的启示和教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小组讨论,最后大家认为应掌握火灾疏散知识和求生技能,同时要安全用电,增强安全意识。
通过对生活案例的探究,学生能够获得更加真实的体验,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切实掌握安全教育知识。
四、培育实践智慧,走出安全教育误区
道德与法治教学融合安全教育往往存在两个误区:(1)重言传,轻实践。教师教学过程过多强调知识识记,轻视知识实践运用,导致知识固化墨守成规。(2)重管束,轻疏导。教师教学中过多强调学生禁止性行为,而很少疏导学生可行性行为,行为刻板因噎废食。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灵活应对各种安全危险情境,引导他们有针对性地解决现实安全问题。
在七年级下册“走进法治天地”单元复习中,我们设计了“如何在危险中寻求帮助”这一主题,组织学生探讨在危险中寻求帮助的办法。比如,遭遇抢劫、同伴落水、火灾、敲诈勒索等危险,很多学生认为可以打电话给120、119、110寻求帮助并告诉他们事故的基本情况和地点。教师顺势抛出问题:如果我们地处偏远地区而救援人员大多位于城市中心,等这些救援队伍到达后,很多事情早已无法挽回了,万一遇到危险该如何寻求救援?学生陷入思考和激烈的小组讨论、争辩,最后大家达成共识:在特殊地区、特殊情况下有危险要立即报警往往无法实现,我们应选择到附近的医院诊所、派出所等寻求帮助,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脱险。
通过这一案例,教师针对特定情况适当提示学生,确保他们能够及时、准确地应对。这样也避免学生机械、刻板地运用安全知识,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安全教育是行为实施的重要前提,树立生命至上理念、增强安全实践智慧能为其他活动提供保障。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对教学平台的有效使用,提升教学理念,传递综合性的安全知识,切实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帆,杨雪芹.生命安全诉求下学校体育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发展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报,2012,32(1):110-114.
[2]鲁洁.一本用生命打开的教育学[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11-14.
[3]王婵.班主任如何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J].贵州教育,2016(12):21-22.
[4]崔丽丽.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方法探究[J].教育管理,2015(8):23.
[5]唐宗隆.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4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