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凡真
摘要:众所周知,心理学跟教育学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尤其在班级管理上,通过了解学生心理,结合适当的心理学,班主任总能事半功倍的解决问题。在班主任生涯中,我发现“破窗效应”对班级管理有些小小的启示。
关键词:破窗效应;班级管理;制度
一、“破窗效应”的理论依据
“破窗效应”(Break Pane Law)又称“破窗理论”,指出环境可以对一个人产生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它来源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Philip Zimbardo)的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辆,他把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帕洛阿尔托的那一辆,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后来,辛巴杜用锤子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以这项实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效应”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繁荣。
这种最先在犯罪学上产生的理论,在经济学上有着广泛的运用,同时,在教育学上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二、“破窗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表现
1、“破窗效应”对班风建设的影响
“破窗效应”告诉我们: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会导致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特别是那些看起来是偶然的、轻微的、个别的不良行为。如果对这种行为在精神上不够重视,不闻不问、熟视无睹或纠正不力,就会纵容这种行为的蔓延,使得这种偶然和个别的行为变成习惯性和普遍性的行为。因此,“破窗效应”关系着大至校园风气的建设,小至班级班风的建设。如果班主任对班级管理严格,学生已经养成良好的习惯,那么不文明的举止也就会有所收敛,而在各方面已经差的班级里,文明的举动也会受到消极影响。
举个最常见的例子:昨天是学生A值日,但他逃跑了。第二天,班主任已经知晓,但是因为事务繁忙或者不小心忘了,这件事就不了了之。学生A知道自己犯了错,本来第二天到校时惴惴不安的,但是却发现班主任没有惩戒他,那么他就有可能在第二次轮到他值日的时候再次逃跑。而学生B看到学生A的行为后认为自己也可以不值日,于是在轮到他值日的时候,他也逃跑了。班主任发现了这种行为,但是即使他想处罚,也要想想策略,因为学生A还没有处理,老师不能厚此薄彼。如果教师还是置之不理,那么不值日的学生会越来越多,学生会把不值日当成习惯,班级里已经形成了这样的不良风气。这时,班主任想纠正这种不良之风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即使下定决心也要花费特别大的代价,因为基于人的惰性和从众性,好习惯比坏习惯形成的要费力,并且法不责众的思想一旦深入学生的脑中,那么想建设一个好的班风就变得非常不容易。
在这个事例中,我们可以将学生A归类为第一个朝窗口扔石头、打破玻璃的人。教师如果不及时修补好玻璃,并且对学生A惩戒,那么就会造成“破窗效应”。
2、“破窗效應”对学生个体的影响
“破窗效应”还可以应用到学生个体教育上。学生最厌恶的教师行为之一就是“贴标签”。因为成绩不好,就是“差生”,“差生”总是调皮的,坏事总是差生做的;一次觉得同桌的铅笔盒漂亮,就拿了,那么接下去班级丢东西,第一个怀疑的对象就是他,因为他“偷”过……类似的事件总是不断的发生。“贴标签”的行为不仅让周围的学生和其他任课教师对该生戴有有色眼镜,更可怕的事,这种消极的心理暗示会让学生跟着标签走。
三、“破窗效应”的对策——修补破窗理论
在班级管理上,教师应当尽早留意和教育好比较调皮的学生,表扬好的学生榜样,让学生之间能融洽相处,不出现优异的学生和后进生之间“泾渭分明”的情况。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不准打破窗——建立健全和有弹性的班级管理制度
一个井然有序的班级必定有健全和有弹性的班级管理制度。“不以规矩,难成方圆”。教师在制定了正确,并为大多数学生所认可的班级管理制度后,告诉学生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并且做完后会有怎样的后果,那么绝大多数的学生会遵守这样的规则,就可以极大的杜绝了“破窗”的发生。当然,学生是个性的学生,总会有新的状况发生。那么教师就可以根据新的情况,制定新的规章制度。
2、修好第一扇窗——制定相应的惩戒制度
当然,上文刚提到过,学生是有个性的个体,总有些学生知道不准打破窗,但还是不小心或者忍不住破窗。在执行班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到有法必依,这样才会让学生尊重班规。不遵守班规的学生,就应该有相应的惩戒制度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避免重蹈覆辙,也让其他学生看到破窗的后果,从而能修好第一扇窗。
3、保护守法的居民——榜样教育
打破窗的人毕竟是少数的人,也可能是偶然的行为,绝大多数的人还是守法的人。那么对于这部分人,我们不仅仅要表扬那些主动修窗的人,也应该去表扬那些不从众“破窗”的人。在上文的例子中,学生A是个别的,监管学生值日的班干部也是个别的,与学生A一起值日的学生是大多数的。学生A不去值日,那就意味着当天值日的学生要承担起A的值日任务,那么这几个没有逃跑,继续留下来值日的学生就是不从众“破窗”的人,是值得表扬的。或许有人会质疑值日是他们的义务,如果按时完成任务也值得表扬,那么教师的褒扬是不是太容易了点?那么,身为教师的我们,是否更应该反思下我们的“金口”是不是太难开了点?让学生在表扬中成长是不是比在批评中长大更快乐些?
当然,“破窗效应”可能对教师教育学生有更多其他的启示,需要我们慢慢去探索。综上所述,要管理好一个班级,不仅仅需要班主任花很大的时间和精力,在与时俱进的社会里,更需要班主任有技巧,有智慧的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去管理班级。
参考文献:
[1]班级管理谨防“破窗效应”[J].陈萍.大众心理学.2004(04)
[2]班主任如何调动任课教师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J].林洁.职业.202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