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相对独立专业的教学微环境

2021-10-21 02:09:35田甜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32期
关键词:求同存异

摘要:大家都知道学校是培养学生的一个最重要的大环境之一,家长都会给学生挑选名校,但往往忽略了教学的微环境,在同样良好的学校大环境下,依然有很多“问题学生”和“不作为学生”,这很值得我们去思考,到底是什么影响了这些学生,在这里,笔者认为,教学微环境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会就为何和如何创建教学微环境作以论述。

关键词:教学微环境;区别教学;求同存异

高考成绩公布,学生中有哭有笑,成绩优异者自然兴高采烈,但大部分学生自然要名落孙山。在同样一所学校的大环境下,共享着教育资源,一起参加集体活动,但教育成果却相差甚远。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发展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生物遗传因素,外界环境的影响因素,更重要的是个人的主观因素。在众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每个人表现出不一样的发展特点。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人的主观意识是内因,起决定作用,但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外部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绝对不容忽视,因为它会影响个人的主观意识。

《普通教育学》认为,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共同性和差异性。在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过程中,共同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共同性和差异性规律,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善于根据同一年龄阶段孩子的共同特点,坚持统一的要求,敢于对全体学生负责,相信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潜能,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坚持因材施教,“一把钥匙一把锁”。要充分发挥各个学生的优势和特长,做到“长善救失”,有的放矢,使每个学生都能各得其所,并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基于人的“天生我才必有用”、人身心发展的绝对差异性及环境和教育对于人身心发展的重要影响,创建相对独立专业的教学微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和刻不容缓。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此,笔者就如何创建教学微环境谈谈自己的想法的建议同从事教育工作的同仁们一起分享和探讨。

要想激发更多孩子的潜力,培育出不同类型的人才,我們必须要转变观念,调整行为。

一、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正确看待区别教学

笔者认为,区别教学是选拔培养优秀特长人才的必须手段。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里,比如偏科的同学,往往被老师和学生戏称“跛子腿”,高考肯定吃大亏。但是这些偏科的学生往往有他们自己的专长,很有可能是未来的某一领域的专家,但传统教育基本泯灭了他们发展的土壤。再比如那些从来不喜欢上课,考试门门挂科的学生,但他们有的擅长舞蹈字画,有的迷恋足球篮球,有的喜欢围棋武术,有的喜欢小说诗歌……在传统的教育观念里,这群孩子往往被老师学生不看好,觉得他们没出息,但事实呢?这些孩子有他们自己的坚持,有他们对未来更明确更美好的追求。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偏科和特长生是不区分看待的,他们随着学校的成绩等级被划分在不同的文理科之中,而且往往在班级里面,他们是班级成绩拖后腿的学生们,被班里同学轻视,被老师们嫌弃,他们会严重影响学校的升学率。当然,反过来,这些好动的偏科特长生们,也往往思维活跃,在课堂上捣乱,睡觉,影响正常的课堂秩序,还会影响那些喜欢学习的学生们。

如果区别教学,这群特长孩子得到应有的关心和培养,难道他们的成才不会让学校锦上添花吗?如果区别教学,爱学习的学生们不是有了更安静有秩序的高效课堂的吗?区别教学,可以让学生看清自己的特长,能充分挖掘学生的各类潜质,能让学生不再有等级之分,只存在专长的不同,这样,会更有利于学校的高效课堂的组织管理工作。

二、调整各个角色行为,将创建教学微环境落到实处

1.学校行为调整

在创建教学微环境的过程中,学校是微环境硬件的创造和实施者。在转变传统教育理念的前提下,学校必须积极设置不同类型的班级,班级的设置不仅是所谓的以文化课成绩分出好坏来,应该将学生分为传统的学习考试型和其他技能型。在传统的学习考试型里面还有全能型、偏科型;其他技能型可有舞蹈、绘画书法、文学写作、体育类、围棋武术等等。

可能有人会质疑,外面不是有很多兴趣爱好班,培训机构吗?孩子特长的培养岂是一周一两节课程能完成的?要想把特长生培养成才,应该有属于他们的稳定的学校大环境,和正规且有课时满足的教学微环境。那么,大学不就分专业吗?笔者认为,学生千辛万苦要等到十几年考上大学后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太晚了!况且,很多同学可能由于厌学等原因,根本考不上大学,最终特长也就一并荒废了。

2.教师行为调整

挖掘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力,并最终引导和辅助学生们去实现理 想的直接教育者就是老师。教学微环境的软件就是各类特长的教师在学校硬件微环境的前提下,去给学生构建属于他们特长的氛围。比如:舞蹈教学班,教师可以根据他们量身定制文化课学习任务量,更重要的是可以关注有关舞蹈的各类新闻,赛事,故事,讲座等在他们的小范围内传播,既活跃他们,又丰富了学校活动,对其他学习型班级也总成最小化的影响。当然,这样就要求更有针对性、更有洞察力,更有素质的教师,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优化教师队伍。

教学微环境的创建也许需要更多人和部门的关注、投入和在不断地探索实践中才能实现。但不管怎样,从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良知和对每个学生公平的发展,甚至对于人的身心发展来看,创建教学微环境,进行区别教学都是很有必要的,最后,希望我们的教育能更人性化、能真正照顾到每一位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亦农.李尊贤.梁崇科主编的《普通教育学》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第37页

作者简介:田甜,陕西咸阳中学,硕士研究生,高中地理教师

猜你喜欢
求同存异
在探究中求同存异
文教资料(2016年30期)2017-02-23 07:50:19
彰显“求同存异” 渗透“核心素养”
中职少数民族学生德育问题及其对策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求同存异教学原则的应用
未来英才(2016年3期)2016-12-26 17:59:20
比较文学主题学研究
多举措开展“家园合作”
从求同存异谈美国多元文化的融合与冲突
腾讯、阿里系银行“求同存异”
凤凰周刊(2016年7期)2016-03-23 09:25:53
国际贸易生态化与全球经济协调发展探讨研究
商场现代化(2015年2期)2015-03-11 13:39:30